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蘇鵬  編輯 | 李歡歡

來源:36氪-未來汽車日報

6月1日,“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的利好政策正式實施,當天下午,某合資品牌北方區域的一家4S店緊急召開了一次例會,會議討論的重點就是如何抓住這“600億補貼”。

受疫情波及,車市蕭條,面對這場政策及時雨,4S店自然嚴陣以待。

5月31日,國家財政部、稅務局發佈公告稱,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

這無疑給萎靡的汽車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預測,購置稅優惠等諸多新政策的實施,通過7個月的促消費努力,有望推動全年國內乘用車零售達到2100萬輛的規模,預計增量爲200萬輛左右。

近4個月以來,合資品牌市場份額接連下滑,沒人想錯過這個促進銷量的好時機。

據上述4S店銷售人員王婉回憶,這次例會一直持續到晚上8點,是其入職3年以來,開得最久的一次會議。會上,是否要收縮店內在售車型的優惠幅度、優惠幅度收縮多少、制定6月銷量目標以及賣車的提成分配等問題,大家逐一商討,最終形成一套新的銷售方案。

“例會最終的討論結果是,超8成銷售人員和SA(服務顧問)同意收縮店內在售車型的優惠幅度。”王婉告訴未來汽車日報,雖然優惠力度有所收縮,但疊加購置稅減半政策,消費者購車仍可獲得優惠,“與(購置稅減半政策出臺)之前相比,消費者購車將少花1000元-2000元不等。”

未來汽車日報走訪了奔馳、jeep、長城、吉利、本田、豐田等品牌的多家4S店得知,不只王婉所在的這家4S店收緊了優惠政策,與4月、5月相比,目前大部分市場在售車型的優惠幅度均有收縮,而收縮的部分,自然是落進了經銷商的口袋。

原本爲消費者準備的政策蜜糖,如今已被經銷商率先品嚐。

燃油車最後的狂歡?

“我省了7000多元的購置稅!”受益於已經落地的購置稅減半政策,陳溪難掩激動。

5月初,陳溪打算購車,選定心儀的車型後,便交了1萬元訂金。“當時店內沒有現車,經銷商的政策是先交1萬元下訂單,然後6月初工廠安排生產,預計6月中旬可交付。”那時候,陳溪並沒有想到,正是這段等待排產的時間,讓他有機會享受到購置稅減半的紅利。

“5月23日就聽說政府要減徵購置稅,當時和銷售有過溝通,如果車子到店之後減徵購置稅的政策還沒落地,可以先把車子暫時寄放在店內,等政策正式落地後再進行交車。”

讓陳溪沒想到的是,政策落地的速度遠遠快於車輛的排產速度。具體細則出臺後,陳溪測算了一下,如果沒有購置稅減半的政策,他需要交1.4萬元左右的購置稅,而現在,他只需要交一半即可。

毫無疑問,購置稅減半政策讓消費者享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當下消費者的購買力略顯不足,購置稅又是購車支出的大頭,購置稅減半政策可以讓消費者直接受益,促進釋放被抑制的購買力,同時由於車輛單價越高購置稅繳納的越高,也等於間接促進了消費升級。”崔東樹認爲。

某汽車集團大區銷售經理算了一筆賬,2021年其集團銷售的燃油車均價爲17萬元左右,對應購置稅約爲1.45萬元,若購置稅減免50%,即平均每輛燃油車能減免7000元左右。按照政府預估的600億元總額度來計算,下半年將有800多萬輛燃油車集中獲益。

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受疫情影響,吉利、長安、一汽-大衆和東風日產等車企的銷量均出現同比腰斬。爲了挽回丟失的業績,主流車企紛紛針對購置稅減徵政策策劃了促銷活動,渴望在下半年掀起一波購車熱潮。

據未來汽車日報不完全統計,吉利、長城、長安、上汽大衆和一汽豐田等車企針對旗下熱銷車型,推出了100%購置稅減免的政策;捷途、奇瑞、一汽奔騰等車企則乾脆針對旗下全系車型推出了購置稅100%減免的政策。

得益於國家和車企雙重發力,4S店率先感知到這股銷售暖意。北京一家廣汽本田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端午假期以來,與往常相比客流量有了明顯提升。“預計8月-12月將是汽車市場的銷售旺季。”

一位有購車意向的消費者告訴未來汽車日報,本次購置稅減半將是屬於燃油車的最後一次利好政策,想購買燃油車的車主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明年新能源車購置稅免徵政策也將取消,新能源車是大趨勢,以後要推出促消費政策肯定是針對新能源車。”上述準車主分析道。

4S店“坐地起價”?

面對600億鉅額優惠,經銷商早已先於車主一步,搶到了紅利。

“5月初看中的天籟還有3.2萬元的優惠,兩天前準備下定時銷售突然告訴我只能優惠2.5萬元了。”按照銷售的說法,這是公司每季度的常規調整,但面對經銷商突如其來的價格調整,趙惠有些手足無措。不死心的趙惠詢問了該品牌另外幾家4S店,發現經銷商彷彿商量好了一樣,這幾家店天籟的優惠均在2.4萬-2.6萬元之間。

趙惠告訴未來汽車日報,根據購置稅減半政策,他購買天籟可享受1萬元左右的購置稅減免。但如今隨着終端優惠的收縮,趙惠要多花7000元的購車費用。“此消彼長僅省了3000元,剩下的錢無疑被經銷商賺了。”趙惠有些忿忿不平。

趙惠的遭遇並非個例,6月2日開始,已經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有部分4S店因購置稅減半提價。“購置稅減了,車價漲了,笑了,4S店玩不起唄?”“購置稅減半的政策,感覺優惠了個寂寞。”

未來汽車日報調查發現,北京多家品牌4S店收窄了在售車型的優惠幅度。本田、豐田、長城、吉利和奔馳等品牌4S店,將售價優惠幅度收縮了3000-7000元不等。

不過,有銷售人員對未來汽車日報解釋稱,“月底是4S店的衝量階段,所以5月底的優惠幅度較大,如今是6月初,衝量壓力不大,所以優惠有所收縮,預計6月底優惠幅度會高一些”。

面對4S店臨時調整優惠額度的現象,有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表示,汽車定價是企業的市場行爲,很難界定是否合理。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有選擇權,可以選擇在價格最優的門店消費。

商務部出臺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所以適當形式明示銷售汽車、配件及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和各項服務收費標準,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銷售或收取額外費用。

但上述4S店調整優惠幅度的情況並不受法律層面的約束。“通常4S店的簽單價要低於廠商指導價,4S店會根據店內庫存、當月或者當季銷量情況來調整優惠力度。從這個角度來看,(收窄優惠額度)沒有合理與不合理一說。”某合資車企市場負責人告訴未來汽車日報。

看似“坐地起價”背後,其實也折射出4S店在艱難求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顯示,2022年5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56.8%,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9.6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

在調查的85座城市樣本中,由於疫情防控政策規定,有28座城市的經銷商閉店時間超過一週,七成經銷商表示客流量下降幅度在50%以下,三成超過50%。這導致經銷商收入減少、財務支出上升、經營壓力增大。某豪華品牌4S店總經理表示,疫情關店期間,4S店每天至少虧損50萬元。

“除了推出惠及消費者的政策,也希望政府和企業進一步關注4S店的生存狀況。”該經理表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婉、陳溪、趙惠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