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型健身帶火“動”經濟

【《中國新聞》報記者李騰飛 曹子云 王璠報道】從手機前的揮汗人士,到馬路上的騎行大軍,疫情改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催化出中國健身產業的變革因子。當健身房的功能受困,追求健康的人羣開始走上雲端,奔向戶外,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居家型健身受到熱捧。那麼視頻、直播、在線課程主導的雲健身,是疫情下的退而求其次,還是健身產業的未來?風風火火的騎行熱潮是否又能持續熱下去?

跟着線上教練 來一波心率衝刺

“腰間的贅肉咔咔掉!雕塑你的人魚線、馬甲線!”伴隨着劉畊宏的鼓勵,北京的小王伴隨着周杰倫的《本草綱目》跳着時下最火的毽子操,賣力地用手掌拍打着自己抬高的腳背,僅僅10分鐘的跟練,她已滿頭大汗,迎接着多巴胺的衝擊。

伴隨着同樣的音樂,遠在浙江的小昭也汗如雨下。不過,她做的是健身視頻博主“野老人”的GRIT(高強度間歇訓練)版《本草綱目》,在高抬腿、開合跳、半程波比跳的衝擊下,爲已經持續1小時健身帶來最後一波心率的衝刺。

今年上半年,中國多個大城市不同程度遭到疫情衝擊。總把健身掛在嘴上卻很少動起來的小王,終於在居家辦公後跟起了直播,“我是個健身小白,但現在跟着劉畊宏健身,就像看着娛樂節目,順便動一動,開心又有成就感”。

對已習慣在家鍛鍊的小昭來說,疫情空前豐富了她跟練的選擇,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通過一週多次的碎片化健身,小昭已瘦了不止10斤。“原來能跟練的博主就那麼幾個,現在強度和時長都能自己選擇,這樣做完操感覺身心舒暢”。

小昭跟練的“野老人”,是深圳超級猩猩健身房的明星教練。2015年,剛成爲教練的他開始在社交媒體發佈工作碎片,分享自己和不同人一起運動的畫面,希望影響更多人培養運動習慣。

今年4月,他帶練的GRIT版《本草綱目》跟劉畊宏一起火了,在小紅書有6.9萬贊,被搬運到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後瀏覽量高達926萬次。

在談到拍攝帶練視頻的動機時,野老人對《中國新聞》報解釋,開始是爲了滿足線下學員的需求,“我經常會帶大家到戶外去,找個公園做1小時的徒手訓練。後來就改成直播和視頻,在深圳完全停擺的那一週,有時一天要播三場。”開始只想着服務學員的“野老人”現在有了五湖四海的更多跟練觀衆,他發現了帶練的科普價值。

“野老人”表示,“我做線下服務,帶領一兩百人訓練就以爲影響了很多人。但通過視頻和直播才發現,其實能夠接觸到科學規律健身方法的人還是少數。我也想在接下來推出基礎啓蒙,方便大家循序漸進學習。”

據《抖音運動健身報告》顯示,2021年,健身類主播漲粉同比增加208% ,直播收入同比增加141%,抖音運動健身視頻數量同比增長134%,創作者數量同比增長39%。

Keep運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海東對《中國新聞》報表示,受疫情影響,線下健身房紛紛停業,大量的健身教練閒賦在家,紛紛開啓運動直播,形成了供給方。另一方面,疫情激發了人們對自身的關注和健康意識,普通民衆都深刻意識到健身的重要性,激發了用戶隨時隨地運動健身的熱情和動力。

疫情期間,運動健身日漸成爲民衆生活的必選項。圖爲上海市民在街頭鍛鍊身體。    殷立勤 攝

走出健身房 健身變得更“可及”

“長安街這條賽道太捲了,各位大神爭先恐後,你追我趕,(每到路口)警察叔叔拿着個小旗子,感覺就差一聲口哨,比賽就開始了!”一位網民在小紅書APP上如此分享北京長安街騎行的盛況。

進入5月,受疫情影響,北京市民乘坐公共交通減少,自行車成爲很多人青睞的新健身單品。由於路寬燈少風景好,長安街成爲很多騎行一族的熱捧路線。

“通勤距離合適,還能享受騎車的速度感,又能消耗掉一定熱量”,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95”後女生徐天子成如今是一名入門級的騎行愛好者。爲此,她購買頭盔、騎行服、面罩、手套等騎行用品。

“最大消費是這輛山地車,大概2000多塊錢,保養維護還有些開銷,一次花費是300元到500元不等。”徐天子說。

如今,騎行熱度的暴發不止在北京。

據淘寶4月相關數據,“5·20”大促期間,該平臺自行車銷量增長一度超過 50%,其中兒童自行車、公路車、摺疊車的銷量比較突出。

京東體育數據統計,從 5 月 23 日開始預售到 5 月 30 日中午,整個騎行品類預售訂單額同比增長 240%。

除了自行車,因疫情導致的居家生活帶動了各種健身器材銷售。

拼多多平臺數據顯示,4月以來,跳操毯、跳操地墊等健身商品銷量同比提升176%。跳繩、羽毛球等適合居家、小區環境的健身器材也銷售火爆。

對於這種現象,海東認爲,以前人們對健身的認識停留在“健身房”和少數羣體。然而,運動健身這一行爲本身就應該是屬於大衆的,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當運動相關的產品和服務足夠滿足用戶需求時,健身就可以走出健身房,變成一件更“可及”的行爲,乃至生活方式。

河北文安自行車運動協會的自行車愛好者們在騎行。   宋敏濤 攝

健康需求旺盛 全民健身時代來臨

然而,疫情總會過去,雲健身是否有未來?騎行熱是否能持續熱下去?在海東看來,“即使疫情徹底結束,居家運動的趨勢也將成爲未來不可阻擋的潮流”。

隨着中國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身經濟有着龐大的民間基礎,具備滿足加速發展要求的市場容量與消費潛力。

今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顯示,2021年底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已達37.2%,預計到2025年和2035年,這一比例將分別達到38.5%和45%以上。

2021年12月,中國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發佈了《2020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 2020年中國成年人人均體育消費爲1758.2元,老年人爲1092.2元,較2014年分別增加789.8元和588.2元。在需求端,中國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增長顯著。

作爲中國知名運動科技平臺, Keep在2021年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爲3440萬,每個用戶每月記錄4.1次鍛鍊次數。海東認爲,當運動健身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經濟條件的限制,從健身房走到家家戶戶的客廳,意味着全民健身時代真的來臨了。

根據灼識諮詢的報告顯示,中國的健身人羣(即每週參與兩次以上健身活動的人士)預計將在2026年達到4.157億人,線上健身市場也將從2021年的3710億人民幣增長至2026年的8958億。

海東表示,從整個中國健身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線上線下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目前一線城市的健身房滲透率接近發達國家,但國內整體滲透率依然僅爲發達國家的一半,這意味着線下依然有很大的佈局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