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的新常態將是怎樣的?這是澳新一屆政府面臨的重要問題。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6月27日文章

原題:澳大利亞如何找到與中國的共同目標 

儘管澳大利亞的安全得到美國同盟支撐,但經濟和政治方面的重點仍在區域周邊。澳經濟利益主要集中在東亞,那裏佔澳全部對外貿易的66%(相比之下,澳與“五眼”盟友的貿易額僅佔17%,與G7的僅佔27%)。而東亞的所有經濟體又都與中國有着深厚的相互依存關係。因此,脫鉤將對地區繁榮和安全產生嚴重影響。

澳新一屆領導層不再發表輕率的反華言論,澳防長在新加坡與中國防長接觸,這些都是好的開始。另一個小措施是評估兩國關係惡化前(澳)針對中國的100多宗反傾銷案。這些反傾銷案無異於對澳大利亞工業和消費者徵稅,也與堪培拉宣稱的多邊準則背道而馳。

將中國納入多邊框架,在政經上與區域夥伴合作,是澳中處理龐大雙邊關係的最佳途徑,也能因此克服雙邊關係中的信任赤字。在貿易上減少對華依賴,不是辦法。這樣做將造成(澳大利亞人)收入降低和政府債務增加。堪培拉最近與印度簽訂的貿易協議,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澳的區域經貿關係結構。平心而論,如果中國明天就停止增長,印度的經濟在2050年之前趕不上中國。

中國經濟與整個東亞經濟高度相互依存,與其試圖以代價高昂的方式來對抗經濟引力,不如建立一個框架,有效地限制各國爲戰略目的施加經濟壓力的能力,這樣才最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經濟和安全利益。

中國與澳大利亞、歐盟等世貿組織成員一起設立《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以應對世貿組織相關機構因美國設障而停擺的困局。中國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成員,並有興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些都是澳中進行積極接觸的平臺,可構建富有成效的雙邊關係。澳大利亞的鄰國需要堪培拉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邊事務中採取行動。這樣做將爲澳中恢復關係的共同目標提供安全可靠的道路。

作者彼得•德賴斯代爾等,喬恆譯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