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價不斷下行,多家國內錫企停產檢修。

6月13日晚,錫業股份(000960.SZ)公告稱,旗下錫業分公司爲保障錫冶煉設備安全有效運行及後續穩定高效生產,現對錫冶煉設備進行例行停產檢修。

公司計劃於6月16日起停產,預計停產檢修時間爲45-50天。

錫業股份是中國最大的錫生產加工基地。去年,該公司錫金屬國內市場佔有率近五成,全球市場佔有率爲23.91%。

受停產消息影響,6月14日開盤,錫業股份股價下行。截至上午10時,錫業股份股價爲17.12元/股,下跌近5%。

上海鋼聯貴金屬事業部錫分析師丁文強向界面新聞表示,短短几周時間內,錫價便下跌了十多萬元,大部分錫企都出現了較大虧損。爲了應對價格的巨幅波動,很多企業已經或即將採取減停產措施來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

除錫業股份外,赤峯大井子錫業有限公司、馬鞍山市偉泰錫業有限公司、廣東漢合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等錫企也發佈了停產檢修的公告,檢修期均預計爲1個月。

據丁文強統計,錫業股份等企業減停產影響的產量爲每月8300噸左右,約佔據國內市場五成的供給。粗略估計,預計6月份國內精錫產量將大幅下滑至1.25萬噸附近,環比下降近兩成。

今年5月起,受需求疲軟和進口錫礦增加等因素影響,錫價一路下行。

錫主要用於錫焊料、錫化工、馬口鐵及浮法玻璃等領域,終端涉及行業包括電子工業、家用電器、冶金行業等。其中,中國半數以上的錫消費用於電子焊錫領域。

近期受制於國內疫情影響,一季度國內集成電路生產及出口均出現負增長,汽車電子等半導體消費受阻較爲明顯。需求疲軟下,刺激了錫價下跌。

6月13日,滬錫最低觸及24.6萬元/噸,創下自去年9月以來的新低,較今年內39.5萬元/噸的高位價格,已跌去37.72%。

6月14日開盤,滬錫再度跌超4%。截至上午10時,滬錫價格爲24.17萬元/噸。

國際錫業協會表示,目前,進口錫錠已經接近消耗完畢,進口套利窗口也已經從5月中旬開始關閉。6月份進口到中國的錫錠將從前幾個月的上千噸大幅萎縮至800噸。

此外,6月10日雲南邊境孟連口岸由於疫情復發實施全面封閉管理,由於該口岸是國內錫礦進口重要口岸之一,這將使得緬甸進口錫礦受到一定影響。

國際錫業協會認爲,當前緬甸錫礦山產量處於低位,未來即使口岸運輸暢通,進口量仍可能呈下降趨勢。另外,受內蒙古疫情影響,當地一些較大型的錫礦山目前無法運輸生產物資和錫精礦產品。因此,未來幾個月,國內礦端供應可能會再次進入偏緊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