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未來三年到五年的預期都是相對悲觀的,很難再出現超過5%的增長。”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遊戲產業發展受到影響。

7月21日,在2022中國遊戲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遊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在活動上正式對外發布《2022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報告顯示,1-6月,遊戲市場銷售收入和用戶規模同比均有小幅下降。

其中,頭部企業、頭部產品長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新產品開發、創新勢頭不足。此外,全球經濟局勢與地緣政治日益複雜,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遊戲產業出海風險加劇。

“在我們看來,可以說是比悲觀預期更差的結果。”易觀分析文化消費行業資深分析師廖旭華對第一財經表示,遊戲市場應該不會持續同比下跌,“但是我們對未來三年到五年的預期都是相對悲觀的,很難再出現超過5%的增長。從目前的產品供應情況來看,下半年也不容樂觀。”

遊戲市場收入首次同比下降

2022年1至6月,國內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477.89 億元,同比下降1.80%,出現近年來的首次同比下降;遊戲用戶規模則同比下降0.13%至6.66億人。市場收入與用戶規模出現“雙降”。

報告顯示,下降主因是疫情期間用戶收入減少,消費意願降低以及遊戲企業經營成本持續增加等。用戶規模下降趨勢表明,遊戲產業的“人口紅利”基本消失,行業或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具體來看,生產方面,由於居家辦公、生產資料受限、業務調整等因素,企業開發維護遊戲產品的效率變低、成本提高;部分遊戲企業通過縮減產品項目、優化調整團隊等方式嚴控成本支出,應對當前困境。

消費方面,較長期影響來自遊戲產業的人口紅利逐漸消退、遊戲產業進入了用戶存量市場:用戶規模於2021年春節達到6.67億的高峯,此後一直未被突破,近一年半基本在6.66億上下略微波動,2022年上半年用戶規模同比略有下降。

近期影響則來自疫情。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整體放緩,大衆消費意願走低,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22年1-5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大衆的娛樂消費乃至遊戲支出也隨之降低,儘管玩家遊戲時長未明顯縮短,但付費率和ARPU均有減少。此外,上半年缺少有影響力的遊戲新品上線,未能帶來消費增量。

此前第一季度財報發佈後,第一財經記者梳理TOP10遊戲企業業績發現,整體增長乏力成爲大趨勢,僅有兩家企業營收、淨利潤正增長,多數遊戲企業在一季度都存在營收、淨利潤下滑的情況。其中,騰訊遊戲本土市場收入330億元,同比下降1%。

疫情的影響預計將會持續,包括 Chinajoy在內的多項行業重要年度活動,已經公告延期甚至停辦。

疫情對電競行業的負面影響尤爲突出。2022年1至6月,中國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637.12億元,同比下降11.59%。線下賽事大幅減少,直播內容供給不足,導致用戶參與線上遊戲的熱情及付費意願明顯減退,銷售收入因而大幅下滑。

投融資方面,遊戲研發、發行類公司資本估值緊縮;國內遊戲行業投資併購的步伐減緩,沒有特別顯著的大額投融資案例;已上市的中國遊戲公司的市值也伴隨着海外中概股和國內股市普遍低迷而縮水。

今年4月以來公佈了三批國產網絡遊戲審批信息,市場活力和行業信心受到激勵,有所提升。

不過目前國內收入位於前列的遊戲產品仍然多爲頭部企業的頭部產品,且發行時間超過一年以上。

Sensor Tower數據顯示,2022年6月中國App Store手遊收入排行榜前四仍是《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和《原神》《夢幻西遊》,手遊發行商收入前三分別是騰訊、網易和米哈遊。遊戲行業亟待多元化創新發展和精品化可持續發展。

遊戲出海阻力增大

加強出海佈局已是國內遊戲廠商持續發展的突破口。不過,在經歷疫情高峯後,海外遊戲業務消費也在回落。

2022年1-6月,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在海外的實際銷售收入達89.89億美元,同比增長6.16%。雖然持了較爲穩定的成長,不過由於海外買量成本增加,國際貿易壁壘趨強,海外增長速度也在放緩,增幅較去年同期下滑。

在日趨複雜嚴峻的經濟和政治環境下,國內遊戲企業出海的阻力增大、風險增高。此前騰訊一季度財報顯示,其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增速僅爲4%,而2021年Q3、Q4的增長分別達20%、34%。

國際市場遊戲業務從2020年底到2021年底這段時間經歷了一段非常活躍的時期,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之後無法再達到那種繁榮程度,全行業都在面臨相同的情況。

Sensor Tower數據顯示,全球手遊收入在2022年Q1出現了歷史上首次下降,玩家消費下降了6%至212億美元,這主要是由於2021年Q1達到了手遊收入頂峯(226億美元)的原因。

美國也出現了遊戲收入的首次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未能維持2021年Q1 60億美元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0%,在遊戲下載量方面也有約4%的下降,來到了120億次。

就中國遊戲廠商出海來看,美、日依然是移動遊戲出海主要市場,但地區更加多元,排在第三位的韓國地位已不再穩固。

2022年1-6月,中國自主研發移動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地區分佈中,美國市場佔31.72%,日本市場佔17.52%,韓國市場佔6.29%,這三個國家依然是中國遊戲企業出海的主要目標市場,合計佔比達55.53%。但德國、英國等地區的收入佔比與韓國的差距正逐步拉近。

愈加複雜的國際形勢,使得中國遊戲企業出海將面臨更大挑戰。國內企業開拓運營海外市場的成本增加,買量成本攀升,疫情還對全球玩家的消費能力和意願造成了消極影響。此外,海外遊戲巨頭正在重新佈局,改變國際市場格局,衝擊中國企業在移動遊戲市場中積累的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