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繼工行、建行後,招行也將停辦個人紙貴金屬雙向交易等業務,背後原因何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曾令俊

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大行之後,招商銀行也停辦了個人紙貴金屬雙向交易等多項業務。

近日,招商銀行官網公告表示,該行個人紙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個人實盤紙黃金紙白銀買賣業務及“招財金”業務即將停辦。上述業務的持倉客戶及現貨庫存客戶請於2022年10月17日前擇機自主平倉。

在此次官宣賬戶貴金屬業務即將停辦前,招商銀行早在2021年就已宣佈暫停相關業務的新開倉交易功能。

該行彼時發佈公告稱,自2021年8月23日起,暫停個人紙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實盤紙黃金紙白銀買賣業務、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的新開倉交易功能以及“招財金”業務的新開倉交易(含現貨買入)功能。客戶將無法新發起開倉交易,原有交易平倉不受影響。

事實上,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後,商業銀行已經認識到這類業務帶來的風險,特別是對於個人客戶。去年以來,多家銀行在貴金屬業務方面動作頻頻。

除賬戶貴金屬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等銀行均已對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進行收緊,具體措施包括上調交易保證金比例、暫停或關閉買入開倉交易、解約無持倉無交易客戶。

對於業務調整的原因,多家銀行在公告中提到:貴金屬市場價格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劇,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個人貴金屬交易類業務的投資交易風險上升。

工行表示,近期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希望客戶做好風險管控,合理安排投資交易,擇機通過代理個人貴金屬延期交收合約的平倉和代理個人黃金現貨實盤合約的賣出等方式控制風險。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說:“結合以往案例,近期部分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業務交易業務主要還是出於防範潛在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目前貴金屬市場面臨複雜環境,波動加大,對於投資者來說行情可預測性下降,面臨潛在風險加大,尤其是部分交易品種帶有槓桿。金融機構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也是向市場釋放目前相關市場風險偏大的信號。“

數據顯示,貴金屬價格並不穩定,其中蘊含的風險不小,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從3月份最高超過2000美元跌至目前的1774.718美元,跌幅超14%。

周茂華進一步分析說,調整該項業務,一方面將導致部分相關業務新開戶受限,如調整手續費等近會導致部分客戶交易成本上升等;另一方面,部分銀行根據市場形勢變化,採取暫時收緊措施,也是向市場釋放短期相關業務風險可能在加大的信號,這將有助於爲部分業務交易降溫。

上述調整與政策也有一定的關係。政策面看,2021年1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共同發佈的《關於促進衍生品業務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提到,銀行保險機構不得通過櫃檯與個人客戶直接開展衍生品交易。此外,不涉及標的物實際交割的記賬式貴金屬、大宗商品、外匯類等賬戶類產品也在監管之列。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表示,從成熟金融市場看,參與金融衍生品投資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非常不適合個人投資理財。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很大,對投資者的專業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普通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無異於變相賭博,損失的結果早已註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