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養陰清肺湯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方劑學.《中醫藥方精選網》和多名老中醫經驗資料後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於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養陰清肺湯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症選藥方。
     
組成;大生地6克 麥冬3.6克 生甘草1.5克 玄蔘4.5克 貝母2.4克(去心) 丹皮2.4克 薄荷1.5克(後下) 炒白芍2.4克  
加減;
1.腎虛,加大熟地、或生熟地並用;
2.熱甚加連翹,去白芍;
3.燥甚加天冬、茯苓。
 各種急慢性的咽炎、喉炎及扁桃體炎辨證屬於陰虛燥熱 者,均可使用,還可作爲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的輔助藥。1.喉痹  2.痤瘡  1.白喉   2。急性扁桃體炎  3.慢性咽炎  4.口腔潰瘍   白喉。喉間起白膜如腐,不易撥去,並逐漸擴展,病變甚速,咽喉腫痛, 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幹脣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本方爲治療白喉的常用方劑。以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 痛,鼻幹脣燥爲證治要點。
 養陰清肺湯 (《重樓玉鑰》)
  [組成]  大生地二錢(12g)  麥冬一錢二分(9g)  生甘草五分(3g)  玄蔘錢半(9g)
貝母去心八分(5g)  丹皮八分(Sg)  薄荷五分(3g)  炒白芍八分(5g)
  [用法]  水煎服。日服1劑,重證日服2劑。
    [功用]  養陰清肺,利咽解毒。
    [主治]  白喉。喉間起白膜如腐,不易撥去,並逐漸擴展,病變甚速,咽喉腫痛,
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幹脣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病機分析]  白喉之患,大多由素體陰虛蘊熱,復感疫毒而引起。邪熱上燻,煉津
灼液,以致咽喉腫痛,布生假膜,且發展迅速;熱達於外,則初起即有發熱,若熱閉於
裏,則可不發熱;疫毒深重,氣道受阻,肺陰耗傷,清肅失令,故鼻幹脣燥,呼吸有
聲,似喘非喘,或咳,或不咳諸症作矣。
    [配伍意義]  白喉爲肺腎陰虛,復感疫毒之證,故當治以“養陰清肺,兼辛涼而散
爲主”(《重樓玉鑰》捲上)。方中大生地甘苦而寒,既可滋養陰液以扶正,又可涼血解
毒以祛邪,標本兼治,故爲君藥;《本草匯言》卷5謂:“生地,爲補腎要藥,益陰上品,
故涼血補血有功。”生地可益陰乃人所共知,然其涼血解毒的功效每易爲人所忽略。當
然,用生地涼血解毒之功,並非本方所獨取,如犀角地黃湯之用生地亦是此意。玄蔘、
麥冬和白芍三藥爲臣,進一步加強生地養陰的作用,併兼以清熱解毒;其中,玄蔘鹹
寒,滋陰降火,解毒利咽,故治咽喉腫痛及外科瘡瘍伴有陰虛者,每多配用,如普濟消
毒飲、四妙勇安湯是也;麥冬養陰潤肺,因咽喉屬於肺系,白喉爲患終與肺臟有關,生
地、玄蔘等養陰而人腎,故需配用麥冬滋養肺陰;白芍斂陰和營。丹皮、貝母及薄荷爲
佐,丹皮辛苦而涼,涼血活血消腫,《本草經疏》卷9謂“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
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人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貝母既可潤肺止
咳,又可化痰散結,與丹皮、白芍諸藥相配,則消除咽喉腫痛之功益彰;薄荷辛涼發
散,清熱利咽,與諸養陰藥配伍,亦可防止壅滯之弊。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爲
使。全方合用,共成養陰清肺,利咽解毒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點爲:滋補陰液內寓涼血解毒,則扶正與攻毒並施;並佐以清熱利咽
散結,則全身治療又兼顧到局部,故不失爲治療白喉之效方。
