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橫琴觀察|橫琴打“粵澳協同牌”聚全球資源,加快構建“研發+平臺+人才”集成電路產業生態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彭敏靜 珠海報道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簡稱“合作區”)推出首個集成電路產業“大禮包”。

7月2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正式公佈,從支持企業發展、人才引進、平臺建設、粵澳協同創新等四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此次集成電路產業政策亮點紛呈,不僅重獎企業、人才,鼓勵研發創新,還強調粵澳協同,支持集成電路領域的重大項目在合作區設立總部或研發中心,在珠海市建設生產製造、封裝測試基地。

橫琴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橫琴合作區將重點構建“前沿領域芯佈局、特色芯片全生態、高端產測全鏈條、國際人才全匯聚”產業體系。

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龔斌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橫琴合作區是我國在集成電路等尖端科技領域主動融入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重要區域。《若干措施》面向企業、人才和平臺給予政策支持,主要是考慮到利用好澳門現有產業資源和國際自由貿易港優勢,吸引更多國際產業要素集聚橫琴合作區。“未來合作區要作爲吸引全球集成電路優質創新資源落地集聚和融合發展的主陣地,在服務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發揮更大支撐作用。”

重獎總部或區域性總部企業

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是合作區重點發展的“四新產業”之一。合作區提出,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加快構建特色芯片設計、測試和檢測的微電子產業鏈。

《若干措施》從企業落戶獎勵、辦公用房購置補貼、辦公用房租賃補貼、研發創新補貼、主營業務收入規模獎勵、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獎勵、行業獎項獎勵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若干措施》明確,對新設立或新遷入的企業,其設立或遷入後以貨幣方式實繳出資不低於1000萬元的,按其實繳出資的10%給予一次性最高500萬元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措施》還提出,對集成電路上市公司、經認定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各環節領軍企業(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近三年發佈的各領域排名前十)、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成電路獨角獸公司在合作區新設立的總部或區域性總部企業,分別給予2000萬元、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在受訪專家看來,此舉意在推動更多集成電路企業將集聚合作區。總部或區域性總部企業能夠帶來高端人才、高新技術等資源的集聚效應。

極海半導體有限公司(簡稱“極海半導體”)是橫琴崛起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致力於開發工業級以及車規級微處理器、高性能模擬芯片及系統級芯片。

極海半導體CEO汪棟傑表示,合作區擁有完善的配套,前沿的制度優勢和營商環境,優質的資金、人才、產業等資源都將彙集於此,對集成電路企業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強大的利好與先天的優勢。

企業集聚將更好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互動協作。“未來合作區的集成電路產業需要加強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發揮以點帶面的優勢推進全產業的高度集成與深化發展。”汪棟傑說。

實際上,近年來橫琴集聚了一批集成電路優質企業,包括極海半導體、芯耀輝科技、集創北方、芯動科技、鎵未來科技、一微半導體、壁仞等,涵蓋高速接口IP、GPU、顯示專用芯片和MEMS等多個領域。

加碼“研發+平臺+人才”生態建設

在汪棟傑看來,最終決定企業發展的是產品長期的競爭力和創新性,而技術差異化可以提升產品品質和競爭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橫琴合作區的集成電路企業將獲得重磅的研發創新支持,設置了多項補貼支持集成電路企業研發創新,包括研發費補貼;多項目晶圓(MPW)及首輪工程流片補貼;IP購買、複用及研發補貼;EDA工具購買、租用及研發補貼,並且支持測試驗證。

《若干措施》提出,對在橫琴合作區開展實地研發的企業,按照其研發費用的一定比例給予年度最高500萬元補貼。此外,對從事IP、EDA工具研發的企業,給予年度最高1500萬元研發費補貼;對開展工程產品量產前全掩膜首輪流片的企業或科研機構,給予年度最高3000萬元流片補貼。

汪棟傑拿極海半導體舉例,極海全系列MCU產品達到了工業增強級的國際標準,可以在-40℃至105℃的跨度區間正常工作,ESD等級最高可以達到8KV。但國產廠商在工業MCU上難以突破主要在於工業級的芯片對產品本身要求非常高,需要保證在極端的氣候條件下能夠正常工作。因此,扶持措施必須結合企業當前所需。

《若干措施》還在人才引進方面明確,對與集成電路企業或科研機構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並在合作區實地辦公的研發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最高每年可給予15萬元獎勵。尤其在支持澳門人才方面亮點不少。

例如,申請本措施人才獎勵的爲澳門居民或擁有澳門高校學士及以上學位的,獎勵標準按照本措施既定獎勵標準的1.5倍予以執行。此外,與合作區企業具有關聯關係的澳門公司僱用的全職研發人員可參照本措施申請人才獎勵。

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年版)》測算:預計2023年前後,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6.65萬人左右,人才缺口將達到20萬。

因此,《若干措施》在人才培育方面不斷“加碼”,對認定爲合作區集成電路人才培訓基地的單位,每年給予100萬元補貼;對採用合作區認定的集成電路人才培訓基地開展員工培訓的企業或科研機構,給予年度最高100萬元補貼。

一個強大的半導體產業,不僅需要龍頭企業,還需要公共服務平臺來完善產業環境、豐富產業生態。

在支持平臺建設方面,橫琴合作區也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其中,明確支持企業或機構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按照平臺儀器設備(含軟件)實際投入費用給予年度最高500萬元補貼,對獲得國家級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的創新平臺,按照100%給予配套支持。

探索“合作區總部或研發+珠海生產製造封裝測試”

“支持粵澳協同創新”在此次產業政策當中單獨成章,着墨頗多。

從粵澳現有基礎來看,粵澳雙方合作在集成電路領域頻頻發力。2021年,總規模100億元的廣東粵澳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和50億元的武嶽峯廣東基金落戶橫琴,有助於合作區“以投促引”吸引優質資源落地,佈局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此次發佈的新政策不僅支持合作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還爲橫琴合作區與珠海產業協同提供了新思路。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集成電路領域的重大項目在橫琴合作區設立總部或研發中心,在珠海市建設生產製造、封裝測試基地,具體支持措施由合作區執委會、珠海市政府協商確定。

“合作區作爲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和承接澳門創新資源轉化的主陣地,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資源作爲支撐。”龔斌表示,當前合作區可開發的土地有限,可以和珠海形成深度互動,從而拓展合作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發展的新空間。

從現有條件來看,當前珠海已聚集100多家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過億元收入規模的集成電路企業22家。2021年,珠海市集成電路上市企業增加到5家,分別爲全志科技歐比特、納思達、炬芯科技和美佳音。據瞭解,目前珠海市正積極對接方瑞聯合、韓國SK集團、通富微電、771所、興森科技、加速科技等商談項目落地事宜。

“相比其他區域,廣東目前在芯片設計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上游資源相對薄弱。雖然形成了IP設計、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較爲完善的產業鏈,但規模不夠。”汪棟傑表示,合作區通可通過發揮地域優勢引進補充優秀人才、不斷完善產業鏈佈局,將對珠海乃至廣東集成電路產業集羣發展具有重大的推進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