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堪稱中國手機市場最卷的一年。

“當代年輕人不願換手機”的話題,也成爲業內和廠商每次開會必備談資,儘管大家都在絞盡腦汁試圖激發年輕人的消費慾,無奈選擇躺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廠商們發現,就算邀請再火的愛豆、打再多的廣告,也很難再取得理想收效。

前五月,中國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08億部,同比下降高達27.1%,跳水式的出貨量迫使很多品牌被迫調低今年的銷售預期。

降價去庫存,成爲了廠商對今年618的最大訴求,連機神蘋果都被迫放下身段砍價2成來參與血戰,而安卓陣營原本毛利已經低到極致的廠商,只能對着價格更加往死裏卷。

但即使喉嚨喊啞、補貼給盡,結果大部分廠商都只是賺了個吆喝。

與往年的狂歡盛宴不同,今年的618無論電商平臺方還是手機廠商的朋友圈,都格外顯得冷清沉寂,令人感到壓抑。

兜轉幾年再度迴歸聯想擔任中國區手機業務部總經理的陳勁,在微博直言“這屆618其實都挺難的,消費者信心不足,國內手機容量下行,大家還要各種粉飾銷售戰報,不容易。”

在帖子裏,陳勁表示,moto手機在這次618表現是有史以來賣的最好的單日銷量紀錄。

但在京東平臺上,moto系列賣得最好的moto edge S30,從上市到目前爲止用戶評價量僅有5萬+,即使在安卓陣營裏,這個量級算也是過於平庸,幾乎沒有存在感。

而聯想的另一個手機品牌lenovo旗下最新款的拯救者Y90電競遊戲手機,在京東上的評論數甚至僅有5千+,聊勝於無。

但這已經是聯想手機“碩果僅存”的兩個品牌中,最能打的兩個系列了。

通過這最簡單的對比,可以輕易讓人感到,聯想手機這個有着20年曆史、見證了中國手機從功能機轉向智能機時代的老品牌,卻開始顯得似乎日暮途窮的式微,以及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現在的中國手機市場,早已不是那個稍稍拈起腳尖向上摸一把就能成功的黃金時代。

聯想手機如何是從當初國產手機的領軍者,淪爲如今泯然衆人,被後浪拍在沙灘上的歷史,值得令人反思。

01 失敗的拯救

2021年,vivo包括子品牌IQOO平均以每月4款的節奏密集推出新品,樂此不疲、聲勢浩蕩,小米(包括Redmi和黑鯊)、OPPO和榮耀等對手也均發佈了超過20多款新品,其中不乏引發轟動的旗艦。 

就連被美國打壓的華爲,也相繼發佈了Mate X2/P50/nova9等多個系列產品,獲得市場一陣陣“理解不容易”的支持。 

然而,面對這些老對手隔三差五高調發布新品的喧囂,聯想手機這個20年的老大哥,卻顯得格外沉默。

自從聯想手機的“萬磁王”常程在2019年底離任然後轉身小米之後,聯想手機業務在市面上的聲音就幾乎少的可憐了。 

離開數年又歸隊的陳勁接過聯想手機的擔子,這兩年與其說是在韜光養晦醞釀大招,不如說是重新熟悉和梳理反思聯想手機中國業務應該怎麼走,所以聯想手機除了發佈聊聊幾款手機之外,基本也就沒有什麼吸引眼球的大動作。 

早在2020年7月,聯想推出了拯救者系列手機第一代機,宣佈進入“電競手機”戰局,“拯救者”的起名來自聯想一款經典筆記本。 

同時,這也是聯想手機寄希望於在電競這一細分市場自我拯救、實現迴歸的致意。

但由於這款手機嚴重發熱、卡頓等問題突出被用戶大量吐槽,導致聯想除了收穫進軍電競手機的觀衆印象外,手機的銷售成績差強人意。 

很快,聯想又發佈第二代拯救者電競手機,這次在設計上更加大膽創新,也更像遊戲機,在性能、屏幕、電池容量、散熱效果等方面都做了很大提升。但也帶來了明顯的設計缺陷,比如越來越笨重,最致命的,是容易被折彎甚至掰斷。 