    [臨牀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爲治療白喉的常用方劑。以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
痛,鼻幹脣燥爲證治要點。
    2.加減法  原書曰:“腎虛加大熟地,或生熟地並用;熱甚加連翹,去白芍;燥甚
加天冬、茯苓”。並配合如下吹喉藥外用:青果皮二錢(6g),黃柏一錢(3g),川貝母
一錢(3g),冰片五分(1。5g),兒茶一錢(3g),薄荷一錢(3g),鳳凰衣五分(1.5g),
各研細末,再人乳鉢內和勻,加冰片研細。
    3.本方除治療白喉外,對各種急慢性的咽炎、喉炎及扁桃體炎辨證屬於陰虛燥熱
者,均可使用,還可作爲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的輔助藥。
    [源流發展]  白喉一症,在清代“乾隆四十年前無是症,即有亦少”,此後即屢有
流行,發病突然,有較強的傳染性。治法散見於《醫學心悟》、《瘍科心得集》和《吳醫
匯講》等書中,然皆語焉不詳。當時一般醫生每執先表后里之法,以辛散發表方藥治
之,然鮮有療效。鄭宏綱(約1727--1787年,字梅澗)經過多年的臨牀實踐,總結經
驗教訓,著《重樓玉鑰》(此書系鄭氏撰於清乾隆年間,後其子鄭瀚加以補充,1838年
始由馮相棻刊行),認爲白喉“屬少陰一經,熱邪伏其間,盜其肺金之母氣,故喉間起
白,緣少陰之脈循喉嚨系舌本”,又云“緣此症發於肺腎,凡本質不足者,或遇燥氣流
行,或多食辛熱之物,感觸而發”,是陰虛之體,又感疫毒引起。因此,治療“總要養
陰清肺,兼辛涼而散爲主”(以上引文均出《重樓玉鑰》捲上),創制了養陰清肺湯,突
破了治療白喉“先表后里”的束縛,爲該病的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方藥o.’1960年天津市
傳染病醫院使用養陰清肺湯配合神仙活命湯加減,治療侷限性咽白喉,取得顯著療效。
以後該院又進行藥物篩選,精簡處方爲生地、玄蔘、麥冬、黃芩、連翹等5味藥,簡稱
“631”,並與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協作,進行劑型改革,將湯劑改爲合劑,定名爲抗
白喉合劑(中醫雜誌,1966,4:32)。後經多年臨牀觀察,抗白喉合劑與白喉抗毒血清
相比,療效相近。1965年10月,天津醫學科學研究成果鑑定會肯定了抗白喉合劑對局
限性咽白喉的療效,對此方評價很高,認爲抗白喉合劑的研製,爲咽白喉的治療,提供
了一個新的途徑。    、    .    .
    養陰清肺湯經劑型改革後,製成膏劑,名…養陰清肺膏”(《全國中藥成方處方集》
北京方);製成糖漿劑,名“養陰清肺糖漿”(《中藥製劑手冊》)。    :
    [方論選錄]    。
    1.鄭宏綱:“喉間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乾隆四十年前無是症,即有亦少。自
二十年來,患此症者甚多,惟小兒尤甚。且多傳染,一經誤洽,遂至不救,雖屬疫氣爲
患,究醫者之過也。按白腐一證,即所謂白纏喉是也。諸書皆未論及,惟《醫學心悟》
言之。至於論治之法,亦未詳備。緣此症發於肺腎,凡本質不足者,或遇燥氣流行,或
多食辛熱之物,感觸而發。初起者,發熱或不發熱,.鼻幹脣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
輕,鼻塞者重。音聲清亮,氣息調勻易治,若音啞氣急,即屬不治。近有好奇之輩。一
遇此症,即用象牙片動手於喉中,妄刮其白,益傷其喉,更速其死,豈不哀哉!餘與既
均三弟療治以來,未嘗誤及一人,生者甚衆,經治之法,不外肺腎,總要養陰清肺,兼
辛涼而散爲主。”(《重樓玉鑰》捲上)    .,
    2.冉先德:“陰虛白喉,多由肺腎陰虛,復感疫毒,津液被灼,熱毒燻蒸於咽喉所
致。方中生地、玄蔘、麥冬清熱解毒,養肺腎之陰。白芍助生地、玄蔘養陰清肺而潤
燥;丹皮助生地、玄蔘涼血解毒,而消癰腫。佐以貝母潤肺止咳、清熱化痰;薄荷宣肺
利咽。使以生甘草瀉火解毒,調和諸藥。合用有養陰清肺解毒的作用。”(《歷代名醫良
方註釋》)
    [評議]  鄭氏指出了白喉的發病情況,病機爲陰虛有熱,感觸疫氣而發,治療以
“養陰清肺,兼辛涼而散爲主”,這便爲養陰清肺湯的制訂,提供了理論依據。冉氏分析
方劑的藥物配伍意義,簡明扼要,對於認識本方的組方意義,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驗案舉例]    .
