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整根人蔘、提神醒腦”的“熬夜水”一炮走紅。直觀的產品原料,“0糖0脂的植物飲料”,“先到先得”“地區限定”的飢餓營銷,帶動該產品出現“線上上架一掃而空、線下門店供不應求”的銷售盛況。“開蓋8小時,可續8杯水”的宣傳口號更是將“熬夜水”的功用描繪到極致,將其打造爲通宵熬夜的必備神器,成爲學生黨等“爆肝”的不二之選。

標榜“優質原料、專業調製、貼心服務”的各類茶飲蓬勃發展。在經營者和大衆傳媒的推廣營銷下,此類產品更是以其“突出的使用價值”,蘊含的新奇性、潮流感,備受追捧,已然被打造爲兼具功用價值和符號屬性的“社交貨幣”——誰使用它們,誰就看起來更瀟灑時尚,就能獲得更多關注和更加積極的印象。

年輕人是新式茶飲的主要消費羣體。他們物質充盈,日常消費也不限於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愈發注重休閒娛樂和精神滿足。當“熬夜水”等產品在市面出現時,熱衷分享、追求新潮、打卡成風的年輕人便自然引領起消費熱潮。

“儀式+差異渲染”,製造消費流量

數字化背景下,商業資本不僅關注產品的升級與創新,而且注重對時尚噱頭的挖掘與營銷。經營者藉助大衆傳媒,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將消費者的整個生活圈和社交圈作爲產品營銷對象,把“熬夜水”、奶茶等產品打造爲“社交貨幣”,從而刺激和誘導年輕人羣體消費慾望,開發穩定的消費羣體,拓展消費市場。

儀式渲染成爲此類產品推廣營銷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資本和數字媒介的合力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爲冷冷秋日裏關心、恩愛的象徵;感恩節到來時,奶茶又搖身一變成爲感念親友的“最佳代言人”。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多個節日來臨時,經營者也會藉助微信公衆號平臺,將奶茶包裝爲特定節日中“送給Ta的專屬禮物”,引導消費者購買。

在奶茶產業日益壯大、口味趨同的情況下,提供稀缺產品、製造商品差異成爲強化消費標籤的必備手段,比如“季節限定”“限量杯身”等設計。經營者設計衍生出一系列周邊產品,利用品牌關聯性誘導年輕人進行消費,如“貓爪杯”“多肉青提陶陶包”等。

當前,社交媒體是消費者瞭解各類品牌的重要窗口,亦成爲經營者進行品牌營銷的必爭之地。一方面,商業資本藉助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官方賬號,以最直接、最簡單的語言,通過“面對面”的方式對其產品進行描述推廣。另一方面,“抖音達人”“微博大V”等網絡紅人自帶流量和熱點,他們通過“試用、測評、宣傳”引導粉絲或更多網民“種草”與“拔草”,形成營銷“粉絲化”“社交化”趨勢,進而實現產品迅速推廣。

精緻化生活及理想化自我?

社會結構急劇轉型,年輕人難逃焦慮孤獨等不良情緒,一些人甚至陷入身份認同危機。他們分外渴求定義自我、表明身份,獲得自我價值感;渴望儘早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網絡,尋求羣體歸屬感。諸如“熬夜水”等各類新式飲品,成爲年輕人逛街購物、聚會約會、學習討論等社交場景中的必備品,是名副其實的“社交貨幣”。這類“社交貨幣”,成爲凸顯自我和尋求他者認同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

作爲時下熱門單品,“熬夜水”無疑在時尚新潮之外,被賦予了更多意涵。年輕人通過“搶購、拍攝、搭配濾鏡、撰寫文案、髮圈打卡”的全鏈條儀式化呈現,在塑造熬夜加班、刻苦工作“努力人設”的同時,展現着年輕精緻、熱愛生活的“理想自我”。在交互性社交平臺上,期待自己經營和呈現的“理想自我”獲得點贊、尊重和認可,在持續的注意力包圍中,漸漸確立自我認同感。

有研究顯示,年輕人羣體中,57%的人表示“別人有的自己也得有,不想被同伴嫌棄”,這一內心獨白引發該羣體緊跟圈內潮流、維繫共同語言的消費行爲。奶茶等新式飲品,對孤獨且渴望獲得歸屬感的年輕人而言,成爲他們踏入某一社交圈的“准入證”,可獲得他人的認同與接納。在“你有,我有,我們便是好朋友”的語境下,年輕人藉助趨同消費維繫友誼與聯結、建構認同與歸屬。

超越表層,重構認同

在數媒技術高歌猛進、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以“熬夜水”爲代表的“社交貨幣”是資本、媒介及消費者共塑的產物——前兩者鼓吹的“限量”“時尚”等直擊年輕人求新求異心理,後者渴求的認同、歸屬亦正中其下懷。在感性體驗的驅使下,年輕人被市場和傳媒操控,一部分人迷失在“真實需求”和“虛幻慾望”的岔路口,另一些人已然在媒介營造的理想自我和精緻生活幻象中漸行漸遠,成爲流量狂歡和消費主義操縱的木偶。飽含集體意味的消費行爲極易誘發年輕人從衆、攀比等不良習慣,引發市場主體虛假宣傳、過度營銷等失序行爲。

消費無罪,謹防走偏。政府部門、網絡平臺及公衆應加強協作,倡導健康生活,推動消費迴歸本真。應幫助年輕人冷靜對待資本與媒介的規訓,掙脫消費主義泥潭,理性消費、理智社交,積極提升自我能力、參與社會建設、養成崇高人格,以真實互動、真誠聯結、真切參與重構羣體認同,實現自我與社會的認同聯結。(劉威系吉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溫暖系吉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

作者:劉威 溫暖 | 編輯:鄭雪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