在視頻媒體網站上,甚至有不少UP專門做了針對性拯救者2 Pro的掰斷試驗測評,被吐槽品控明顯不過關,三段式變成“三斷式”,一度引發巨大負面爭議。 

最後聯想不得不爲這款手機特別提供兩年質保,以試圖打消用戶的疑慮,但無奈用戶認知口碑一旦形成,想要再挽回已是極其困難。 

到2022年2月,聯想發佈第三代拯救者系列Y90,起名靈感依然來自聯想筆記本拯救者Y9000,儘管在硬件上搭載了目前最頂配的硬件,被業內認爲是“目前遊戲玩家能買到的最強遊戲手機”,真正的“性能怪獸”。 

但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實際購買量甚至還不如上一代,更別說其他競爭對手。 

設計上的bug還是小事,路線錯誤才最致命。

事實上電競手機看上去很切合年輕人的潮流,但這個市場實在太小衆,根本支撐不起那麼多玩家的折騰。而聯想手機進入這個領域,想要以此來打一場“翻身仗”,幾乎註定是一場失敗概率很大的“拯救”。 

在當下,電競手機僅僅是目前主流手機進入存量博弈之後,不得不開闢更細分垂直的領域以尋找新增量的一個試探,與此前的拍照手機、美顏手機一樣。不僅是聯想,小米、VIVO、OPPO、努比亞、一加、華碩等也早已在這個賽道上展開激烈廝殺。 

但跟聯想死磕電競手機配置的做法不同,其他對手更多隻是在順勢爲之的“用戶覆蓋”,沒人想着把它當做主力機去對待。

有數據推算,2021年遊戲手機總出貨量在170萬左右,規模甚至比不過主流手機的一個單品,各家的能分食下來的,根本沒有多少。 

聯想手機的尷尬在於,相對小米、OV這樣有核心主品牌,且有多款擔當主流手機做支撐,可以讓他們可以放手地去試探新領域。但聯想手機目前還缺乏主品牌擔當,即使被給予厚望的moto系列,也還沒有這樣的資格。

在這種條件下,聯想手機持續大力押注電競手機市場,不斷傾注更多心血進行迭代升級,耗費無數時間及精力成本,卻遲遲不能形成有效銷量規模,結果必然是耗費巨大代價的“賠錢賺吆喝”。 

如果說,聯想做電競手機的初衷並不是爲了盈利,而是更在乎向用戶證明它的迴歸,並且技術還很牛很能打,那這無可厚非。 

但在國內主流手機市場越發競爭慘烈的紅海時代之下,如果聯想手機一直沒能在主流手機領域搶下一席之地,留住繼續在場博弈的陣地,那麼終究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次又一次拯救,均以失敗告吹,損耗的不僅是金錢與時間成本,還有最寶貴的用戶認同感與品牌價值。

02 從榜一大哥到泯然衆人

聯想手機的歷史上,曾經是有過輝煌時刻的。 

早在2002年,聯想就通過收購夏華手機,正式進軍手機市場,那時候還是屬於簡單的功能機時代,用戶的主要訴求除了打電話發短信,甚至連拍照聽音樂的功能都沒完備。 

訴求花樣少,對廠商來說就意味着只要能開得起大廠子,就能通過規模效應來取勝。 

當時市面上主流是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尼、黑莓等外國品牌,國產手機陣營的除了波導、中興、海爾、酷跑等少數品牌外,其他幾乎都是沒有什麼背景實力的雜牌軍。 

