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生不息》第十期播出,這期是香港迴歸25週年慶典特輯,看完整期節目,被李健、曾比特合唱的《萬水千山總是情》驚豔到了。

李健之前因爲粵語發音不標準,所以以唱國語歌曲爲主,甚至用國語直接唱粵語歌。

本以爲到了第十期李健還會繼續唱國語歌,但沒想到唱了一首經典粵語歌。

更沒想到李健的粵語發音有了很大進步,變得標準,也因爲標準的粵語發音讓李健的音色優勢開始顯現。

再加上曾比特的音色與李健的很搭,在兩人的默契合唱下,整首歌曲非常有意境,有畫面,有美感。

因爲對這首歌曲印象深刻,所以在看完節目後,第一時間就去音樂平臺繼續聽歌,結果發現兩人合唱的歌曲沒有音源。

之所以會出現沒有音源的情況,基本上是因爲沒有音頻傳播版權。

這種情況在音樂綜藝中並不少見。

甚至有些歌曲不僅沒有音源,連網絡視頻都沒有,只被允許電視直播的時候使用。

李健、曾比特合唱的《萬水千山總是情》能有網絡視頻已經很不錯,還可以看看網絡視頻。

爲什麼會沒有音頻傳播版權?

有些是唱片公司卡版權,這跟公司的文化有關,只要是這個公司的歌曲版權都卡,想唱就要做好卡版權的準備。

還有些歌曲對創作者有特殊意義,也會卡版權。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最常見的情況,版權方怕翻唱火過原唱,人們只知道翻唱是誰,甚至以爲翻唱之人就是原唱,所以選擇卡版權,這樣即使歌曲火了,人們想聽歌,也只能聽原唱。

而版權一般都是提前談好的,所以節目組提前知道沒有音源。

那問題也隨着而來,既然音頻傳播版權拿不下來,爲什麼不換一首有版權的歌曲唱?

原因有兩點。

一是即使沒有音頻傳播版權,也不影響節目播出,不影響網絡視頻,影響確實有,但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如果一首歌曲很適合節目,即使沒有音頻傳播版權,節目組也不會選擇換歌。

二是歌手的選擇。

回顧一下《聲生不息》哪些歌曲沒有音源。

會發現除了李健、曾比特合唱的《萬水千山總是情》,之前還有單依純演唱的《三人遊》也沒有音源。

繼單依純之後,爲什麼是李健、曾比特而不是其他歌手。

原因也很簡單,李健、單依純是師徒,單依純的很多音樂觀念來自李健。

當年單依純獲得好聲音冠軍,在後臺接受羣訪時,李健給了單依純幾個建議,其中之一就是讓她唱好作品,唱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作品。

從這個標準出現,就能瞭解爲什麼明知道沒有音頻傳播版權,還是要唱。

《聲生不息》沒有淘汰,雖然有輸贏,但競技性並不強。

不像《歌手》,爲了贏爲了不被淘汰,歌手會選擇一些非常適合比賽的歌曲,即使沒有音頻傳播版權,甚至沒有其它版權,也會選擇演唱,只爲贏得比賽。

而《聲生不息》似乎不必如此。

但《生生不息》每一次公演都有主題,在某個主題之下,可選擇的歌曲並不多。

如果還要唱自己最喜歡的歌曲,那選擇的範圍更小,很可能只有一首歌曲可唱。

所以,即使知道沒有音頻傳播版權,沒有音源,也會選擇演唱自己最喜歡的歌曲。

李健是如此,單依純也是如此,只能說兩人不愧是師徒。

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兩人的優秀,說明了兩人的翻唱可以蓋過原唱,甚至讓人感覺他們就是原唱。

從這點出發,沒有音源似乎也可以接受。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