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鎮冰,很多人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可以說是我國最厲害的海軍將領,薩鎮冰一生歷經三朝卻備受衆多領導人重視,多次擔任海軍總司令。不僅如此,他無論處在任何政權裏,都非常愛國。可以說他是一生都在愛國。我們一下薩鎮冰的大致狀況。

薩鎮冰是色目人薩氏家族。色目人是元朝時期對突厥人、粟特人、吐蕃人、党項人等人的稱呼。清朝時的色目人大多數是指上面這些民族之間的混血,確切的說色目人並不是一個民族,只是對一個團體的稱呼。薩鎮冰祖輩受蒙古文化影響,所以薩鎮冰是蒙古族人。1859年,薩鎮冰出生在福建。1869年,由於主政福建船政的沈葆楨與薩鎮冰之父薩怡臣關係較好,所以薩鎮冰得以進入福建船政學習。福建船政是清朝建立的專門培養海軍人才的地方,從這時起,薩鎮冰正式成爲海軍。

之後的薩鎮冰不斷成長,可以說清朝海軍中大多數職位薩鎮冰都做過。他畢業後在船隻上實習,後來級別越來越高,直至做到了管帶。甲午海戰的時候,薩鎮冰率領自己的船隻和日軍進行激烈的戰鬥,後來由於衆多原因失敗。不過薩鎮冰的海軍生涯並沒有到此結束,之後級別更是越來越高。

甲午戰敗之後,清朝重組海軍,很多人推薦薩鎮冰來任水師統領一職,相當於海軍總司令,不過薩鎮冰堅持不接受。後來他被任命爲幫統兼“海圻”號管帶。雖然此時的薩鎮冰不是清朝海軍總司令,但距離這一步也只是一步之遙。只要他願意,隨時都能獲得這個位子。後來清朝創辦煙臺海校的時候,薩鎮冰又對海軍教育進行重大改革。煙臺海校在薩鎮冰的改革下開展得轟轟烈烈,爲清朝海軍培養了大量人才。

1905年,薩鎮冰升任總理南北洋海軍兼廣東水師提督。這個職位就相當於海軍總司令了,而且他身上還有復興海軍的重任。雖然他在此時對海軍體制進行了諸多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清朝已處於風雨飄搖中了,清朝的海軍想要復興比登天還難。此時的薩鎮冰已成了清朝海軍中的領導人物,他在海軍中的地位無人能敵。

武昌起義爆發之後,薩鎮冰不想加入革命黨,也不想幫助清朝,以生病爲由去了上海。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革命軍。如果他不走的話,很多海軍絕對會幫助清朝,而不是革命黨。這樣以來,辛亥革命是否能成功是個未知數。袁世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時候,任命薩鎮冰爲海軍部長。雖然他不是和袁世凱在一起的,但也能說明袁世凱對他的能力非常認可。這是薩鎮冰最後一次做清朝的官,因爲沒多久清朝就滅亡了。

中華民國建立之初,薩鎮冰在新政府裏並沒擔任什麼職務。雖然他在武昌起義中誰都沒得罪,但也算誰都沒幫。所以,他算是退出了政治。不過他的海軍生涯並沒結束,而且其政治生涯還在繼續。

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沒幾年,薩鎮冰就在袁世凱政府中有一席之地,這也算是對他的拉攏。1914年,薩鎮冰任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辦事員。這個和之前相比確實低了。

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黎元洪和薩鎮冰有師生之情,再加上薩鎮冰的能力和影響力都很大。所以他任命薩鎮冰爲海軍臨時總司令、海軍總長、粵閩巡閱使。此時的薩鎮冰再一次稱爲海軍中地位最高的人。不過我們都知道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閥內部鬥爭很厲害,所以經常換主人,薩鎮冰的官職也並不確定。

1917年,薩鎮冰任海軍總長、海疆巡閱使;1918年,薩鎮冰入閣任海軍總長、任福建清鄉督辦;1919年,薩鎮冰再任海軍總長。中間,薩鎮冰還臨時擔任過民國總理一職;1919年8月9日,薩鎮冰任海軍總長,其他職務不再擔任;1922年,薩鎮冰被任命爲福建省省長、福建軍務會辦。其省長職位一直擔任到北伐期間。

從清朝滅亡到北伐戰爭這段時間內,薩鎮冰基本上一直在海軍任職,級別一直非常高。不管誰掌控中央,都有薩鎮冰一席之地。畢竟所有人都知道薩鎮冰在海軍中的影響力。個人覺得這裏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薩鎮冰不摻和軍閥之間爭鬥這些事,他真的是一心爲海軍、一心爲國,對政治沒什麼興趣。

北伐戰爭之後,國民政府建立。薩鎮冰在國民政府中並不擔任什麼職務。不過此時的薩鎮冰主要從事賑災和一些慈善工作,在百姓中的聲望越來越高。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薩鎮冰從大西南一直走到大西北,到處宣傳抗日。此時的薩鎮冰已經是70多歲的高齡了,不顧自己的身體宣傳愛國思想,甚至還差點到了延安。

抗戰勝利之後,國民政府爲了表示對薩鎮冰所做貢獻的肯定,授予他國軍海軍二級上將併除役。在名義上,他在國民政府的海軍中也有一席之地。就這樣,薩鎮冰再一次在新政權中獲得認可。不過事情到此並沒結束。

新中國成立後,薩鎮冰擔任過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等職。爲新中國的建設做了很大的貢獻。1952年,92歲的薩鎮冰在福州去世。去世前,他還爲我國在抗美援朝中獲得的勝利感到高興。薩鎮冰去世後,當時衆多領導人發來唁電。中央人民政府給費治喪,福建人民政府爲其舉行公祭。

縱觀薩鎮冰的一生,大半輩子奮鬥在海軍事業上,而且多次擔任海軍總司令。說他是我國最厲害的海軍將領一點都不爲過。不管薩鎮冰在哪個政權的統治下,都是一生爲國,這一點值得所有人學習。

參考資料:

《清史稿》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