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麻吉

來源: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

繼植物奶、低度酒之後,可口可樂又瞄上了內地的涼茶市場。

近日,可口可樂一款名爲“夏枯草”的涼茶產品登上微博熱搜。一些網友在試喝後留下評價“口感和王老吉類似”,但更多躍躍欲試的網友在看到價格的瞬間“心就先涼了”。

可口可樂出品的該款涼茶,目前僅以箱爲單位在天貓平臺售賣。一箱24瓶裝的涼茶,售價最初爲297元,目前已降至257.4元,合每瓶價格10.7元,但仍是王老吉等同等容量涼茶產品價格的近3倍。

可口可樂曾在2005年短暫試水內地涼茶市場,但在王老吉等巨頭夾擊下,產品並無水花。隨着近年碳酸飲料市場規模的縮減,可口可樂祭出“全品類擴張”大招,拓展碳酸飲料以外的“新戰場”。而涼茶,成了其最新的“武器”之一。

只是這款涼茶產品自今年6月正式推出後,市場反應平平。天貓平臺顯示,其銷量至今僅爲400+。

試水內地涼茶市場,“夏枯草”打頭陣

可口可樂的涼茶新品甫一推出,隨即衝上微博熱搜。但引發網友熱議的並不是對這一新產品的期待,而是對其名稱的“誤解”。

一些沒有喝涼茶習慣的消費者形容,並不知道夏枯草是什麼,只聽說過劇毒農藥“百草枯”,這讓他們對可口可樂涼茶的第一觀感並不好,“看這名字和配色,已經開始害怕了”。

據可口可樂天貓旗艦店介紹,這款涼茶的配料爲水、白砂、夏枯草、羅漢果、甘草、槐米,不添加人工香料及色素,屬於草本配方的傳統涼茶。而其中的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利尿降壓等功效。

該涼茶由香港健康工房推出,其前身是創立於1989年的香港同治堂。時代變遷下,健康工房在2000年取代同治堂,產品也由傳統涼茶,轉爲適應當代都市人不同需求的健康養生飲品。2005年,健康工房的生產線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

健康工房官網的產品列表顯示,除夏枯草外,其涼茶產品還包括土茯苓、雞骨草、廿四味等衆多“口味”,此外還有諸如黑枸杞桑椹汁、海底椰川貝雪耳露、首烏芝麻茶等各種口味更加豐富的飲品。

在其瓶身標籤上,標註着不同飲品對應的清肝解毒、疏肝利膽、祛溼瀉火等功效,及其作用的臟腑,還標明瞭飲料屬熱性、平性還是寒涼性質。

如今,可口可樂以夏枯草涼茶“打頭陣”,捲入內地涼茶市場,試水意味非常明顯。

全品類戰略的最新拼圖

可口可樂入局涼茶市場,早已有跡可循。事實上,多年前涼茶行業熱度最高的時候,可口可樂就已在摩拳擦掌。

時間回到20年前,以王老吉爲代表的涼茶飲品在中國市場銷量增速驚人。公開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5年,王老吉的銷量猛漲了10倍。

可口可樂自然無法忽視這一在中國市場快速崛起的飲品品類。2005年,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研發中草藥配方飲料,並在當年收購了香港涼茶品牌“健康工房”的生產線。

彼時,涼茶飲料對可樂的衝擊已然勢不可擋。2006年,王老吉等涼茶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首次超過可口可樂。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讓可口可樂在2007年加速了對涼茶產品的研發投入,與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研究中心,並投入6億元用以研發以涼茶爲代表的中草藥飲料。

但面對涼茶行業內佔據絕對壓制地位的王老吉等涼茶品牌,可口可樂涼茶並未在內地市場取得突破。據媒體報道,在可口可樂完成收購健康工房收購後,曾將其產品帶入部分內地城市,但未見水花,此後也並無更多實質性進展。

而今,在可口可樂“全品類”戰略下,涼茶產品“再現江湖”,成爲其品類擴張的最新一塊拼圖。

可口可樂自1886年誕生,從最初的“藥用飲料”進化爲風靡全球的碳酸飲料,並憑藉着這一“快樂肥宅水”,獨霸全球軟飲料市場多年。

軟飲料指的是酒精含量低於0.5%(質量比)的天然或人工配製飲料,主要包括包裝飲用水、即飲茶、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能量飲料、運動飲料、即飲咖啡等。

近年,受健康飲食理念影響,碳酸飲料雖仍是軟飲料中的最大細分市場,但市場份額逐年下降。據Euromonitor數據,2020年,碳酸飲料佔據全球軟飲料市場35.28%的份額,其中可口可樂一家就佔據了軟飲市場份額的14.9%。

