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敏媽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爲了能進一所優質名校,敏敏媽媽提前幫孩子報了一項很重要的賽事,目的就是爲了奪得名次而拿到名校的“入場券”。

與其它很多賽事不同,這場賽事要求選手在參賽之前要上3個月的培訓班。

可人算不如天算,敏敏只學了2個月,敏敏就向媽媽表達了不想繼續學習下去的意願。

然而比賽在即,孩子成績也還可以,老師明確表示,只要參賽就有可能會獲獎。

媽媽心想,如果選擇放棄,可參賽報名費已經交了,訓練時間也投入了,成績也還算可以,放棄會很可惜的。

如果選擇繼續下去的話,可敏敏卻表示不喜歡。這下敏敏媽媽犯了難,該怎麼選擇呢?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例子。凱凱小朋友學繪畫學了一段時間之後,突然又對音樂感興趣了,爲了學音樂,孩子死活都不願意去學繪畫了。

凱凱媽媽此時也陷入糾結中:有心拒絕孩子,可問過老師,又說孩子有音樂天賦,好好培養以後會是個人才。可問題是之前在繪畫上投入了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難道就這樣打水漂了嗎?

敏敏媽媽和凱凱媽媽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都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沉沒成本。

01 讓人深陷其中的沉沒成本

讓敏敏媽媽和凱凱媽媽做出艱難選擇的背後,實則隱藏着經濟學的概念——沉沒成本。

可能有人對“沉沒成本”的概念不瞭解,簡單來說,是指一項開支已經付出,後期不管做出何種選擇都無法收回,這類支出就稱作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一般涵蓋了時間、金錢、精力等付出。而一個理性的人通常會忽略它。

我們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經常會陷入沉沒成本的怪圈:“學都學了,錢也花了,浪費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很多人之所以對沉沒成本比較敏感和糾結,主要是因爲這涉及了一個權衡損失大小的問題。

從人的心理角度來看,大多數人都對損失比較敏感,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獲得帶來的喜悅,對損失的感受通常要比獲得的感受強烈兩倍以上。

換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也許還有機會,但大多數人還是更在意損失。

02 面對沉沒成本,是及時止損還是堅持到底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面對沉沒成本,家長是及時止損還是堅持到底?家長要重點考慮以下這兩點:

  • 第一,要看當下的教育行爲是否符合家庭教育戰略發展,而不是看之前投入了多少的金錢和精力。

  • 第二,要看當下的教育行爲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

也就是說,我們在這時候不要過多地考慮之前的沉沒成本。如果符合家庭教育發展戰略以及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那就選擇繼續堅持下去;如果不符合上述那兩點要求,那就及時止損。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盲目堅持可能帶來更大的損失。

對敏敏媽媽來說,之前爲了讓孩子進一所名校,已經在參賽上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金錢等,最終是否讓敏敏繼續堅持下去,還要看參加競賽是否符合家庭教育的長期策略方向。如果想清楚了這一點,就容易做出正確的決策。

如果評估出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利的,那麼,敏敏媽媽就要從孩子未來發展的角度去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而不是反覆糾結於之前的付出,這樣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纔有利於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

而對凱凱媽媽來說,她之前在培養孩子繪畫才藝方面的確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但遇到孩子對繪畫不感興趣,真正感興趣的是音樂的新情況,而他又恰恰在音樂方面有一定的天賦,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敏敏媽媽就需要對自己下一步的選擇做一個全面的評估,之前在繪畫培養上的各種投入已經是沉沒成本了,現在重點要考慮的是孩子的興趣和是否符合孩子的發展戰略。

幾年過去了,凱凱在老師和家長的精心培育下,再加上自身喜歡音樂及有這方面天賦的優勢,他在音樂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也有了更多的自信。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