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途  周繼鳳

編輯|黎明

前途汽車,這個一度瀕臨倒閉的造車新勢力,最近又活了。

6月6日,這家公司還發布了一款新產品——起售價8.68萬元的雙門電動小跑車,前途K20。

發佈會是在抖音直播間舉辦的,直播時觀看人數只有一萬人。新車也沒怎麼在汽車圈濺起水花。

但在三年前,前途汽車風光無限,它有着“國產邁凱倫”之稱,曾推出過國產造車新勢力中售價最貴的電動超跑——前途K50(起售價68.68萬元),還把門店開到了寸土寸金的北京三里屯。

從推出60萬元的超跑,再到傳出破產倒閉的消息,再到推出10萬元左右的電動小鋼炮,前途汽車到底經歷了什麼?

被拍在沙灘上的前途

很少有人意識到,前途汽車曾經與蔚來、理想、小鵬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

前途汽車的母公司是長城華冠,這是一家爲整車廠提供全流程的汽車整車設計開發和服務的設計公司。

似乎是感受到了時代的召喚,長城華冠在2015年宣佈造車,並創立了前途汽車。彼時,李斌、李想、何小鵬也纔剛剛拉起團隊下場造車。

說實話,前途汽車在當時算是造車新勢力中的明星企業,它是國內第六家拿到發改委和工信部批覆的“雙資質”車企。成立三年後,這家造車新勢力就推出了首款量產交付的車型——兩座電動轎跑K50。

在一衆“PPT造車”的新勢力中,前途表現得十分亮眼。

前途最開始走的路數和特斯拉、蔚來一樣,高舉高打,先造出一輛高端車,打出品牌影響力,再推出真正走量的車型。結果,第一步還沒走完,前途就被時代的浪潮拍在了沙灘上。

造車新勢力的第一要義是活下去。以威馬爲例,威馬如今累計融資12輪,融資總額達到350億元,但是依舊需要靠融資維持運轉。

2019年,整個資本市場遇冷。因爲資金鍊斷裂,大批量的造車新勢力,比如賽麟、博郡倒在了量產前夜。

那段時間,造車新勢力們都奄奄一息,李想見了100多家投資機構都沒拿到融資,李斌被稱爲“2019年最慘的人”。

前途汽車更慘,它的主要融資來源是母公司長城華冠。長城華冠曾是“新三板新能源第一股”,自登陸新三板後,長城華冠成功融資5次,籌集了21.2億。

本身兜裏就沒有多少錢的前途汽車,融資能力又不強。

前途汽車創始人兼CEO陸羣,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學專業,算是科班出身。但懂技術的陸羣明顯不擅長應對資本市場。

“除了2020年疫情,2019年整個投資界對新能源汽車轉冷,即便在2017年、2018年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非常熱捧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融到很多錢。我們有自己的融資團隊,但其實我也沒有親自去管,沒有特別重視,對整個資本的理念理解得不夠充分。以前我的心態是‘技術厲害,資本服務’,現在看起來非常幼稚。”陸羣之後曾對媒體這樣反思。

一個不懂資本市場的CEO,面對投資逐漸謹慎的資本市場,結果顯而易見。

2020年初,前途汽車被傳出業績暴雷、資金鍊斷裂,國內的多家體驗店和交付中心也陸續關停。員工們爲了討薪甚至睡在總部大廳。母公司長城華冠連年虧損,也無法爲前途持續輸血。

前途汽車由此從高峯墜入低谷,將近兩年的時間,沒有生產,也沒有銷售,幾乎在公衆視野中消失。

而蔚小理們,在倒下的前一刻,拿到了救命的錢,活了下來。如今,蔚小理已經成長爲中國造車領域的領頭羊。

從同一初始站出發的幾家造車新勢力,最終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迎來了完全不一樣的命運。

如何起死回生?

但陸羣並不甘心前途汽車就這麼倒下。

秉持着“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陸羣這幾年一直遊走在地方政府、投資人之間,到處找錢。

他的努力也確實有了回報。

去年5月,長城華冠在前途汽車蘇州工廠召開2021年第二次股東大會,並且宣佈啓動重新迴歸資本市場的工作。這給了資本市場一個信號——前途汽車要捲土重來了。

確實有一些企業對前途產生了興趣。南京經開區管委會主任、蘇州高新創業投資集團總經理、國科嘉和董事總經理等都出席了長城華冠的股東大會。同年12月10日,瑞峯新能源發佈公告稱將認購長城華冠不多於4%的股權。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校友”,陸羣又把找錢的目光投向了校友身上。

