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民網

圖說:來自全國的農業專家田間考察優質玉米品種 來源/上海市農科院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科技賦能,讓優質鮮食玉米走進千家萬戶。昨天,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和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中國種子協會鮮食玉米分會、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共同主辦的“2022年全國鮮食玉米學術與產業研討會暨長三角鮮食玉米高峯論壇”在上海召開。

鮮食玉米主要指甜玉米和糯玉米,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營養和經濟價值。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玉米播種面積要擴大到6.3億畝以上,適當發展鮮食玉米,鮮食玉米麪積穩定在2000萬畝以上,優化品種結構,適應居民消費升級的需要,爲居民提供營養健康的膳食纖維和果蔬。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鮮食玉米主要的種植區域,具有全國最大的消費市場,是我國鮮食玉米現代育種和綠色生產的發源地。上海是我國最大的鮮食玉米終端消費區之一,也是重要的鮮食玉米研發基地。

今年的全國鮮食玉米學術與產業研討會共徵集到來自全國21個省市的78家科研單位、種業企業提供的392個鮮食玉米新品種,包括184個甜玉米品種、208個糯玉米品種。這些玉米品種口味佳、品質優、抗性好,代表了全國鮮食玉米的最高育種水平,涵蓋內蒙古、吉林、遼寧、山東、河南、河北、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海南等21個省市。這些品種在今年3月下旬播種在上海市農科院莊行綜合試驗站種植基地,目前處於採收期,一展最新玉米品種的優質風采。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在鮮食玉米育種方面長期走在全國前列,在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經過三代人60多年的沉澱積累,形成了較強的學科優勢和業界影響力。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金菲”“夏王”“滬玉糯3號”“申科甜2號”等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代表性鮮食玉米品種,在全國20多個省市大面積推廣,對我國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圖說: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友銘致辭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友銘指出,爲響應國家對上海工作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全新要求,加快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和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在上海聯合建立了CIMMYT-中國特用玉米研究中心,這是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創新國際合作模式、提升上海鮮食玉米研究在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中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據介紹,中心成立以來,從全球引進2000份玉米種質資源,深入開展鮮食玉米基因組學、分子育種和品質營養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和人員培訓,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研究中心培育的品種已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和坦桑尼亞等國家進行種植示範和生產推廣,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民從種植“中國玉米”中受益,提高了上海在鮮食玉米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

本次在線學術、產業研討和成果展示會是在疫情特殊時期召開的一次盛會,來自全國的領導、專家學者就鮮食玉米營養健康功能、育種技術、種質創新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展開廣泛的交流和討論,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並進行優質品種觀摩雲直播。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黃紅指出,本次全國鮮食玉米大會在上海舉辦,全面展示了我國鮮食玉米科研成果,開展鮮食玉米學術交流,研討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破解種源“卡脖子”問題,有助於讓優質的鮮食玉米走進千家萬戶,推動我國鮮食玉米產業發展和走向國際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