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數量突破百家,邁入“百企時代”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下一步發展指向何方?據北交所官網,截至6月29日,北交所公司家數已達100家,總股本146.53億股,總市值2108.04億元。

“隨着北交所配套改革政策逐步完善,以及分層制度改後創新層的大規模擴容,北交所的上市步伐將會加快、質地也會越來越好。”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爲。

對於北交所未來發展、政策預期,有新三板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發佈北交所指數方案、引進做市交易落地混合交易制度等是市場關切。

部分機構正在加緊佈局北交所相關業務,具體舉措包括:私募基金籌備北交所相關私募基金產品,券商代銷北交所私募基金等。

後備上市力量充足

北交所開市至今8個月有餘,新增上市公司數量19家。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運行,首批81家企業亮相,其中71家平移自精選層。

證監會近期表示,目前,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及北京證券交易所“層層遞進”的市場格局更加清晰,新三板掛牌公司新興產業亮點突出、公司質量持續提升、向上發展動力強勁,北京證券交易所運行平穩、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00家、“龍頭”撬動作用逐步顯現。

對於北交所體量規模、數量增速等情況,周運南認爲,自精選層2020年7月27日開市已近2年,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100家屬於正常速度。

邁入“百企時代”的同時,擴大企業數量規模是北交所當前階段的重點任務之一。

今年2月,新三板、北交所明確了2022年重點工作思路和五方面重點工作,其一便是擴大北交所企業規模,提升市場活力與韌性。

目前,北交所後備上市力量充足,在輔、在審企業合計超三百家,掛牌公司尤其是創新層企業成爲上市“後備軍”。

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北交所在輔企業310餘家,在審企業68家。現有掛牌公司情況方面,根據2021年年度報告,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有1300餘家,剔除在審企業、終止審覈、未按期披露定期報告等情形外,後備企業數量有1100餘家,其中超七成目前處於創新層。

年內新增掛牌公司方面,今年前五月受理的195家新申請掛牌公司中,有141家公司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佔比超七成。

對於北交所下一步的政策預期,多位業內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曾表示,目前非常關注北交所擴大企業數量規模、明確創新標準、加快推出北交所相關指數等相關舉措。

“北交所的‘工具箱’裏政策很多。”周運南說,他期待進一步落地的舉措有:降低交易手續費;發佈混合交易制度徵詢意見稿;進一步完善企業轉板;引導大型機構資金進一步進場;推出北交所指數方案;改革現金打新模式;加速優質企業上市;合理引導公開發行價格等。

機構加速佈局

機構投資者是北交所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以公募基金爲例,去年11月中旬,北交所開市之際,首批8只北交所主題公募基金獲批。

但目前,北交所上市企業數量仍然相對較少,符合機構投資者要求可供投資的標的有限。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度仍較爲有限。

“目前北交所的容量和流動性不支持公募基金類型的機構做大規模佈局,對北交所及新三板市場的熟悉需要一個過程。”指南基金董事長王軍國表示。

記者同時瞭解到,部分私募和券商正在加速佈局北交所業務。

從佈局時點來看,王軍國指出,年內A股市場整體出現調整,北交所市場整體表現低迷,個股估值水平大幅回落,正是募集資金提前佈局的好時機。

結合市場流動性,他提到,市場流動性的改善將爲機構參與北交所投資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選擇,市場及個股得以承載更大的資金量出入,形成了正向循環,市場活力得以進一步提升。

流動性提升也會縮短基金封閉週期。“比如,以往我們的產品都採取封閉式運作,因爲三板公司需要轉板在滬深交所上市退出,最早投資新三板時封閉期5年,後來縮短到3年。現在伴隨着流動性提升,以及北交所企業上市公司地位明確後,直接就可以在北交所市場退出。”王軍國提到。

近期,由券商代銷的首隻北交所私募基金“指南創遠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正式完成備案併成立。資料顯示,該基金管理人爲上海指南行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創證券獨家代銷,封閉期兩年。該基金是北交所設立後券商代銷的首隻專注於北交所及新三板市場的私募基金。

北交所轉板機會也被機構所關注。華安證券資管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作爲新設立的證券交易所,擁有一批估值較便宜的優質專精特新高成長企業,其中蘊藏着豐富的投資機會有待挖掘。

“北交所第一個轉板科創板的企業觀典防務已經轉板完成,第一個轉板創業板的泰祥股份也即將轉板完成,滬深交易所有更好的流動性,轉板開啓也帶來許多投資機會。”該負責人稱。

王軍國同時指出,伴隨投資者對北交所上市公司關注度提升,機構挖掘北交所個股價值也變得更爲困難。

“投北交所比投新三板更難,不再那麼容易找到大幅低估的投資機會,明顯的價值窪地會被資本飛速佔領。這也倒逼機構對個股開展更爲深入的研究和判斷,發現其中蘊藏的潛在價值。”他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