校友這一張牌打了出去,也確實拉來了資金。前途官方表示,2021年啓動了T輪融資,定向向清華校友會開放,投資人以清華校友爲主,並且官方聲稱融資也已順利完成。

儘管前途獨創了所謂的“T輪融資”,但兜裏確實有了錢。

隨後,前途汽車迎來了一系列的動作。2021年12月,許久未更新的公衆號又開始推送消息。前段時間元宇宙比較熱,前途還聯合金港控股,研發起了元宇宙賽車遊戲。

今年2月,爲了能更好地賣車,前途汽車發佈了城市合夥人共創計劃,計劃招募50個城市的合夥人,參與計劃可以享受“百萬級銷售紅利”,合夥人購車還可以參與後續車型研發。

當然,造車是一項需要持續燒錢的生意,想要在造車江湖中生存下去,必須尋找到能夠長期融資的通道。

前途想到的辦法是通過SPAC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

今年5月,長城華冠宣佈,與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Mountain Crest Acquisition Corp簽署正式合併協議,屆時前途汽車將作爲長城華冠的重要資產組成部分赴納斯達克IPO,投前估值爲12.5億美元。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是一種上市公司形式,在美國被稱爲“空白支票公司”,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借殼上市。通過SPAC上市,不僅時間快、費用少、流程簡單,融資也有保證。

且不管前途能不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造車的故事,陸羣是準備繼續講下去了。

能走多遠?

復活的前途汽車,講述的造車新故事變成了前途K20。

6月6日,前途在抖音直播間發佈了新車K20。這是一款雙門電動小跑車,百公里加速爲4.7s、雙電機四驅、配置了前後雙叉臂懸掛、長續航版本續航可達500km,預售價格爲8.68萬元-14.98萬元。

陸羣表示,這款車面向的是18歲-25歲青年用戶,“K20一定要成爲一款既讓年輕人能承受的起價格,又是一款有趣的車,高顏值的車。”

這款車推出後,褒貶不一,有人吐槽,“拜託前途在造車前,能不能做做市場調研。”“這不就是高配版老頭樂嗎?”

也有人覺得不錯,“不管這個車的產品力如何,我非常樂意見到國產車中有諸如此類的小衆產品出現的,這樣才能夠滿足大衆多元化的需求。”“國產廠商終於發現了廉價小跑車這個小衆細分市場,併爲之拿出來深層次的技術。”

前途發佈的第一款車K50,在產品定位其實出了不少問題。

K50是一款電動超跑,定位曲高和寡不說,產品力也不夠突出,NEDC續航只有380公里、零百加速只有4.6秒。

無論是在品牌、產品性能還是價格上,K50都不佔優勢。這導致K50賣得非常不盡如人意,上市一年時間裏,總上牌量未超過200輛。在2020年前後,甚至出現了車商5折甩賣K50的新聞。

第一款車如此劍走偏鋒,可以歸咎於前途的團隊造車經驗不足。但在承擔“走量”重任的第二款車K20上,前途依舊選擇走小衆化路線。

K20的定位是10萬級別電動小跑車。

“跑車本身和廉價就是反義詞,跑車代表的就是對汽車工業極限的探索。人們熱愛跑車也是衝着速度、設計、品牌歷史,甚至是售價去的。而前途所謂的十萬級別跑車,無非就是車身造的低一點、價格便宜一點,跑車的精髓一點沒佔,相反跑車的缺點比如空間小、不舒適卻一個都沒丟。”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十萬級別的小跑車,零跑之前也曾嘗試過。零跑的第一款量產車就是電動跑車S01。但這款車銷量極爲慘淡。S01是2019年開始量產交付的,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零跑僅僅賣出了2708輛S01。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爲了吸引年輕人,也爲了打出差異化,在K20上,前途設計了兩個殺手鐧。一是定製化,車主從雙色車身的顏色搭配、機蓋裝飾條的紋飾,到卡鉗、A柱的顏色都可以自由選配。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還提供硬頂版和敞篷版,把定製化玩到了極致。

另一個就是材料。K20號稱採用了高分子複合材料,整車重量達到了780kg。在新車設計上,前途確實花了不少心思。

10萬元左右的價格,不錯的產品性能以及定製化的設計,確實打動了一些年輕人。有不少人在看完直播後表示想要入手。

這款小衆的產品,能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我們拭目以待。

但可以看得出來,如今的前途汽車正在靠自己的努力,一點點從深坑中爬起。正如,陸羣在產品發佈會上所說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沒被失敗打倒的前途,決定重新出發。

*題圖來源於@前途汽車。

*深途(shentucar)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