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丨張靜波

來源:華商韜略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2009年,三星最高經營決策會議祕密通過一項計劃——Kill Taiwan幹掉臺灣。該計劃的頭號目標是臺積電

如今,他們正逼近這個夢想。

2納米,最後一戰

全球半導體產業,翻開新的一頁。

2022年6月30日,三星電子宣佈:3納米芯片量產!

這意味着,三星成爲全球第一個量產3納米芯片的廠商。對於被臺積電碾壓了多年的三星來講,這是一次揚眉吐氣的勝利。

不僅如此,三星3納米芯片還首次採用全柵極(GAA)工藝,一舉將人類半導體制造帶進一個新的時代。

根據三星官網的數據,3nm芯片相比之前的5nm芯片,性能提升23%,功耗降低45%,芯片面積縮小16%。

創造了歷史的三星員工,捧起3片晶圓。鏡頭前,掩飾不住的一臉興奮。

“我們將通過全球首個3納米制程來維持自己的領導地位。”三星晶圓代工業務主管崔世英說道。

自從1971年,英特爾推出首款處理器Intel 4004以來,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就跟隨摩爾定律,不斷向前邁進。

從最早的10微米到90納米、65納米、28納米、5納米……

但隨着晶體管不斷變小,傳統硅基芯片已逼近工藝極限,未來在2納米之後,或將使用石墨烯等碳基材料。

也因此,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2nm是硅芯片的最後一戰。

爲了這一戰,全球所有的芯片大國和行業霸主,都在暗自較勁。

比如,IBM於2021年推出全球首個2納米制造工藝。英特爾也公佈了新的技術路線,計劃2024年量產2納米芯片。

昔日列強日本和歐洲,也不甘示弱,紛紛制定了半導體振興計劃。《日經亞洲評論》更是爆出:

日本將與美國合作,最早於2025年在本土量產2納米芯片。

儘管巨頭們雄心勃勃,但自從2014年英特爾被卡在14納米制程上之後,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大戰就只剩下兩個玩家:

三星和臺積電。

多年來,臺積電以其成熟的技術、超高的良率,壓得三星喘不過氣來。但不服輸的韓國人一直在尋找機會,反超臺積電。

搶先量產3納米芯片,讓三星看到了這種希望。同時,也爲三年後的2納米終極之戰奠定了基礎。

因爲三星強大的芯片製造能力,美國總統拜登的首次亞洲之行,第一站選在韓國,韓國第一站選在了三星。

5月20日,拜登專機剛落地,就匆匆趕往首爾以南70公里外的全球最大半導體工廠——三星平澤廠,參觀3納米芯片。

通過向拜登展示3nm芯片,三星強調了自己擁有超越臺積電的實力。

苦苦追趕的三星,終於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其實,早在30多年前,三星就有機會將臺積電扼殺在搖籃中。

幹掉臺積電!

1987年,李健熙接任三星會長。同年,張忠謀在中國臺灣創辦了臺積電。

兩個註定要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的人,由此開始了“相愛相殺”的數十年。

兩年後的1989年,李健熙在臺北一家酒店,請張忠謀喫了一頓早飯,並邀請對方去韓國參觀三星的工廠。

盛情難卻之下,張忠謀最終赴約。在那裏,他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工廠,規模不輸自己的老東家美國德州儀器

返臺前,李健熙再次與張忠謀會面,他說:“你現在知道了,這個要花很多資本,需要很多人才。”言下之意,不如放棄臺積電,加盟三星。

儘管當時的臺積電,剛成立不到兩年,經營慘淡,但張忠謀還是拒絕了。

此後十幾年,三星和臺積電,一個做內存芯片,一個做邏輯芯片,雙方一直相安無事。直到2005年,李健熙發起主動攻擊,打破了這種平靜。

彼時的三星,已經幹掉日本NEC,成爲全球內存芯片霸主。

而臺積電也在“技術靈魂”蔣尚義的帶領下,擺脫IBM,獨立開發出0.13微米銅製程,佔領全球近一半的代工市場,初露王相。

興奮的張忠謀,決定將大權交由繼任者,自己則退居二線,花更多時間與家人在一起。

然而,他高興得太早。就在他退居二線的2005年,全球內存市場陷入低潮,業績受困的三星,開始悄悄潛入芯片代工市場。

那一年,三星在京畿道器興工廠建成300mm S1產線,高通也正式成爲三星第一個主要的代工客戶。

在那之前,三星在芯片領域,已積累了很多經驗,並在2000年前後推出首款自研芯片。

2007年,蘋果推出劃時代的iPhone手機。鮮爲人知的是,第一代iPhone手機搭載的就是三星處理器。

儘管如此,三星在芯片代工市場上,卻一直默默無聞。

直到2009年,情況纔有了改變。彼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半導體產業陷入低迷。臺積電新掌門蔡力行在慌亂中決定:大幅裁員、降薪。

與此同時,隔海相望的韓國京畿道,三星最高經營決策會議卻祕密通過了一項計劃——Kill Taiwan幹掉臺灣

該計劃的頭號目標,就是臺積電。

一場血雨腥風,旋即降臨臺積電。三星開出薪水翻倍的條件,挖走對方數十人,其中就包括技術骨幹梁孟松。

面對三星咄咄逼人的態勢,張忠謀坐不住了,於6月11日宣佈:重掌臺積電。那一天,臺北下了一整天的雨,天空灰濛濛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重披戰袍的張忠謀,不顧78歲的年邁之軀,迅速展開了反擊。

