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海南日報

孩子們在認真聽講。

李修雄爲孩子們上最後一堂課。 本組圖片均由通訊員 林小丹 攝

7月4日清晨,在屯昌縣烏坡鎮芽石鋪村教學點,教室門窗已經打開,天花板上的風扇早早轉動起來。

“人之初,性本善……”4位年齡不同的孩子,像往常一樣在書桌前端坐,大聲誦讀這個學期學的知識,爲次日的考試作準備。

這是他們在村裏就讀的最後一天。

“下學期我們要去鎮上(上學)了。”說到離開,7歲的王墁有些失落,又有些期待。

爲了整合教育資源,集中辦學力量,本學期結束後,芽石鋪村教學點將結束教學使命。未來三年,屯昌將裁撤的類似不足10人教學點還有20多個。

不僅如此,因到齡退休,在此教學的李修雄也將在這裏告別講臺。

1993年,李修雄走了一個多小時的爛泥路,來到這個偏遠小山村。一個人,一個教學點,春去秋來,一守就是30年。2011年,李修雄獲評“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稱號。

看着孩子們稚嫩的臉龐,李修雄心中萬般不捨。但他明白,孩子們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這裏是我的終點,卻是孩子們的起點,我要站好最後這班崗。”

聽着從教室中飄出的讀書聲,有村民說,這讓人心安。

過去,芽石鋪村窮得“遠近聞名”。爲了幫助村民脫貧,相關部門曾送豬、羊、牛、雞上門給村民養殖。但由於受教育程度低,村民們不知道該怎麼養,李修雄拿着書籍資料,手把手地教村民學習養殖知識。

“不管做什麼都要有文化,不然做什麼都難下手。”喫過虧的村民越來越重視教育,騰出了村裏最好的房子作爲教學點。

村民的期盼,讓李修雄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每送一批孩子升學離開,李修雄都會告訴他們:“只要有知識、有文化,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今,走出山村的學生,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

2002年出生的馬秀麗,今年剛參加完高考,談及未來想做什麼,她毫不猶豫地說要當老師,她想循着老師來時的路,繼續走下去。

在海口當護士的陳美菲,每次回家,總會趴在教室窗口,回憶在村裏上課的點點滴滴。她依然記得,離開教學點前,老師告訴他們,“鎮上的學生家庭條件好,穿得也好。但你們不要比,衣服只要乾淨整潔就可以了。”讀書和工作十幾年來,她時刻銘記於心,不攀比外在,磨礪內在。

下午,放學鈴響起。李修雄讓孩子們回家,大家都不願說出再見。他自己坐在教室裏,環顧着教室每一個角落,一張張稚嫩的面孔又浮現眼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