正因如此,面對碳酸飲料整體消費市場的萎縮,可口可樂公司不得不未雨綢繆。2016年,可口可樂公司提出“要做一家全品類飲料公司”,此後通過研發、收購等方式在不同市場密集推出新品,試水碳酸飲料以外的市場,以鞏固自己在飲料行業的統治地位。

可口可樂官網顯示,其在中國市場提供的全品類飲料就已超過40種,其中既有可樂、雪碧、芬達等經典碳酸飲料和其無糖版本,還有蘇打水、飲用水、運動飲料、茶飲料、果汁、植物蛋白、咖啡等多個品類。

軟飲料以外,可口可樂還趁着低度酒市場的火熱,突破性地賣起了含酒精飲料。2021年,其先後在中國市場引入“託帕克”和“檸檬道”兩款低度酒產品,而在此之前,兩款產品就已經在日本等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多年大刀闊斧的“全品類”擴張策略,爲可口可樂帶來的是肉眼可見的銷量增長。

可口可樂公司2021年財報顯示,帶有零糖、營養等健康標籤的飲品,增速超過了其傳統的碳酸汽水。其中,零糖可口可樂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帶動可口可樂整體汽水業務實現全年9%的增長。

此外,營養飲料、果汁、乳製品和植物基飲料銷量增長了12%;而補水飲料、運動飲料、咖啡和茶業務,也實現了7%的增長。

涼茶產品難掀風浪

可口可樂不斷擴張新品類的過程中,遵循的是怎樣的邏輯?

在日前舉行的一場會議上,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詹鯤傑表示,可口可樂對單純涉足某個品類並不感興趣,不會爲了擴張而擴張,而更關注產品是否具備規模化的市場潛力。

可口可樂在2019年收購了英國咖啡品牌COSTA,並推出了“即飲咖啡”系列產品。COSTA中國總裁曾在今年初表示,即飲咖啡業務發展十分迅速,“銷售額大大超出預期,且復購率很高”。

然而同樣的邏輯很難簡單套用在涼茶市場上。

十幾年前,中國涼茶市場還是一片火熱。2007年,加多寶、王老吉的涼茶銷量超越可口可樂,成爲內地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創下中國飲料行業的奇蹟。

但時過境遷,2022年,當可口可樂終於切入內地涼茶賽道,市場卻已不復當年的熱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2年涼茶市場增速爲16.7%,此後增速逐年放緩,到2017年降至9.1%。2018年,涼茶市場規模只剩下470億,同比下降18%。2020年,受疫情影響,亞洲即飲涼茶的市場份額更大降27.1%。

行業增速放緩下,各家主營涼茶的龍頭企業均面臨營收下滑的窘境。

2015年,加多寶創下250億元的銷售額,但巔峯過後,隨之而來的是業績的連年下滑。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加多寶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爲100.42億元、106.34億元、70.02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89億元、14.89億元、-5.83億元。

相似的情況也體現在王老吉、和其正等涼茶品牌身上。

加之近年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新茶飲、咖啡等飲料的夾擊,曾經有望趕超可口可樂的王老吉和加多寶等,市佔率明顯下降。

歐瑞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軟飲行業公司市佔率第一爲可口可樂(9.1%),而王老吉和加多寶則分別位列第九和第十,市場率僅爲2.5%和2.3%。

傳統涼茶銷量增長乏力,相關品牌也不得不尋求轉型,推出更多順應年輕人消費趨勢的新品。

翻看王老吉等品牌的產品目錄可以發現,“0糖0脂0卡”成了關鍵詞,甚至還有因應氣泡水流行熱潮而推出的“氣泡涼茶”。

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王老吉還推出了“可樂味涼茶”。有消費者在購買後留下評論:“味道還行,但不是王老吉的涼茶味道,有點像無糖可樂。”但顯然這款可樂味涼茶,並不能捲動可口可樂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只是以可樂“熱度”帶動涼茶銷量的一次嘗試。

如今,可口可樂在“全品類”戰略下正式進軍內地涼茶市場,無疑是對王老吉、加多寶等涼茶企業的又一次衝擊。

可口可樂本身具有的強大品牌和渠道等優勢自不必說,但迴歸產品本身,雖然其主打的 “無糖”“無添加”等概念近年受到消費者歡迎,可相比其他涼茶品牌並無獨創性,在價格方面更不佔優勢,較市面上的其他品牌涼茶普遍貴了不止一倍。

在涼茶市場本已“漸涼”的大背景下,可口可樂涼茶如果再無法找準自己的特色定位,將很難擺脫行業整體萎縮的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