    1.喉痹  《冉雪峯醫案》:某女。患喉痹,咽喉腫痛,滴水不入,藥不得下,病來
較暴,儼已封喉,脣口色烏,眼面俱腫,氣痰轤轤,築築然若將窒息,,病勢頗危,某醫
院拒不收治,求診於餘。予曰:熱毒太熾,腫毒太劇,但非必死證。因喉閉藥物難下,
先以雷氏六神丸置舌下,以溫水少許潤之,至第二日茶水勉下,乃投養陰清肺湯,原方
薄荷減半,生地加倍,越七日諸病消失,氣平神清如常人。
  2.痤瘡  《河北中醫》(1996,1:31):某女,22歲。面部出現紅色丘疹半年,丘疹
頂端有小膿頭,疼痛而癢,經使用一些外用膏藥,時愈時犯,不能根除。此肺有燥熱,
毒蘊於皮。治療以養陰清肺爲主,兼散熱毒。方用養陰清肺湯加減:玄蔘20g,生地
lOg,薄荷5g,黃芩5g,生白芍6g,麥冬5g,生甘草3g。水煎內服,每日1劑。外用
大黃6g,硫黃3g,共研細末,涼開水調均,敷患處,晚塗晨洗。共治療6天,皮疹消
退,五色斑,無瘢痕,無新疹發生。
    按語:以上兩案,雖一爲喉痹,病發於上,一爲痤瘡,病發於外,然其病機均屬肺
有燥熱,陰虛染毒,故均用養陰清肺湯標本兼治,而收異病同治之效。
    [臨牀報道]
    1.白喉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白喉的發病率還較高,故該時期運用養陰清肺湯
加減治療白喉的報道甚多。如較早有鄧氏等報道,以本方加減方(生地、玄蔘、麥冬、
丹皮、連翹、石斛、板藍根、川貝母、赤芍、瓜蔞皮、鮮蘆根)爲基礎,並隨症加減,
治療白喉41例,局部配合使用10%大蒜浸出液及1%碘甘油作口腔消毒。結果:所治
病例全部痊癒。治療過程中,一般服第2劑藥後假膜就基本消失,咽喉疼痛等症狀逐步
消失,服第3劑後,即可痊癒。扁桃體紅腫特甚、病情嚴重的,服用4—6劑可愈。本
組病例,多數住院9天痊癒出院L2j。林氏報道,以內服養陰清肺湯加減爲主,配合漱喉
散及吹喉散局部處理治療白喉52例,具體方藥及用法爲:生地9g,薄荷3g,麥冬9g,
甘草3g,白芍9g,銀花15g,丹皮9g,連翹15g,玄蔘9g,蒲公英18g,川貝9g,板藍
根9g。每日1—2劑。加減法:便結加大黃、玄明粉;利尿加燈草、車前;健胃加山楂、
神曲、砂仁;強心加吉林參、黃芪、六神丸;嘔吐加枳殼、半夏、竹茹。結果:治療
48例,治癒率達94.24%。臨牀症狀減輕最快的爲治療開始後1日,最長的爲10日,
大多數在3—4日消退。治療後局部白膜平均開始消退日數爲3.2天,完全消退日數爲
7.2天。咽拭培養轉陰平均9。8天。本組死亡4例,死亡率爲7.69%,其中臨牀診斷合
並心肌炎的有3例。本組療效較同時期使用白喉抗毒血清的治癒率90.9%者爲高。對
於局部炎症嚴重者,應合併使用青黴素,對喉頭有梗阻現象者,仍需配合氣管切開L3j。
高氏等報道,運用養陰清肺湯原方(大生地30g,玄蔘24g,麥冬18g,白芍12g,貝母
12g,丹皮12g,薄荷6g,粉甘草6g。以上系成人量,d,Jl~減半)治療白喉40例,收到
良好效果,患者均痊癒出院。其中,培養白喉桿菌獲陽性的20例,經服藥治療後,平
均3.7天白膜脫落,咽分泌物培養轉陰者平均5.2天L4j。
    2。急性扁桃體炎  養陰清肺湯對急性扁桃體炎亦有較好的療效。如張氏等報道,
用本方治療100例,其中住院治療者20例,門診觀察者80例,結果治癒率達95%。
有效病例,住院患者中,臨牀症狀都在服藥8—12小時減輕,最長的1例爲18小時,
系合併扁桃體旁膿腫;門診觀察者,臨牀症狀減輕最快者爲服藥後15小時,最長者爲
24小時c“。另有張氏報道,用養陰清肺湯並隨證加減,治療急性扁桃體炎50例。處
方:大生地24g,白芍12g,玄蔘24g,浙貝12g,甘草6g,麥冬12g,薄荷3g,丹皮
12g。大便祕結者加玄明粉9g;小便短黃者加車前子6g;口乾者加天花粉9g。結果:治
愈45例,好轉3例,無效2例。有效病例中,輕者服藥1劑,重者4劑,多半服藥2
