收到退市警告還在不停收購,完美日記是自救還是自殺?

儘管現在盈利艱難,但做小而美的公司不是黃錦峯創業的初心,它要做的是多品牌的美妝集團,類似安踏

|《中國企業家》記者 劉煒祺

編輯|米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完美日記的管理層急了。

作爲逸仙電商的創始人,黃錦峯向來低調,很少直面媒體,也甚少出來公開發表言論。但在逸仙電商發佈2022年一季報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26日,黃錦峯一襲黑色T恤,出現在媒體懇談會現場,當天一同出席的還有逸仙電商戰略投資負責人呂霈霈,逸仙電商CFO楊東皓。面對營收下滑、業績虧損、股價低迷、市值縮水等持續發酵的負面新聞,他們不得不出面做出回應。

2022年Q1財報顯示,逸仙電商總淨收入爲8.91億元,同比下降38.3%。所幸,淨虧損同比下降33.6%至1.556億元。黃錦峯對淨收入首次下滑做出解釋:彩妝品牌的淨收入下降45.6%,部分虧損被護膚品品牌淨收入增長所抵消。

以彩妝起家,且以彩妝產品爲主的完美日記,爲何其主營業務出現了大幅下滑?

對此,黃錦峯坦承,經過5年的高速成長,整個美妝行業的增速在放緩。同時,外部環境越來越嚴峻,因爲疫情,過去幾個月,完美日記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受到較大沖擊,線下門店近三分之二受到影響,線下營收損失63%。“未來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段裏,供應鏈、物流及大的經濟環境依然不會很樂觀。”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來自於渠道的變化。據黃錦峯透露,隨着社交媒體流量紅利的消失,從去年下半年起,他們內部就開始重新審視興趣電商、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爲應對渠道的新變化,逸仙電商內部組織也進行了快速調整。“調整一定會帶來組織的震盪,所以需要克服內部團隊與組織的阻力。”

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完美日記對營銷費用的投入在大幅縮減。2022年Q1營銷費用5.7億元,比2021年Q1的10.3億元,同比降低45%。未來,如何有效提高整體營銷投入效率,以及實現ROI(投資回報率)的增長,是留給逸仙管理層待解的難題。

彩妝品牌淨營收下降,逸仙電商不得不尋求轉型,將業績增長寄希望於旗下的護膚產品。財報顯示,其旗下護膚品牌的淨收入同比增長68.4%至1.83億元,佔總收入比例從7.5%上升至20.5%,目前公司的營收主要來源於其收購的Galenic、EVE LOM以及DR.WU達爾膚。而今年,黃錦峯希望護膚品牌營收佔比能達到30%。

過去五年,逸仙電商在品類紅利和流量紅利的疊加下,快速成長。如今紅利不再,行業迎來鉅變,黃錦峯不得不帶領逸仙電商全面轉型,他提出的轉型目標是完成盈利、持續加深品牌力和產品力,進入全新的增長模型。

盈利,是逸仙電商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在今天這樣的大環境裏,盈利對公司的長期生存來說是第一重要的事,所以第一步要先實現盈利。”

轉型迫在眉睫

2021年年底,創業第五個年頭,黃錦峯跟內部同事交流了一個戰略,戰略非常簡單,就叫“二次創業”。

黃錦峯想要做出改變的原因有很多。外部原因是,美妝品類不再高速成長;外部經濟環境遇到巨大挑戰,競爭不斷加劇;渠道端發生巨大變化。內部原因則是:隨着品牌的增多,完美日記的資源在逐漸變少;品牌建設能力也需要快速的提高;組織架構的建設也不完善,缺失了一些中高層;人效在逐步下降等。

基於上述種種,他決定要全面轉型,轉型分爲三步:一是實現盈利;二是產品力和品牌力的建設;三是構建全新的增長模型。

自2020年11月19日上市以來,逸仙電商持續虧損,從未盈利過。作爲CFO,楊東皓對此解釋稱,2020年上市後,資本市場對逸仙電商的增速預期越來越高,爲了滿足這樣的預期,他們選擇追求短期的增速,而放棄了利潤。但未來,團隊會採取更加可持續增長的模式,實現盈利。“如果疫情有根本性的好轉或是結束,我們預計,應該會在明年能夠實現全年盈利。”楊東皓稱。

未來,逸仙電商要如何實現盈利?一個詞:“降本增效”。

據黃錦峯透露,過去一段時間,因爲疫情等原因,造成生產不穩定,加重了上游供應鏈的生產成本。同時,在全球通脹的大背景下,原材料持續上漲,也導致成本不斷攀升。爲此,在未來,他會持續地在定價、毛利以及渠道上做精細化運營。這意味着,他們會逐步提升產品毛利和定價。

至於哪些產品會漲價,漲價幅度是多少,他並未給出解答。但他堅信,如果消費者願意用更高的價格來購買產品,表明消費者對品牌喜愛度和認可度更高,產品力和品牌力更強。但問題是,現階段逸仙電商旗下品牌漲價後,消費者是否還願意爲此買單?

