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國際在線

原標題:行走成渝鐵路㉙丨70年,看成渝鐵路通道之變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在成都市區正北方向,成渝鐵路的起止點站——成都站,歷經70年風雨,仍在勤勉服役。1952年,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全線建成通車,一列彩車就是從這裏發出,以36公里的新時速,刷新了成渝間的時空新距離。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全線通車。視覺四川 供圖(吳傳明 整理)

隨着成渝鐵路的功能轉變爲以貨運爲主,如今的成都站,已不再辦理成渝鐵路客運業務,但新的任務正在孕育——已啓動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滬渝蓉高速鐵路重慶至成都段)將接入成都站,這裏,將成爲成渝間距離最短、速度最快的鐵路通道的起止點站。

2017年的成都站。華小峯 攝

70年間,成渝之間的鐵路通道,從僅有的成渝鐵路增加爲成遂渝鐵路、成渝高鐵(成渝城際鐵路)、成渝中線高鐵等多條,時速也從36公里增加到了目前中國鐵路的最高速350公里。通道之變,折射出哪些變化?

看速度

時速從36公里到350公里,成渝之間不斷提速

早上6:09,晨曦微露,一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從成都東站發出,拉開了成渝間“動車公交化”的序幕。每天,有上百對動車往返於成都、重慶之間,最快的一趟僅需62分鐘。而成渝鐵路剛開通時,成都、重慶之間的鐵路旅行時間爲多種交通工具中最快,也要13個小時左右。

成渝鐵路峯高鋪站,綠色的貨運列車行駛在鐵軌上。站臺不遠處,“復興號”動車在成渝高鐵的高架橋上奔馳。何海洋 攝

從13小時到62分鐘,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動車司機李治剛一家,見證了成渝間鐵路通道的歷史變遷。李治剛的爺爺李鴻升是成渝鐵路開通時拉響汽笛的第一人,當時火車時速36公里;父親李國方經歷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幾個時代,列車時速逐漸提升到80公里、100公里;2010年,李治剛經過嚴格的考試,從一名普速火車司機成爲動車組司機,他經歷了動車時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的演進。

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鐵首次開行“復興號”動車組,跑出350公里的新時速,成渝雙城實現1小時通達。吳聃 攝

速度之變,折射出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而成渝鐵路通道彷彿創新的“試驗場”,其每一步“進階”,都領跑中國鐵路。

成渝鐵路是新中國第一條鐵路,在建造、運營等方面都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2006年建成通車的遂渝鐵路(成遂渝鐵路通道的組成部分)上,有着國內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砟軌道試驗段;2015年建成通車的成渝高鐵,於2020年完成技術改造,達標提速提質,運營時速由300公里提升爲350公里,開國內高鐵提速改造先河;已經啓動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預留了進一步提速空間,將打破國內既有高鐵時速“天花板”。新的記錄,或將繼續在成渝地區誕生。

看客流

從“天天都是春運”,到人多但不擁擠

在遂渝鐵路開通以前,成渝鐵路是開往重慶、廣州等方向的鐵路大通道,不僅成渝間往來旅客多,還有無數川人乘坐火車外出務工。

成都站老售票員楊世賢說,成渝鐵路一直非常繁忙,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售票員交接班的時候,點鈔都要一兩個小時。曾擔任成都至廣州51/52次列車長的王澤雲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年“春運”,在資陽站停靠時,定員118人的車廂擠上了200多人,廁所裏都站着人,車站甚至專門成立“關門隊”,把人推上車,才能關上車門。

資陽站全景。向宇 攝

重慶客運段羅雅麗曾先後在成渝鐵路、成遂渝鐵路和成渝高鐵上擔當過列車長,在她的記憶中,成渝線一直客流火爆,旅客多是兩地間做生意往來的,和走親訪友的探親客。2006年,遂渝鐵路通車後,開行了雙層列車,4個小時的旅程,平時都是趟趟滿員,“到了春運,也沒什麼太大的感覺,因爲天天都人多。”

2015年底,時速300公里的成渝高鐵通車,兩城鐵路旅行時間進一步縮短至1.5小時。與客貨雙運的成渝鐵路、成遂渝鐵路不同,成渝高鐵是客運專線,只跑旅客列車,“成渝動車公交化”逐漸成爲現實,每天可保證7萬人次出行需求。人多了,但由於通行時間短、趟次多,車上並不擁擠,旅客在高鐵上做作業、玩遊戲、甚至帶着茶藝杯品茶,也是從那時候起,羅雅麗第一次改變了“春運人多”的概念。

雖然成渝高鐵的運輸量遠遠大於成渝鐵路,但成渝鐵路對沿線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成爲了成渝高鐵線路走向的重要影響因素。中鐵二院成渝高鐵和成渝高鐵提速達標改造負責人單廣平回憶,成渝高鐵設計初期曾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條是北線走安嶽,一條是南線走內江,客運專線需要更多的客流量支撐,而老成渝鐵路經過的內江、榮昌、永川沿線經濟較發達,選擇南線方案與此關係密切。

看內容

從散集貨物到集裝箱班列

坐動車去重慶,無論行經成遂渝鐵路、還是成渝高鐵,在成都,都是從成都東站出發。這座西南地區最大的高鐵站,曾經一天發送旅客29萬人次,是名副其實的“樞紐”站。

很少人知道,成渝鐵路上,曾經也有座成都東站——主要辦理貨運編組業務的車站。火車貨物用一節節車廂運輸,貨物到達地點不一,編組站就是把貨物進行統一的編排和組織。隨着貨運量的井噴,2007年,老成都東站從成都市區八里莊搬遷至新都區,更名爲成都北車站,這也是國內首座採用編組站綜合集成自動化系統的車站、西南地區最大的貨物編組站。

如今的成都北車站兩座自動化駝峯晝夜不息,爲城廂站、大彎鎮站、新興鎮站等源源不斷輸出車流。車站職工代樹建介紹,每天,一車車集裝箱從這裏運輸出去,通過成渝鐵路等線路接入全國鐵路網,再運往全國乃至全球。成都北所轄的城廂站,如今也已坐擁亞洲最大集裝箱中心站,成爲了中歐班列開行的重要集散地。

2022年6月30日,成都國際鐵路港,成都至波蘭羅茲的中歐班列始發。至此,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20000列。陳昊 攝

成渝鐵路簡陽站,已不再辦理客運業務,站內貨運業務忙碌。年逾80歲的貨運崗退休職工鍾克明還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簡陽車站每月貨物裝車達三四百車,卸車也有近兩百車,那時的貨物除了機械、煤炭,還有棉花、甘蔗、玉米等農作物,從這裏運往全國。

如今繁忙依舊,只是貨物種類變了。每月有近兩千車砂石裝在集裝箱中,從貴陽、遵義等地運來,用於成都東部新區配套設施建設。

爲了更好地服務成都東部新區建設,2020年位於簡陽市的成渝鐵路養馬河站對貨場進行了改造。向宇 攝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貨運部多式聯運科科長劉永東介紹,成渝鐵路建成後,沿線佈局大量的工業產業佈局,重慶的鋼、內江的糖等,通過成渝鐵路運送到全國各地;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成渝鐵路上還開行過到廣東等地的凍肉冷鏈運輸,這是現代鐵路物流的雛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以來,成渝鐵路貨運呈增量趨勢,以生產生活消費類物資爲主,如石油(成品油)、糧食、工機(汽車)等品類逐年增加。通過成渝鐵路,還緊密銜接了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和沿江班列,內江等成渝鐵路沿線城市都開行過中歐班列。

2022年4月28日,中歐班列·(成渝)甜城號在資中站舉行發車儀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