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之後,醫美巨頭們期望尋找下一個黃金賽道:肉毒素。

曾有第三方機構做過調查,在中國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非手術類醫美項目排名中,肉毒素受歡迎度僅次於玻尿酸,排名第二。

肉毒素又稱肉毒桿菌內毒素,因可以使肌肉廢用性萎縮,來達到修飾輪廓的作用(即去皺和瘦臉),人們常說的“瘦臉針”即是相關產品之一。

不少國內企業早就瞄上了這一賽道,展開佈局。2015年,華熙生物(688363.SH)旗下的子公司便與韓國肉毒素企業Medytox(美得妥)在中國香港成立合資公司——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Medybloom),並先後出資5000萬港元、1678萬港元、1200萬港元,進行該肉毒素在中國內地的獨家開發、拓展及銷售工作。

華熙生物對其寄予厚望。2019年,華熙生物稱,Medybloom系公司重要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

如今7年過去,新的商業對手進入市場風生水起,但雙方合作的計劃遲遲不能落地,華熙生物只好向韓方發出律師函,終止合作。

產品未獲批文准入,是主要原因。“在當前國內對美容美妝產業加強監管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批文,還是很有挑戰的。即便是國外相關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也是需要符合中國現行政策和法規要求的。”億優美數字供應鏈平臺創始人、日化專家白雲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華熙而言,這樣的結果應該是其需要承擔的後果。個人認爲,這也是目前上市美妝企業在投資、併購道路上‘交學費’的必經之路。”

合作伙伴糾紛不斷,華熙“忍痛止損”

衆所周知,韓國是美容、整形大國,醫美領域大小廠商衆多,參差不齊。但華熙生物相中的Medytox並非無名之輩。

根據該公司中國官網的信息,Medytox於2006年第一個拿到韓國國內肉毒素許可證,自從2006年旗下A型肉毒素Meditoxin上市之後,Medytox表現出十分驚人的增長,自2009年起在韓國市場佔有率接近40%。2020年該公司的營業額爲2059億韓元(約合10.7億元人民幣)。

雖然合資公司已經成立多年,但華熙生物和韓國的合作卻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而兩年前Medytox在韓國頻頻“爆雷”更是讓雙方的合作陷入“泥潭”。

2020年6月18日,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表示,從當月25日起,吊銷韓國知名生物製藥企業Medytox公司的三款肉毒素的產品許可。被吊銷許可的是公司生產的A型肉毒素Meditoxin50、100、150三種規格的產品。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認定,該公司在生產肉毒素的過程中,使用未經批准的原液,通過材料造假獲得流通許可,違反了相關法律,並要求公司召回和銷燬有關產品。

彼時,韓國JTBC電視臺報道,Meditoxin自2006年被首次生產以來,有三分之一的產品因爲效果不佳被銷燬。按照韓國相關規定,如此高的產品不合格率將被要求暫停生產,而爲了保持生產,Medytox採取了銷燬編號以提高合格率和私自使用實驗用原液替代等行爲。

同年10月,韓國當地媒體報道,稱Medytox與沒有支付貨款的經銷商發生了法律糾紛,Medytox起訴該經銷商,要求賠償105億韓元;經銷商反訴Medytox忽視了對未經中國藥品監管部門批准的醫療產品交易風險的預警,導致其付出了代價。

由於合作事宜久拖不決,華熙生物決計終止合作。8月1日晚間,華熙生物發佈公告稱,7月29日,公司全資子公司鉅朗公司已委託律師向Medytox發出律師函,行使其權利終止及/或撤銷及/或解除合資協議及依據合資協議簽署的其他相關協議,並保留就此事追究Medytox相關法律責任的一切權利。

對於擬終止合作的原因,華熙生物表示,Medytox自合資協議簽署後從未向其提供任何相關產品以供銷售。此外,Medytox於中國註冊的肉毒素產品註冊狀態自2019年11月11日起至今,一直爲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審評審批中”,至今未完成產品註冊手續。

市場混亂,正規軍僅四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華熙生物看上肉毒素這門生意,另一家玻尿酸巨頭愛美客(300896.SZ)也伸出了觸角。

