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助力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放寬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限制,進一步發揮險資機構投資者的積極作用……一系列改革措施接連出臺,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24.46萬億元。

保險資金在支持國家重大戰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如何更好實現投資價值?記者進行了採訪。

發揮長期資金優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

滇中引水工程第二長隧洞昆呈隧洞15號至16號主洞控制段比計劃工期提前貫通;控制性工程芹河隧洞主體掘進取得新突破……連日來,滇中引水工程建設捷報頻傳,總體進度過半。

“滇中引水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標誌性工程,也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水資源配置工程。”雲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劍英說,工程完工後計劃年平均引水量34.03億立方米,約1112萬人口直接受益,改善灌溉面積63.6萬畝,將緩解滇中地區城鎮生產生活用水矛盾,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需求量大,回報週期長,需要長期資金的保障。“中國人壽—雲南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計劃(首期)”首筆90億元資金以股權直接投資的模式,爲滇中引水工程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這筆投資在發揮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可獲取穩定的分紅回報,較好地實現了保險資金投資運用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的結合。”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說,近年來,該公司發揮保險資金“長錢長投”優勢,持續加大對基礎設施等項目的股權投資力度,不斷提升資產識別、評估、管理能力,以優質項目爲抓手與地方政府加強合作、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烏魯木齊地下綜合管廊,貴州花安、息黔高速,大連灣海底隧道……近年來,越來越多重大工程建設獲得了保險資金支持。

在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方面,保險資金髮揮積極作用。

基礎設施REITs是將具有持續、穩定收益的存量基礎設施資產或權益,轉化爲流動性較強的、可上市交易的封閉式公募基金。2021年6月21日,首批9只基礎設施REITs產品在滬深交易所掛牌上市。

2021年底,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推動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REITs。“基礎設施基金以基礎設施項目作爲底層資產,既能更好滿足保險資產長期配置需求,又能拓寬其參與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渠道,服務國家戰略。”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說。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明確,鼓勵保險公司等發揮長期資金優勢,加大對水利、水運、公路、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

“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成本低、來源穩定等特點,與基建項目融資需求契合度較高,可通過投資股權、債券、資管產品等多種形式,以市場化方式滿足國家重大項目融資需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說。

“保險投資機構是社會資本參與‘兩新一重’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穩投資、促增長、補短板、惠民生方面大有作爲。”王軍輝說。

創新方式開展綠色投資,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光伏電池板縱橫排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裏,是保險資金參與投資的寧夏中利騰暉石嘴山1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

近年來,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投資頗受青睞。但部分綠電項目小而散,缺乏規模化、長期資金支持,融資成本偏高。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協同金融機構設立碳中和基金,創新綠色投融資模式。具體而言,由國壽資管發起設立並受託實施中國人壽—電投清潔能源股權投資計劃,與國家電投、深圳雲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電投清潔能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攜手助力清潔能源發展。去年年底,首期股權計劃完成76億元投資繳款;今年,二期和三期接連發行,分別完成投資繳款13.6億元和14.8億元。

依託碳中和基金,對中小型綠電項目開展股權投資,首期所投項目預計每年可節約103.29萬噸標準煤。

“這種方式打破了以往資金傾向於大中型優質單體資產的傳統,有利於最大限度挖掘存量資產權益融資潛力,並通過委託管理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國家電投有關負責人說。

專家表示,保險資金通過股權、債權、資管產品、投保聯動等多種渠道參與綠色投資,爲清潔能源、低碳節能、清潔生產等產業提供長期穩定資金。這將是未來保險資金重要的配置領域。

“未來,保險資金在綠色衍生品投資和參與碳交易方面也有潛力可挖。通過各投資品種和投資工具優勢互補,形成既與品種特性相符、又覆蓋綠色投資全域的策略組合。”王軍輝說。

“保險資管行業應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說。

提升風險防範能力,更好實現投資價值

專家認爲,隨着保險資金運用改革的不斷深化,保險資金將更有效地發揮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器”的作用。

“近年來,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政策改革凸顯了市場化方向。”鄭偉說,健全分類監管政策、取消保險資金可投金融企業債券白名單和外部信用評級要求、允許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出借業務等舉措,促進了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滿足了重大項目建設融資需求。

“保險公司在資產端優化配置結構、增強投資收益,也有利於保險行業進一步做強主業,形成良性循環,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堅實的風險保障。”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魏麗說。

專家指出,面對資金安全性、流動性等約束和市場不確定性,需要持續提升投資風險防範能力。

監管舉措要不斷強化。專家建議,要做好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出借業務的風險監測、識別和預警;在資產支持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由註冊制改爲登記制後,監管機構須持續做好事中事後監管等,以嚴監管守住風險防線。

公司治理需進一步加強。銀保監會發布的2021年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結果顯示,部分機構關聯交易管理制度不完備,風險管理機制和內部審計不健全。鄭偉說,這既需要持續加強和改進公司治理監管,夯實公司治理主體責任,也要求保險公司明確“三會一層”的保險資金運用職責,實現保險資金運用決策權、運營權、監督權相互分離,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建立健全內控機制。

保險公司專業能力建設也需提升。“可通過深化金融科技的運用,優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手段,更及時、精確地識別風險。此外,還要加強投資標的管理。投融資雙方需要充分履行管理責任,並運用好外部監督手段及時識別風險。”王向楠說。

“保險資管行業需加快完善風險評價體系,高度關注管理資產的安全性,堅守投資安全底線,充分發揮保險資金穩健經營與合規風控優勢,做好資產配置與長期收益平衡,在更高水平上統籌發展與安全,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計民生中更好實現投資價值。”王軍輝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