聯想手機背靠強大的聯想集團,無疑具備衆多國產對手無法比擬的優勢條件,所以,2004年聯想手機毫無懸念登頂了國產手機市場份額的榜一大哥。 

到2007年四季度,聯想手機已經拿下了國內手機39.3%的份額,一時風光無兩。 

但彼時,在國外品牌不斷衝擊下,國產手機一直處於大面積虧損狀態,銷量巨大的聯想手機也未能倖免。 

2008年1月31日,在中國開始進入智能手機時代的前夜,聯想竟然做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 

把剛坐上中國手機市場頭把交椅的聯想手機業務宣佈以約1億美元打包賣給了4家投資機構(其中一家買方系弘毅投資)。理由是“手機和PC相比並不掙錢,聯想要‘更加專注在覈心業務PC上’”。 

然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不到兩年後,聯想又以約2倍的價格重新買回了被賣的且還在虧損中的手機業務。理由是“這是進軍移動互聯網的適當時機”。 

一出一進之間,就虧損一個億美元,我們無法知曉當初這事件的來龍去脈,但這確實反映了聯想對做手機的態度,是一種“不是爲了手機而做手機,一旦不對接就立馬止損”機會主義者理念,與聯想集團一直以來走“貿工技”的發展理念一脈相承。 

之所以要回顧這段冗長的歷史,是因爲這種做手機的理念,一直伴隨着後來其整個發展史,成爲它的成長基因。

而這種基因,也決定了它後來的手機業務頻頻陷入困境的宿命。

手機業務迴歸後,聯想推出了第一款基於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樂Phone,以對標蘋果的Iphone。楊元慶豪言“樂Phone賣不過iPhone,就是失敗!” 

但這款手機由於定價太高,比同等規格的華爲手機貴出一大截。據悉整個2011財年的銷量僅50萬臺。 

楊元慶的豪言,也被當成了笑話。 

正面剛不過,就另謀路徑。 

2011年聯想改組MIDH事業組,轉而通過深度綁定運營商渠道做低價手機,並發動“機海戰術”大量鋪機,最多時推出超40款智能手機。 

此舉,讓聯想手機瞬間超越其他對手。僅2012年,聯想的手機就輕易超過700萬,增長1070%,此後兩年繼續飛速飆升,到2014年聯想手機全球市場份額排名衝到了第三,僅落後於三星和蘋果。巔峯時期,聯想手機國內市場份額高達19.8%,出貨量穩居國內第一。 

“中華酷聯”成爲當時一代人對中國手機市場格局的記憶口號,這是聯想手機史上最高光的時刻。 

但,危機往往最放鬆的時候誕生。

與聯想手機在未綁定運營商獲得巨大銷量成就而沾沾自喜的同時,小米、OPPO、vivo、華爲甚至其他小衆的品牌如魅族、一加等都在潛心研發技術打磨產品,開始建立起有各自烙印的品牌,並獲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擁護。 

而此時,聯想手機因爲量多而雜,又深度綁定運營商,導致用戶對其印象逐漸形成“低端、質量差、品牌雜、話費送的、山寨廣告多”等不良感受,大大侵蝕了聯想的品牌價值。 

到2014年,電信營業商開始納入“營改增”,導致三大運營商不願做大收入規模,定製機業務大幅縮水,進而給依賴運營商業務的聯想手機帶來巨大沖擊。 

爲挽回頹勢,來聯想斥29億美元巨資收購已經深陷泥潭的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再次調整架構,換掉大批人馬,試圖重整旗鼓,憑藉摩托羅拉手機的助攻,當年手機中出貨量超過9千萬部,暫時穩住了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第一名,全球範圍第三名的地位。 

但這依然沒能止住連續銷量的接連下跌。2016年聯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的排名跌出前五,並在此後不斷滑落,導致IDC乾脆不再單獨統計聯想手機的數量,把它與其他雜牌一起歸爲“others”。 

據另一家知名調研機構GFK報告,2017年聯想手機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僅爲179萬部,而彼時,華爲僅2017年第四季度的國內出貨量就達到了2430萬。 

從2013年的最高光,到2016年的成爲“others”,聯想手機不過用了3年。

總想着走最好的路,最後發現,路越來越難走,甚至無路可走了。

此後,聯想不是沒有想過突圍,也大力推出過黃金斗士、樂檬、VIBE、ZUK、moto柚等多個品牌系列,但都因爲各種原因,沒有一個能成功挺到最後。 

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聯想依然沒有能拿出足以硬剛其他競爭對手的手機品牌,moto手機不行,拯救者電競手機更加不行。 

面對與其他對手越來越不可逾越的差距,聯想手機幾乎已無力迴天。 

03 聯想手機,究竟錯在哪裏?

