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喀喇沁旗是一個森林覆蓋率超過50%的北方小城,這裏有許多小山村依山而建,風景別有一番特色。

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樣山林密佈、風景秀美的小村莊,卻因爲交通不便,發展備受制約。

喀喇沁旗西橋鎮的雷營子村就是如此。倚在大山腳下的雷營子村,一到夏季便總是滿眼滿山的蒼翠碧綠,村裏的紅色石山造型各有不同,山形豐富且獨特。但因交通制約,雷營子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當地的深度貧困村。

而過去十年,雷營子村百姓在村書記張平的帶領下,找到了屬於雷營子村的發展方向,從深度貧困村變成“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村民年人均純收入也從2012年的2900元,發展爲現在年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鄉村旅遊已成爲雷營子村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徑。

“我走出去了,也得給村裏辦點事”

一個村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帶頭人,一個團結的村兩委班子,以及一羣積極、勤奮的百姓們。雷營子村便是如此。

雷營子村曾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164戶,647人。貧困戶曾達到66戶,202人。村黨支部書記張平今年57歲,皮膚黝黑,身材高大壯實。他在村裏擔任村主任和村書記的時間累計已有30餘年。

喀喇沁旗不僅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礦產資源也較爲豐富。年輕時的張平就在旗裏的一家金礦當技術工人,之後慢慢開始在不同的礦場包工賺錢。

1989年,24歲的張平當選爲雷營子村副主任,1993年,又當選爲雷營子村主任兼村書記。張平接手村裏的工作後,幫着村裏還了些外債、恢復了村委會的食堂,又把村裏原本的工作逐一開展起來。

這期間,張平一半時間忙村裏的工作,一半時間忙自己的生意。同時還帶村裏人去給別的礦場打工。到1996年,張平自己也開了家礦。兩年後,因爲礦上生意很忙、精力顧不過來,張平申請辭去村書記和村主任的職務,但上級部門沒有同意,於是他就繼續擔任村主任。

這樣又過了幾年,2007年時,一直在外忙生意,一年也回不了幾次村裏的張平決定回村帶雷營子的百姓發展點什麼產業。

張平解釋自己當時的想法:“那時我個人有積累了,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也在城裏買房了。這時候就想到,我一年也回不了幾趟雷營子,老百姓還屆屆能選我(當村主任),我走出去了,也得給村裏辦點事,改變改變雷營子的面貌。”

彼時,在外瞭解到食用菌項目的張平,有了讓雷營子村的百姓也種植食用菌的想法。村民瞭解後也都覺得項目挺好,就是沒有啓動資金。張平便決定先把錢墊上,等村裏人賺了錢再還他。

於是2007年開始,村裏便陸續建設了100多個大棚種植食用菌。食用菌挺好,可是雷營子村村民剛開始種植食用菌時,價格是9700元一噸,但當他們的食用菌產出時,價格卻降到了1670元一噸,村裏人即使賣了蘑菇也還不上張平的錢。

爲了支持大傢伙繼續發展的信心,張平在隨後村裏召開的種植食用菌總結交流大會時說:“食用菌這個行業技術我們已經掌握了,氣候也適合,原材料我們也有,無非受到市場衝擊了。大傢伙壓力無非就是覺得,這些錢我墊的,第二年就算再掙錢也得先還我。”

張平回憶,會上他當場宣佈:“全村老百姓欠的墊付款是130多萬元,(食用菌項目)是我讓大家乾的,這130萬賠了我不要了。明年你們再接着幹,大棚都有現成的,技術也成熟,你們就接着幹。”

張平承諾130萬元不要了,雷營子的百姓也沒了後顧之憂,大家紛紛繼續種植食用菌。接下來的兩年裏,食用菌價格漲到了5000元左右一噸,當年許多賣食用菌的雷營子村民都賺到了錢。

到2012年,就在食用菌項目正向好發展的時候,赤峯下了一場一米多厚的大雪。村裏100多個食用菌大棚全部被大雪壓塌,連帶着棚裏還有一茬食用菌也一併損毀。張平辛苦張羅幾年,又墊資130餘萬元的食用菌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

