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5月30日出版的2022年第22期《瞭望》新聞週刊在“治國理政紀事”專欄中刊發了記者趙文君採寫的報道《有爲監管託舉有效市場》。摘要如下:

作爲政府權力重塑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的市場監管工作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以科學高效的“大監管”激發釋放“大市場”活力,使有爲政府與有效市場相得益彰,政府與市場這“兩隻手”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近十年來,市場監管由事後監管轉變爲事中、事後監管,關口前移提升監管效能;通過調整政府機構成立市場監管總局,形成大市場、大監管格局;逐步理順市場監管隊伍和監管鏈條,實現“一支隊伍管市場”;以有效市場監管促營商環境改善,助力培育高質量的活躍市場主體,近10年中國淨增1億戶市場主體;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市場監管理念、思路、方式的一系列重大變革和生動實踐,大幅提升了我國的市場監管效能,支撐着中國經濟社會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

“便攜式”、24小時證照“不離身”“免申即享”“即認即享”……近十年來,圍繞百姓經商創業的難點痛點,我國推動市場準入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

目前,我國企業平均開辦時間,已經壓縮到4個工作日以內。“免證辦”“先照後證”“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多證合一”……以“減證”促“簡政”,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爲市場主體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與“簡政放權”同步推進的,是“放管結合”。近年來,我國將政府監管工作的重心,由事前審批轉向加強市場監管、保障質量安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真正實現“寬進嚴管”。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提高市場監管科技創新水平,更有助於強化質量基礎設施對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

近十年來,我國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堅定不移地建設質量強國,提高質量供給水平,激發質量創新活力,建立健全質量工作責任制,完善質量考覈激勵機制,逐步構建起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走出了中國特色質量發展之路,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

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全面促進消費,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市場監管部門是市場公平競爭的維護者、安全底線的守護者,也是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者。近年來,結合新的消費領域、消費模式、消費熱點和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我國持續暢通消費者維權訴求渠道,建設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市場監管部門將放心消費創建作爲持續改善消費環境重要抓手,發揮各級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協作機制作用,推動逐步構建企業履行主體責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部門協作爲一體的消費環境共治新格局。

站在新起點上,中國正朝着加快完善與建設國內統一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的目標不斷邁進。(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