很多人對聯想手機這種“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的敗局感到莫名其妙,感覺憑藉聯想集團超級母公司,資本實力無比雄厚,理應不止於此。 

但實際上,聯想手機的敗局,從很多方面一早都已經給出答案。 

起碼,在筆者看來,至少有三大足可以導致劇本結局被鎖死的致命原因。 

其一,基因決定,過於機會主義。

正如上面提到,聯想一開始把手機業賣掉又花多1倍代價買回來,以及非常充分地體現出了其對待“做手機”這件事上是滿滿的機會主義者方式。 

即使買回來了,趕上好時代,它也沒有認真去好好打磨產品來獲取用戶的認可,而是貪圖運營商渠道,走最容易的路達到以銷量稱王。 

再到後面幾次看到市場出現新的風向時,聯想也只是跟風去發佈新產品,但又不敢完全放開步子去做,在匆匆試水後看到趨勢不對就砍掉項目,以至於產品一直難以收穫成功。 

但做事業,哪有不經歷風雨波折的道理,不捨冒風險去搏一搏,到到頭來就只能一直跟着別人屁股後面,永遠比別人慢一拍,更不可能成爲蘋果華爲那樣,以創新性產品引領手機市場的潮流。 

事實上,聯想在PC時代確實做過很多創新,尤其通過產業鏈管理,讓自己即使再沒有多少原始技術積累的基礎上,依然把自己做成了全球PC市場中的老大。但這種模式在PC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就能適用在手機上,因爲後者還是個新興事物,更要求用戶個性化體驗和更復雜多變的生活應用場景,以及在產品做工和系統上儘量做到極致的完美。 

顯然,習慣PC領域成熟打法,形成根深蒂固的經驗主義路徑依賴的聯想,在對待手機方面,並沒有很好轉過彎來,這就是聯想固有基因的侷限性。 

其二,定位不清,負責人頻繁變換。

從聯想自從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以來,就似乎一直沒有決定好應該怎樣去做手機。 

在手機戰略方向上的不斷反覆,頻繁更換手機負責人,是業內對聯想手機最爲深刻的印象。 

從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開始,聯想手機就一直陷入不斷換帥的動盪怪圈,從當初的馮幸到劉軍,陳旭東、到喬建,常程,再到如今的陳勁等等,在外面的人看來,數年換了多少人都數不清楚了。 

以至於一些給聯想手機做配套的供應商,在跟聯想手機業務打交道時,頭腦裏都先要捋一捋現在掛帥的又是哪位了? 

同時,頻繁的換帥,也導致了聯想手機品牌的定位非常不清晰,產品線異常混亂,同時各自陣營高中低端產品摻雜,從最初的A/P/S/K從低到高檔的四大路線,到黃金斗士、樂檬、ZUK、VIBE,摩托羅拉等多個產品線,在戰略定位反覆調整變化,有些系列剛推出不久就遭遇“夭折”,連試錯是否成功的時間都不夠。 