張平不甘心。他想給村裏人辦點好事的念頭不僅沒有被大雪熄滅,反而更加強烈。

鄉村旅遊引出雷營子的致富路

本是一番好意要回饋鄉親,不想天公不作美。食用菌產業發展以失敗告終,張平感到一種負罪感,也有了更多的責任感。

那些年,爲了給雷營子村的百姓尋個發展的出路,張平想了不少辦法。看到當時全國有將山區百姓移民搬遷的例子,他還曾到政府去找政策,希望爭取一個將雷營子村整體移民搬遷的機會。但因爲村民都不同意,移民搬遷的想法只能擱淺。

再後來,賣掉礦山的張平有了更多時間忙村裏的事情。他又四處考察美麗鄉村,去看山區農村是如何發展建設的。考察了一大圈後,張平發現,雷營子村的首要問題,還是要把路修好。

2013年,張平聽說有一個修路項目分到了鎮上人口較多的一個村,修路資金的40%需要村民自籌,但那個村因爲籌不到錢,修路項目擱置了。得到這一消息的張平當即便趕到鎮政府找鎮黨委書記爭取項目。

鎮黨委書記不同意,張平就不走;有人來辦公室找書記談工作,張平就出去等,人走了他再回到辦公室裏繼續磨。磨了一整天后領導同意了,並且表態:只要自籌資金能交上,修路項目就給雷營子村。

張平回到村裏和村兩委班子商量後,第二天便墊付了70萬元的修路自籌款。雷營子村就此解決了各村小組之間的道路硬化問題,爲農家樂擴大規模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路修好了,恰逢鎮上也鼓勵各村發展鄉村旅遊,這也正和張平考察的方向不謀而合。

其實雷營子村在2012年就已經開了兩家農家樂,但村民們有了廣泛參與的積極性,是從2014年開始的。

張平記得,2012年第一次因爲鄉村旅遊的事情開村民大會時,他口乾舌燥地講了一番搞農副產品、搞旅遊、開農家院的好處後,有村民問,啥是農家院?張平給村裏人解釋,“就是開小飯店,做農家菜讓城裏人來喫,還賣農副產品。”可又有人問,“這一屋子人就你(指張平)下飯店,我們都沒下過飯店,怎麼開飯店?”

回來後張平尋思,村民不瞭解農家樂,不能逼着村民幹,不如村委會買兩院房子,村幹部當服務員,村裏做飯的師傅當大廚,村集體先把農家樂辦起來。

那時村裏一套含三間正房、三間廂房的院子賣七八百元,而當村民知道院子是賣給村集體時,價格漲到了1600元,村裏只能花3200元買了兩套院子開農家樂。

兩家農家樂一經營業便受到了歡迎,“咱們這有山有水,比較素淨,另外政府也介紹客源。”張平說,第二年,村裏要求黨員要帶頭開農家樂,只要開了農家樂,每戶就補貼5000元。2013年,雷營子村農家樂數量增加至6家。

慢慢地,來村裏的遊客越來越多,張平也不斷想辦法申請更多的項目,逐步建設雷營子村。再後來,鄉村旅遊越來越受歡迎,雷營子村也接連獲得了“赤峯市美麗鄉村試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榮譽。雷營子村終於打響了美麗鄉村的名氣,也爭取到越來越多的項目和舉辦活動的機會。現在,每到週末,雷營子村的遊樂場、開心牧場等遊樂設施的門票收入就能達到15萬元左右。

經過十年的發展,到2022年,雷營子村的農家樂數量已達到29家,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突破2萬元/年。2019年,雷營子村鄉村旅遊收入爲1800萬元,實現利潤500萬元。今年,雷營子村的目標是實現旅遊收入2000萬元,實現利潤800萬元。

從種食用菌到開農家樂,經過十多年地探索發展,雷營子村終於找準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產業。

張平向澎湃新聞細數雷營子村的十年變化:從房子上看,2012年時雷營子村一院房子1600元,現在能賣14萬員;村民的人均收入從2900元/年增長至現在的2萬元/年。從村裏年輕人的發展來看,曾經有長達十年時間,沒有姑娘願意嫁到貧困的雷營子村來,村裏也沒娶過一個新媳婦,但是現在,僅返鄉創業人員就達到46人,還有4名大學生回到雷營子村,在村裏的旅遊公司上班。

“在內蒙,雷營子的鄉村旅遊不是做得最完美的,但是我們自己和自己比,村裏百姓的幸福感很強,從一個‘空心村’到現在能爲返鄉人員提供創業平臺,還有了自己的人才儲備,能安排就業……我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後勁很有信心。”張平說。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