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贵州7月7日消息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不断从选点示范入手,着力在规范管理、规模化发展、辐射带动、打造新兴产业及重塑品牌上做文章,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多措并举抓发展,帮助群众丰富“果篮子”、鼓足“钱袋子”、丰盈“粮袋子”。

近日,走进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卧牛、南坡等四个村,千亩红缨子高粱正拔节生长,玉米、水稻连成一片,随风摇曳,勾勒出低海拔河谷地带夏日特有的一道乡村靓丽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高粱水稻田长势良好(央广网发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去年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酒厂的老板来我们卧牛村租了几十亩土地种植高粱,我们也去参观学习,确定了我们这个地方种植出的高粱质量非常好,所以在村委的带领下,我也种植了20多亩。”卧牛村农户杨昌龙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的高粱比去年茅台镇酒厂来收购的都还要好,在下一年他将要扩大高粱种植地,好增加产量、增加收入。

龙场营镇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地方种植红缨子高粱,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加上适宜的温度,使得当地的高粱早于其它地方成熟,亩产能达到300公斤左右。并且在成熟以后,由贵州省遵义市的收购商给老百姓统一收购,订单式的种植模式,既调动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卧牛村持续巩固三个传统产业,种植玉米2000亩,水稻500亩,大豆400亩。发展一个新兴产业,种植高粱500亩,吸纳10余户农户积极参与,庄稼长势喜人,有利提高群众收入。”龙场营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阮孝军说。

据了解,龙场营镇为了增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耕地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小麦套玉米等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还在低海拔气温较高区域探索小麦与高粱轮作方式提高复种指数,充分盘活耕地资源,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将因外出务工或劳动力欠缺导致撂荒的部分原有耕地流转复垦种植高粱,增加农民收益。

此外,为了盘活土地资源,充分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龙场营镇还因地制宜,在元岩村海拔1400米左右的荒山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李子产业,吸纳种植大户带动老百姓积极参与。

走进元岩村千亩脆红李元基地,连绵起伏的山坡中,一棵棵脆红李随风摇曳,一个个蒙着果霜深绿色的李子挂满枝头,甚是惹人喜爱。“现在除草、施肥后,过个把月后李子树结的果子才会又大又甜,才能卖出个好价钱。”正在忙碌除草的李永辉笑着说。

村民李永辉正在锄草(央广网发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三分种,七分管”。由于劳动力缺乏、技术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不少果树迟迟不见效益,该镇从选点示范入手,着力在规范管理、规模化发展上做足文章,现在效益逐渐显现。“刚开始种这个李子,我们确实心里没底,但现在看到结果了,这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看着满山待成熟的李子,元岩村支部书记王仕益感叹地说,“这2400亩脆红李,就是我们村民的‘摇钱树’。”

七星关区龙场营镇种植的脆红李 (央广网发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以来,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在七星关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龙场营共种植玉米11380亩,种植马铃薯11940亩,大豆7500亩,高粱1500亩。特别是我们种植的高粱,今年我们是试种,目前长势良好。”龙场营镇党委书记朱勇介绍,龙场营镇通过积极落实粮食安全生产,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有效地助推了乡村振兴。

据悉,未来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将加大投入,着力在山地经济产业上做文章,提升耕地生态效益,帮助群众丰富‘果篮子’、鼓足‘钱袋子’、丰盈‘粮袋子’,为老百姓打造“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