除此之外,他還計劃將一些不賺錢的業務、線下持續虧損的門店砍掉。但在過去一段時間,黃錦峯對於砍掉虧錢業務這件事非常猶豫,因爲砍掉一部分虧損的業務流,營收會突然下降,這對於一家處於高增長的企業來說,突然的營收下降會引發外界的猜忌,帶來輿論的風波。但如今,對此他很堅定。他希望未來整個企業和組織,能夠輕裝上陣,沒有負擔。但持續盈利,做小而美的公司不是黃錦峯創業的初心,他要做的是多品牌的美妝集團,類似安踏。

在會場,呂霈霈以安踏爲例,講述了安踏的發展歷程:在2009年它收購了FILA,之後兩年它的兩個品牌都在高速增長。進入2012年後,因爲電商的衝擊,以及外資品牌的進入,銷量開始連續下滑。在2014年,安踏做了產品升級以及啓動多品牌帶動策略,之後全公司達到了89億規模,到2021年達到了近500億,實現了5倍的增長。

轉型的第二步就是升級主品牌完美日記,利用多品牌拉動集團新的增長。在過去幾年裏,黃錦峯先後收購了Galenic、EVE LOM以及DR.WU達爾膚等品牌。據他透露,作爲一家中國企業,收購法國、英國這些歷史悠久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企業,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十分巨大,管理也存在相當多的難度。“踩過一些坑,交了幾年學費,但多品牌發展路徑,爲今天的企業轉型帶來了動力。”黃錦峯稱。

目前,對於主品牌完美日記的升級問題,黃錦峯遇到了一些挑戰。他發現,隨着整個市場競爭的加劇,品牌的獨特性正在下降。“現在的美妝市場更像是百花齊放,如何能夠讓一朵花開得更好,能夠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呢?”他還在跟團隊不斷思考,希望能通過整個產品體系和品牌定位,推動完美日記主品牌的轉型,而這需要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和基礎設施投入,這是他轉型的第三步。

未來在供應鏈、研發、人才、資金、數據、Know-how等六方面,黃錦峯還是會持續投入。但這部分投入短期內很難體現在銷售額上,表現在財務報表裏,是一個成本費用。“我認爲它不是一個費用,而是一個投資,投資意味着會變成資產,未來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回報。”黃錦峯稱。

未來或回港二次上市

上市一年半後,逸仙電商股價不斷下跌,如今跌到不足一美元,市值僅2.86億美元。

按照美國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股票如果每股價格不足一美元,且這種狀態持續30個交易日,就會發出預虧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發出的90天裏,仍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自救以改變其股價,將被宣佈停止股票交易。

據悉,在4月初,逸仙電商就收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來的警告函,提示已經30個交易日平均股價在一美元以下。

但這件事在CFO楊東皓看來,並不嚴重,只要在6個月的時間內採取行動,把股價提升到一美元以上,就能解除危機,“我們會採取行動,公司因這條法律法規退市的風險,約等於0。”

他們選擇的直接措施是回購股份,計劃在兩年內回購不超過一億美元的股票。該計劃從2021年12月底就開始實施,目前仍在積極推進中。

對於逸仙電商股價的波動,楊東皓從內外部環境因素給出瞭解答。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股市,無論是美股、港股還是A股都不同程度呈現下跌趨勢。另外,俄烏戰爭、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外部因素也是造成股價波動的原因之一。

從逸仙電商內部來看,楊東皓認爲,股價的波動與現階段逸仙電商處於業務轉型期有關。過去,一味追求增速、銷售導致虧損。近階段,又因爲疫情的原因,收入大幅下降。雖然現在開始謀求轉型,追求質量、回報、盈利。但這些轉型動作,對逸仙電商長期有利,短期內仍然會影響銷售額,使其業績承壓。

所以,爲提升股價,除了回購股份以外,楊東皓認爲最重要的還是要聚焦業務,“幾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股價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業績。如果業績好,銷售額增長快,盈利能力強,股價一定會反映出來。所以我們長期解決股價和提振股價的做法,就是聚焦業務。”

面對如今複雜的市場環境,楊東皓表示,未來不排除會回港二次上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