即使是巨資收購回來的摩托羅拉,也一度與聯想其他品牌手機分分合合,對用戶認知造成很大的困擾,導致品牌價值不斷被消耗,最後導致所有手機品牌不斷被邊緣化。 

到最後,很多用戶知道蘋果、華爲、小米、OV等競爭對手的每年都有什麼大單品,卻完全不知道聯想手機的真正核心的主打產品是什麼。 

事實上,除了蘋果憑藉一個品牌打天下,其他的競爭的對手都相繼扶植了子品牌和很多不同系列,多數都獲得成功,所以多品牌策略並非是錯誤。 

只是聯想與它們不同的是,聯想的主打品牌幾乎是缺失的,因而導致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和有效的用戶生態,進而難以降低邊際成本和維護用戶黏度。聯想沒有想明白這一個問題,還貿然啓動如此多品牌且還頻頻換帥,這無疑是一種註定失敗的無效試錯。 

一位離開聯想的中層人士總結道:“一人上臺就有一套新的打法,還沒成型就又換人了”、“缺課越來越多,元氣大傷”。 

這就是對聯想手機這些年存在問題的無奈反饋。 

其三,研發不力,沒耐心潛心修行。

聯想集團作爲被市場詬病已久的“貿工技”典型,對研發的投入佔比常年處於很低水平,這些年沒少挨外界批評。 

其中對錯,這裏不做討論,但在要求不斷推陳出新的手機領域,這種方式確實是有所欠妥的。 

一直以來,儘管聯想手機的品牌系列產品線繁多複雜,但在研發投入方面的規模都不算大,2017-2018財年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爲12.74億美元,佔集團營業收入的2.8%,較上一個財年下降24.3%,這還是整個集團的研發投入,分攤到手機業務上肯定就更少。 

而早在當時,小米、oppo、vivo等對手,每一家的研發費用都達到數十億,甚至在往後的幾年,研發投入都相繼超過百億規模。更別說華爲這種專注技術研發的大牛。2019年,華爲研發投入1317億元,儘管不知道在手機方面投入比例多少,但肯定是秒殺全場的存在。 

聯想手機一直打不過對手,研發不力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爲這不僅關乎手機硬件、工藝、性能的精品程度,手機系統和生態也至關重要。 

目前大家都知道華爲的鴻蒙系統,小米的MIUI和AIoT,oppo的coloros,卻對聯想手機的操作熟知不多。 

而這些,卻是用戶非常關心,關乎體驗度和黏度的關鍵。

大概而言,硬件+系統+用戶體驗+銷量=品牌力,但目前聯想手機,除了在硬件堆料開始“上道”之外,其餘幾乎再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了。 

所以,綜合上述,聯想今天的敗落,幾乎是註定了的。 

聯想手機看似離消費者很近,但實際卻是越離越遠。 

更慘的是,這幾乎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04 結語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這是聯想公司最爲成功的一條廣告語,它甚至影響了一代人的記憶。

但從聯想手機近20年從崛起登上王座到跌落凡塵的跌宕發展史中,我們也看到了另一個警示: 

如果人類僅僅依靠聯想,而不去潛心實幹,最終還是難逃被殘酷競爭淘汰出局的命運。

聯想手機的敗局根源,除了不夠專注,就是聯想的太多,實幹的太少。 

自從2019年開始,中國智能手機的格局就已經基本定型,即使後來華爲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導致分額有所下滑,但CR5的集中度依然有超過非常穩固,2021年依然超過85%。 

在中國手機市場這個紅色江湖上,有太多品牌曇花一現成爲曾經一時璀璨如明星但因各種原因很快又湮滅的匆匆過客。聯想手機這近20年來的一路折騰試錯,要不是有着聯想集體這個強大靠山在背後持續輸血,恐怕聯想手機早已如其他過客一樣涼不知道多少回了。 

到如今,在無數曲折試錯之後,聯想對手機品牌的玩法似乎終於整明白了,定位也清晰確定下來了。目前已經砍掉多個品牌,剩下拯救者、摩托羅拉、樂檬三大手機生產線,來針對不同定價、不同需求的智能手機市場,試圖重新逐漸積攢人氣和品牌識別度。 

截至目前,效果開始逐步顯現,但距離成氣候,還要有更長時間的觀察。 

只是在手機市場進入激烈存量博弈的時代下,留給它的時間和試錯機會,已然不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