他先是宣佈停止裁員,緊接着,將已經退休的蔣尚義重新召回,並給他下令:將公司新增的10億美元研發經費,儘快花出去。

對臺積電來講,最大的威脅之一,來自梁孟松的出走。

作爲蔣尚義的學生,梁孟松長期擔任臺積電先進製程處處長,掌握臺積電許多的祕密。

事實上,正是在他的幫助下,三星的製程技術突飛猛進,並搶在臺積電之前,率先量產了14納米制程。

三星的技術,成功吸引到了蘋果、高通等大客戶。

但它的好運,也在此間耗盡。先是2011年,臺積電對梁孟松發起訴訟,迫使後者無法繼續爲三星服務。

緊接着,2014年6月,張忠謀發起夜鶯計劃:組建一支300人以上研發部隊,24小時不間斷地開發下一代10納米制程。

夜鶯計劃的效果立竿見影,從10納米這個關鍵節點開始,臺積電逐步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而三星也從此被臺積電甩在了身後。

爲壯大韓國半導體產業而奮鬥了一生的李健熙,或許沒想到,在這個世上還有比自己更狠的人。

而當初幹掉臺積電的夢想,似乎也隨着他的離世,漸行漸遠。

又見孤注一擲

但,倔強的韓國人,並沒有屈服。

儘管爲三星打下江山的李健熙已經仙逝,儘管與臺積電的差距越來越大,但從父親手中接過權杖的李在鎔,顯然繼承了其父的賭性,那就是:

孤注一擲的投資!

上個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爆發,DRAM內存價格一瀉千里。

幾乎所有的廠商都在收縮。唯獨三星,哪怕深陷180億美元的債務泥潭,也要殊死擴產。在三星的血洗下,美國三大巨頭黯然離場。

不甘失敗的日本政府,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業務,組建國家隊——爾必達,誓與三星決一死戰。

然而2008年,當金融危機再次爆發,DRAM價格從2.25美刀狂跌至0.31美刀、衆廠商哀鴻遍野時,三星再次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

將上一年利潤全部用於擴大產能,故意擴大行業虧損!

可憐的日本國家隊,可能到死都沒想明白:三星人爲啥下手這麼狠?

10多年後的今天,繼承了父親遺志的李在鎔決定,用同樣的手法壓垮臺積電。

2022年5月24日,就在美國總統拜登離開三星後不久,尚在假釋中的李在鎔對外宣佈了一個鉅額投資計劃:

未來五年,將在芯片、生物科技等領域,投資3550億美元,約合2.4萬億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中國從2014年開始的國家大基金計劃,一期和二期加起來也不到2500億元,只是該計劃的1/10。

事實上,僅拜登參觀的三星平澤園區一個工廠,總投資就超過240億美元,比國家大基金一期還要多。

在宣佈完這個計劃後不久,李在鎔還馬不停蹄訪問了歐洲三國,試圖從荷蘭ASML搶購更多的EUV(極紫外光)光刻機。

所有這些豪賭,最終都只爲了一個目的:2030年,超越臺積電。

然而,芯片不是內存條,臺積電更不是爾必達。李在鎔看似氣勢洶洶的落棋佈子,背後暗藏了三星諸多的無奈。

首先,在資本支出上,三星碰到了真正的對手。

當年蔣尚義面對野心勃勃的張忠謀,說過一句話:“技術領先者在技術研發上的投資,必須是當老二者的三倍。”

過去幾年,儘管三星的資本支出驚人,但更多投在了內存上,投在晶圓代工上的錢不及臺積電的一半。

這距離蔣尚義的標準,還差得很遠。

其次,芯片代工的難度,也在內存之上。由於技術積累上的差距,三星無論功耗、散熱還是良率,都落後於臺積電。

以4納米制程爲例,三星的良率僅有35%,而臺積電高達70%。

功耗和散熱問題,更是困擾了高通驍龍888等幾代高端芯片,以致最新的驍龍8+芯片,高通不得不改用臺積電4nm工藝。

更糟糕的是,面對越來越高的技術門檻,三星內部開始滋生急躁的情緒。

對此,有三星員工寫下長篇檄文,直指三星內鬥嚴重,甚至對內、對外數據造假。面對混亂的局面,三星不得不在2022年初,對代工業務進行了全面審計。

對急於追趕臺積電的三星來講,最大的挑戰或許在於,其新會長李在鎔至今仍牢役在身。

但即便如此,三星在芯片代工領域取得的成績,也遠超中國大陸企業。

從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份額看,2022年一季度,三星以16.3%的市佔率,僅次於臺積電。率先量產3納米芯片,更讓三星站上了世界之巔。

相比之下,我們至今仍徘徊在10納米以下,連上牌桌的資格都沒有。

受此拖累,華爲空有麒麟芯片,卻找不到廠家代工,以致餘承東恨恨道:後悔當初沒有做芯片。

數十年前,硅谷之父、英特爾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曾留下一句名言:不要被歷史羈絆,放手去開創絢爛的事業!

英特爾的崛起,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如今,在全球率先量產了3納米GAA工藝的三星,正在將絢爛的事業進行到底。

未來,幹掉臺積電,並非沒可能。

參考資料:

[1]《臺積電、三星激戰2nm光刻機》,鈦媒體。

[2]《歷史潮頭上的臺積電:兩堵高牆,一柄尖刀》,飯桶戴老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