2021年,愛美客豪擲8.86億元拿下韓國肉毒素企業HuonsBio25.4%股權。公開資料顯示,HuonsBio的母公司HuonsGlobal爲韓國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爲藥品及保健品的研發生產分銷。

早在2018年9月,愛美客就與HuonsGlobal簽訂過A型肉毒素產品在中國的合作協議,獲得了在中國區域內進口、註冊和經銷的授權,並負責該產品在中國區域內的臨牀試驗及註冊申請。

但不論是Medytox還是HuonsBio,目前都沒有拿到中國的正式批文,這意味着這些產品不可以在市場上合法銷售。

不過,記者從一些從事醫美行業的人士處獲悉,過去多年來,很多韓國肉毒素都是通過走私渠道進入中國,在中國醫美市場中,韓國“水貨”(即走私渠道)肉毒素一直佔有較大規模。

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的統計,目前國內市場銷售的玻尿酸與肉毒素類產品70%由假貨和水貨構成,其中水貨市場以韓國肉毒素產品爲主。

艾瑞諮詢發佈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醫美市場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爲33.3%,也就是說,每3支針劑中,只有一支是正品。

國海證券的行業研報認爲,隨着疫情延續時間拉長,醫美從“報復性消費”走向“平穩”。而醫美行業已進入“強監管”時代,規範運營將成爲醫美企業基本要求,也給予醫療美容行業一個規範、持續、繁榮發展的契機。

上述研報認爲,局部散發疫情導致社羣封閉、限制消費者社交消費場景,美容外科手術量呈斷崖式下滑;同時疫情對經濟各方面形成衝擊後反作用於消費,消費意願降低、醫美等服務性消費減少,隨着疫情延續時間拉長這一因素對消費影響愈加凸顯。

此外,2017年開始,醫療美容亂象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關注,各項政策法規密集出臺、非法醫美整治行動多次開展,2021年監管節奏明顯加快;系統性監管和整治工作已展開,即說明行業相關主管部門的決心,行業已進入“強監管”時代。

前述醫美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肉毒素相關產品在國內銷售有嚴格的程序,未經註冊的相關產品無法在國內進行合法銷售。“這個審批很嚴格的。此前在國內,國產獲批的公司只有衡力一家,進口產品之前也只有一家美國公司。這個局面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直到前兩年打破,有韓國的公司進來了。”

該人士提及的韓國品牌是樂提葆(Letybo),中國的代理是四環醫藥(00460.HK),於2020年10月獲得批准,也是國內首個獲得正式批准文號的韓國肉毒素品牌。

記者查詢國家藥監局的藥品註冊信息,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肉毒素產品共有4種。按上市時間先後排列,依次爲:中國蘭州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衡力、美國藥企艾爾健(Allergan)生產的保妥適(Botox)、法國藥企益普生(Ipsen)生產的吉適(Dysport)、韓國藥企Hugel生產的樂提葆(Letybo)。

“基本上,唯一的國產品牌衡力和韓國的樂提葆是比較有價格優勢的,在歐洲比較流行的吉適和早就享譽全球的保妥適價位更高。但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定律也同樣適用在此,價格低的肉毒素彌散度可能更高,就更考驗醫生的功力,但由於性價比高,對於瘦肩、瘦腿等項目可能更實惠;而價格高的肉毒素用於除皺更加精準,疼痛度也更低。”前述醫美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整形美容日漸普及的當下,肉毒素在整形美容治療中的使用越來越廣。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的數據顯示,按銷售額(出廠價)計,2020年國內醫療美容肉毒素產品市場規模爲39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14億元。

這或許可以解釋,醫美相關企業爲何會不斷尋找合作機會:玻尿酸產品已進入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狀態,巨頭們期望尋找下一個黃金賽道。而肉毒素具有百億市場的潛力,提前佈局,可多分一杯羹。

據愛美客方面披露,HuonsBio目前尚在國內審批進程中,等到公司產品獲批上市後,有望改善國內肉毒素市場供給不足的問題,促進肉毒素市場進一步擴容。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