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6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申通快遞內部人士處獲悉,受618期間業務量強勢復甦的影響,申通快遞日均單量自本週以來連續多日超過4500萬單,同比增長30%,僅次於中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股份,也超過極兔此前公開披露的日均4000萬單。 同時,618期間申通快遞訂單攔截率最低、退回訂單最少,全網全鏈路時效環比5月優化超3個小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些年來,國內電商快遞領域競爭異常激烈。順豐控股的下沉,極兔速遞的入局,都在衝擊着經濟型快遞市場的競爭格局。不過,即便“價格戰”四起,“通達系”快遞公司卻始終維持着頭部市場份額,佔據四強。 

一位資深快遞行業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促期間單量大幅上漲的情況並不少見,過去每逢旺季,經常會出現快遞公司爲搶訂單犧牲服務質量的事情。不過,單量和服務質量同步上漲,預示着今年幾家主流的電商快遞公司的底盤依然保有實力。”

觸底反彈

隨着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通達系”快遞公司業務量持續復甦。這其中,以申通快遞的變化最爲顯著。

在本月中旬申通快遞的川藏省區年中會議室,該公司總裁王文彬直言,“申通已經觸底反彈,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

一位參會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王文彬在這場會議上重點提到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申通在業務方面的好轉,尤其是在2022年以來申通每個月都有不錯的增長,經營利潤也由負轉正,頭部客戶數量及單量佔比穩步提升。 

事實上,月度經營數據也有所體現。2022年的1至5月,申通快遞業務量增速在四家A股上市企業中居前。而在受上海疫情影響的5月份,該公司全網單量和收入分別實現同比增長8.09%、33.03%。 

受業務量提升的影響,有申通快遞總部員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1年的時候與網點交流的時候,網點老闆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訴苦和抱怨,但是2022年以來這種情況再很少出現了,“大部分人都表示業務量上漲了,覺得快遞又有前途了。” 

值得一提的是,服務質量的改變或許是申通快遞實現觸底反彈時直接觸達消費者的感觀表現。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瞭解,今年是申通第三年在618期間提供預售極速達服務,覆蓋城市數量增長27%,總單量增長了200%,但是服務質量也超過了去年,85%以上的訂單當日送達,96%以上的訂單實現了次日送達,尤其是重慶、廣東、湖南等省份,當日達比例接近或超過95%,次日達比例接近100%,並且達成0資損。

受此影響,申通快遞表示客戶量亦有所拓展。根據該公司此前發佈的數據,除了“淘系”平臺之外,拼多多、抖音、快手等主要電商平臺商家通過申通快遞發送的包裹量均有大幅增長。其中,抖音、快手兩大直播電商訂單量則同比分別增長100%和50%。 

擺脫頹勢

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們也開始用腳投票。截至6月23日收盤,申通快遞的股價近兩個月的累計漲幅超過55%。

這是一個較爲積極的信號。

不可否認的是,爲了擺脫頹勢,申通快遞的確需要大力“補課”。

首先,在資本開支上,申通快遞不得不狠心投入。2021年,該公司完成了歷史上最多的48個產能提升項目。今年,該公司表示將繼續加碼,全年實施超過60個產能提升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忽視建設自有轉運中心成爲申通快遞在與其他主要競爭對象較量時所暴露出的最大的短板。

前述快遞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前地價很便宜,對方求着你拿地,最近幾年地價不僅瘋漲不說,而且很多地方出再多的錢也拿不到了。”

實際上,一家轉運中心從拿地到建設投運,時間跨度長達數年,資金動則以億元爲單位。但對於申通快遞而言,不得不投入。

雖然趕了一趟晚集,但好的一點是,這些投入的效果已經逐步顯現——自2021年底至今,申通快遞新的廣州、成都、瀋陽轉運中心紛紛投產,將各自區域內的產能提升數倍。值得一提的是,據悉,今年申通快遞還有一大批轉運中心實現搬遷或完成改造。

轉運中心的投入屬於硬件提升,而在軟件方面,申通快遞表示,目前也在加緊投入、研發,其自研的崑崙、網點管家移動版、“申小蜜”網點智能客服系統已經陸續上線。

最近兩年的國內快遞行業並不平靜,無論是“巨無霸”順豐控股,還是“常青樹”“三通一達”,亦或是“新晉者”極兔速遞,它們所掀起的一輪輪競爭與變革,都促使整個快遞行業盪滌——有成立十多年的老玩家黯然離場,也有成立不過數年的新玩家的強勢殺入。

面對波瀾詭譎的市場和時隱時現的對手,當前已經走出頹勢的申通快遞還需直面挑戰。

對此,前述申通快遞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不會打價格戰第一槍。按照總裁王文彬的看法,快遞市場是一個體量足夠大,而且還在不斷變大的蛋糕,我們希望最終通過服務和綜合性價比拉昇市場地位,重新迴歸應有的市場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