劑即可獲效。服藥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L6j。
    3.慢性咽炎  對於陰虛有火,虛火上擾咽關之慢性咽炎,養陰清肺湯亦有較好的
療效。報道慢性咽炎5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齡19—50歲;病程1
月一7年,以3年以內者最多。用養陰清肺湯加減治療,基本方藥:生地、沙蔘各12g,
玄蔘、麥冬各9g,炒白芍、川貝、陳皮各6g,生麥芽各30g。每服10劑爲工個療程。
隨證加減法:咽喉有異物感者,加川楝子、蘇梗、綠萼梅;咽痛,加胖大海、山豆根、
牛子、馬勃;聲嘶,加鳳凰衣、玉蝴蝶、蟬衣。結果:,經3個療程的治療後,顯效(症
狀、體徵完全消失或顯著改善)20例,有效(症狀、體徵均有一定改善)27例,無效
(症狀、體徵無改變)3例,總有效率爲94%L7j。
    4.口腔潰瘍  有報道對於,bJL熱病後期口腔潰瘍36例,運用養陰清肺湯治療取得
較好療效。本組均系繼發於流感、肺炎、急性支氣管炎、麻疹等熱病後期之患兒。具體
方藥:生地6g,麥冬4g,玄蔘5g,貝母、丹皮、白芍各2g,甘草、薄荷各3g;餘熱未
清加銀花、竹葉,便祕加大黃;水煎服,日1劑,分2—4次服。結果,所治病例,經
治2—7天均獲痊癒L8j。
    [實驗研究]
    1.抗菌與中和毒素作用  本方對白喉桿菌有高度抗菌作用,對白喉毒素在體外有
很高的“中和”能力。在抗菌與“中和”毒素兩方面,酊製劑比水煮劑強。本方8味藥
物,抗菌力較強的,有生地、丹皮、甘草3種藥;而“中和”毒素能力較強的,有玄
參、麥冬、貝母3種藥;白芍在兩方面的能力都強;薄荷則均差。抗菌與“中和”毒素
力量,似乎是兩種獨立性能,從原方中減去任何1味藥,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低,而“中
和”毒素能力則無明顯影響(9J。
  2.抗炎作用  原方去生地、丹皮、白芍,加西瓜霜、蟬衣、藏青果組成的養陰清
肺湯加減方,對於10%冰醋酸所致的咽喉部急性炎症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對醋酸所致
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亦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0j。
  3.劑改工藝的研究  將養陰清肺湯改製爲輔料用量小,質量穩定,便於攜帶和服
用的新型中藥製劑養陰清肺顆粒。對養陰清肺顆粒製備過程中煎煮液去雜質工藝和制粒
工藝進行了實驗研究,結合丹皮酚一盧一環糊精包含物的製備等,制訂出養陰清肺顆粒的
製備工藝。該製劑製法簡便,質量穩定¨”。  

附方;四陰煎         
組成;生地6-9克 麥冬6克 白芍6克 百合6克 沙蔘6克 生甘草3克 茯苓4.5克  
養陰清熱,保肺止咳,陰虛勞損,相火熾盛,咳嗽吐血   
[附方]  四陰煎(《景嶽全書》卷5)  生地二、三錢(6~9g)  麥冬二錢(6g)  白芍藥
二錢(6g)  百合二錢(6g)  沙蔘二錢(6g)  生甘草一錢(3g)  茯苓一錢半(4.5g)  水二
盅,煎七分,食遠服。功用:養陰清熱,保肺止咳。主治:陰虛勞損,相火熾盛,津枯
煩渴,咳嗽,吐衄,多熱。    .
  本方的配伍意義,《成方便讀》卷1謂:“生地滋腎水;參、麥養肺陰;白芍之色白
微酸,能人肺而助其收斂;百合之甘寒且苦,能益金而兼可清神;茯苓以降其濁痰;甘
草以散其虛熱。名曰四陰者,取其地四生金也。”本方與養陰清肺湯俱可滋養肺陰,但
奉方重在保肺清金,故主治陰虛肺勞;養陰清肺湯又可解毒利咽,故主治白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