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丹若

編輯/楊程

日前,汽車博主@常巖CY稱,在使用小鵬汽車(09868.HK/XPEV.US)輔助駕駛功能(NGP)的過程中,由於眼睛較小,總被車載DMS(Driver Monitor System,駕駛員監測系統)判定爲“使用輔助駕駛時,頻繁分神”遭到警告。

博主表示:我真的只是眼睛小,不是開車睡着了!這個問題你們再不優化優化,那眼睛小的都不配用NGP唄?

7月26日下午6點,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特別@小鵬汽車互聯網中心副總經理劉毅林,要求處理該問題。劉毅林立刻回覆,在優化了。同時小鵬汽車官方微博也回應稱,自動駕駛產品同學連夜收到優化需求。

博主講述:因眼睛小觸發輔助系統警告

除了小鵬汽車外,@常巖CY專門發帖講述了他因爲眼睛小觸發過很多汽車品牌輔助駕駛系統的實時警告。通用汽車的Super Cruise會判定他過度疲勞;嵐圖FREE會在冬天爲了讓他別困打開冷風;蔚來ET7認定他開車疲勞和走神……

通用汽車的項目工程師表示,除了眼睛太小,該博主的面部起伏和身高導致對檢測設備來說,仰角太高、目標太小。小鵬汽車的工程師表示,博主眼睛佔用像素格太小了。這個案例被業內認定爲是DMS的地獄級邊角案例。蔚來汽車(09866.HK/NIO.US)甚至連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小組,聯繫上汽車博主@常巖CY準備針對性優化。

紅星資本局瞭解到,車載DMS主要是對駕駛進行疲勞、分神以及危險駕駛行爲的監測。當出現異常駕駛行爲時,實時警報和視頻上傳。

目前的主流感知方案是視覺感知爲主,其它信息爲輔。例如在方向盤、A柱或內後視鏡上安裝攝像頭,來監測駕駛員的狀態。紅外攝像頭和紅外補光燈可在夜間甚至駕駛員戴墨鏡時有效檢測駕駛員狀態。

當前主流的方式多以通過單一視覺對駕駛員面部特徵抓取以進行判斷。通過駕駛員面部特徵將眼睛睜閉程度、嘴巴張合程度進行量化指標的分級,從而進行駕駛員疲勞駕駛與分神駕駛的判斷。再搭配上檢測駕駛員手部是否放在方向盤上的扭矩傳感器和電容式HOD傳感器,以及車輛狀態參數融合檢測。

車載DMS應用仍處早期

有業內人士向紅星資本局指出,“DMS的算法有一套判斷規則,其中之一是根據眼睛閉合到一定程度的時間比例,當閉合多的時候就判斷爲瞌睡。但這套方法對小眼睛司機無效,這也是這位汽車博主總是被DMS判定爲疲勞駕駛的原因。當前沒有行業統一的量化指標與判斷標準,而是DMS供應商和車企自己標註與判斷。”

車載DMS應用在國內乘用車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標配有DMS的中國乘用車(不含進出口)新車上險量爲54.33萬輛,搭載率爲2.66%,但同比增速達228.87%。隨着3D成像、光學鏡頭、紅外攝像等視覺技術,以及AI算法的廣泛應用,DMS功能在輔助駕駛行業的發展助推下,實現持續的增長。

億歐汽車分析師李浩誠指出,隨着整車智能化的深入發展,L2+及以上的高等級智能駕駛功能加速上車。當前“人機共駕”階段,疲勞駕駛、駕駛分神、激進駕駛等主觀因素已經成爲公路事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佔比高達37%。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當前“人機共駕階段”大多數駕駛操作還是需要駕駛員親自完成,因此確保駕駛員可以隨時接管車輛便成了避免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解決方案,這也正是DMS功能所扮演的角色。

目前已經有部分AI算法企業在嘗試將車載DMS與智能座艙域、智能駕駛域以及智能交互功能的融合。中科創達(300496.SZ)創始人趙鴻飛認爲,“車載DMS應該成爲座艙域、自駕域、車控域以及人機交互的策略中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