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剖張小泉的刀

應該沒有人能比張小泉更能體會,什麼才叫“蒜你狠”!

這個擁有超過300年曆史的老字號品牌,深陷“斷刀”風波中,始終無法自拔。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張小泉做得最好的是剪子,真正做刀具的時間並不長,而且,礙於產能限制,其大多數刀具,都是由代工廠生產。不知道,這是不是張小泉斷刀的根源所在。

易斷的刀

雖然,張小泉的刀剪都是從烈火中誕生,但最近十天,面對始終不息的輿論之火,這家百年老字號顯得異常焦灼。

事情還是要從本月13日開始說起。原本,這對一個品牌來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

廣州的王女士,買了一把張小泉的菜刀,產品名字叫“龍雀斬切兩用刀”,售價爲99元。

後來,經張小泉官方調查,王女士購買該款刀的時間是2020年9月,在2022年7月6日聯繫張小泉京東渠道經銷商,反應刀面在使用過程中斷裂。

按說,一把不到百元的菜刀,使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性價比也算不錯了。此時,發生了斷裂,也已過了質保期,商家可以不予售後處理。

引發輿論關注的是經銷商客服“刀不能拍蒜”這句話,挑戰了絕大多數中國人,對菜刀的固有認知。

在中國人的廚房,蒜幾乎是不能缺少的調味品。而蒜的使用方法,就是用刀拍爛切碎。

但是,這件事並沒有因張小泉官方道歉,並給該用戶贈送一把新刀具而結束。

又有好事者翻出了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之前的一段採訪視頻,他稱:“中國人切菜的方法是不對的”“中國刀工不及米其林廚師”等。

這一話題,在18日快速衝上了微博熱搜第一。網友不能接受,中國人傳承了千年的切菜方式,就被他的一句話給否定了。張小泉品牌誕生的時間也遠早於米其林,爲何米其林廚師的切菜方法就一定比中國的家庭主婦們高明?

爲此,夏乾良通過個人微博向公衆道歉,併發布“斷刀徵集令”:5年內購買的張小泉刀具,發生斷刀事故的,均可等值換新刀。

隨後幾天,互聯網上又不斷出現,張小泉菜刀砍雞腿發生斷裂、拍蒜斷裂導致用戶受傷等消息。

老字號的刀

有一定年紀的人,對這句話應該都不陌生:“張小泉的剪子、王麻子的刀”,這是兩個中華老字號品牌各自專注的領域。

張小泉拍蒜斷刀事件發生後,18日,其競爭對手王麻子的抖音官方旗艦店,兩名主播幾乎整天都在直播自家的刀具拍蒜,在相關產品的後面還專門標註“可拍蒜”。這樣一場像行爲藝術一般的直播,單場吸引了超過300萬人觀看,但帶貨的情況並不理想。

據相關資料,張小泉品牌是有張小泉(1628生)在杭州大井巷創立,後由家族傳承。解放後,變成公私合營,由家族作坊變成工業化生產。之後,幾經變更,直到2017年,“張小泉”的商標、商號等,才最終成爲張小泉實業旗下資產。

張小泉(301055.SZ)的實際控制人張國標、張樟生兄弟,以及二代張新程,雖然也都姓張,但他們並非張小泉家族的傳承人,而是單純的資本方。

張家人旗下主要資產富春控股,是一個總資產超過200億元的龐大集團。該集團創建於1992年,總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並在浙江杭州、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設立管理總部和區域運營中心。產業涉及供應鏈、智能製造、醫療康養、金融等領域,張小泉只是智能製造板塊的一塊業務。不過,它是富春控股旗下首家A股上市平臺。

張小泉做得最好的是剪刀,覆蓋了家庭、廚房、服裝、工業等幾乎所有的剪刀品類。但是,剪刀這個東西,對於一般家庭來說,使用頻率低。買一次,只要是不丟,幾乎就可以用一輩子。

雖然說張小泉的剪刀中國第一,但其一年剪具單獨的收入到現在也纔不到2億元,而且,規模很難再有大的提升。

剪和刀往往是一個組合,因此,無論是張小泉從剪具延伸到刀具,還是王麻子從刀具拓展至剪具,都是順理成章。

相對於自身在剪具方面深厚的功底,張小泉做刀具的時間並不太長。不過,該產品對公司的重要性越來越強。

2018年-2020年,張小泉剪具的收入從1.33億元增至1.65億元,對公司營收的貢獻從33.01%降至29.09%;同期,刀具收入從0.88億元增至1.42億元,在公司營收中的佔比從21.84%增至25.08%。

代工的刀

在招股書中,張小泉曾說,公司擁有專業、成熟的刀剪熱處理核心技術,產品具有更好的韌性、硬度,不易發生斷裂和崩口,這次的拍蒜斷刀事件,算是對其核心技術的一次狠狠打臉。

截至2021年6月,張小泉共有138項專利,其中,含金量較高的發明專利只有2項,剩餘41項爲實用新型專利、95項爲外觀設計專利。

很多消費者並不清楚,你所購買的刀身上印有“張小泉”三個字的刀,大多並非由張小泉自有工廠生產,而是由第三方工廠代工。

2018年-2020年,張小泉刀具的自產產量分別爲118.50萬把、142.69萬把和146.30萬把,同期,OEM代工產量分別爲390.04萬把、370.39萬把和513.50萬把。

對此,公司解釋稱,是因爲自身主營業務收入呈增長態勢,爲了抓住市場機遇,擴大銷售規模,只能通過外協加工來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

公司2021年首發上市的募投項目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已於去年末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按照公司計劃,該項目投產之後,將形成刀剪等相關產品3010萬把/年的生產能力。

不過,到今年一季度,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仍處於產能的爬坡期,該子公司虧損較上年同期加大,直接導致張小泉今年一季度在營收同比增長28.09%的情況下,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45.96%。

過去幾年,張小泉爲了增加公司收入和業績,還將品牌授予第三方,用於生產鍋具、廚房鏟勺、保溫杯以及養生壺、榨汁機等小家電。而從去年6月起,張小泉也已自行開發鍋具、雜件等產品,生產方式主要爲代工。

按照張小泉的規劃,公司將從刀剪品牌向廚房生活品牌,並進一步向品質家居生活品牌升級。那麼,如何解決產品開發、自身產能問題,以及與品牌授權方的衝突,都是對張小泉的巨大考驗。

去年9月6日,張小泉以“A股刀剪第一股”的身份登陸創業板,發行價6.9元/股,首日開盤直接衝上29.8元/股,當日最高價漲至38.66元/股,最終收於34.09元/股,漲幅394.06%,市值達53.18億。如今,過去還不到一年,公司市值已縮水過半,僅剩25.97億元(7月22日收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