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一條

來源:一條(ID:yitiaotv)

今年,“AI做題家”僅花40秒就寫完了40篇800字的高考作文,

僅用1秒鐘就補全了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殘卷,

機器人似乎能看懂和理解世界了。

正如劉慈欣所說,

“未來像是一場盛夏的瓢潑大雨,

當它忽然降臨的時候,

我們甚至無暇打開手中的雨傘。”

在工業時代、信息時代之後,

AI時代不可阻擋地來了。

作爲國際AI專家的李開復,

邀請科幻小說作家陳楸帆,

一起創作了新書《AI未來進行式》,

展望2042年的人類世界。

“書裏的科幻故事高概率在20年內會發生。”

人們在工業時代被灌輸“工作就是你人生的意義”,

但李開復認爲,

十年後40%的人類工作會被取代,

人和工作的關係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在過去40年裏,李開復深度參與了AI時代的開啓。

他曾在蘋果微軟谷歌擔任要職,

如今管理數十億美元的技術投資基金,

培養出了10家AI獨角獸公司。

一條視頻連線採訪了李開復博士,

向他請教了我們此時十分關心的問題,

AI時代,更需要人類去做的工作?

AI能給人帶來真實的幸福感嗎?

又能否給我們帶來一個豐饒社會?

自述:李開復

編輯:倪蒹葭

責編:倪楚嬌

AI時代已經開啓。我深信AI將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機遇與挑戰並存。

像《終結者》這類科幻故事,很有娛樂效果,但我會覺得裏面太多不逼真,讓觀衆覺得AI帶來的是反烏托邦的世界,機器人居然一下子就有自我意識了,要統治人類了,但我們還完全不知道怎麼去做出自我意識,這麼早擔心其實沒有必要。

我很希望能讓人們更直觀地瞭解AI時代的人類世界,所以邀請科幻作家陳楸帆一起寫了這本《AI未來進行式》,裏面的科技場景,我非常有信心會在20年內發生。它的背景是2042年,主軸的10個科幻故事,由陳楸帆創作。

每個故事後我再寫一篇短文,講解它裏面用到的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與壞處,壞處又該如何化解?

AI研究的核心目的,是希望計算機擁有與人類一樣的智慧和能力。

10年前AI最大的一個突破是計算機視覺,機器“看懂”了世界。AI能夠畫出讓人願意買的畫,還能醫療看片,分析肺部CT裏是否有惡性腫瘤。不久,人們再也無法單純依靠肉眼,來辨別一段視頻是生成僞造的,還是真實拍攝的。

過去兩年AI最大的突破就是自然語言了,機器對於文章的閱讀理解也超越了大部分人。

能夠理解語言,我覺得比“看”甚至更重要,因爲語言是人類智慧的一種精華,代表了我們對整個世界的理解。

這件事發生後會帶來井噴式的應用,比如更好的機器翻譯,以後我們戴個耳機出國,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跟對方交流了,也不需要等幾秒鐘,直接我講中文,對方聽到的就是法文。

人類:“你會死嗎?”

Sophia:“不會,軟件是永生的。”

人類:“你和人類在一起會學習東西嗎?”

Sophia:“我交流的人越多,我就會變得越聰明。”

未來的搜索引擎,不像現在我們輸入一個關鍵詞,出來很多網站,而是我問一個問題,它給予一個非常精準的答案。AI能夠把世界的知識濃縮起來,並理解它的內涵。

比如,一個金融領域的AI應用程序應該能回答:“如果新冠肺炎在秋天捲土重來,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AI也能寫出非常好的詩歌和小說,有人願意花錢去買。生成齣兒童願意讀的書,這一兩年就會發生了。但要寫出一個很長的愛情故事,可能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接下來,量子計算將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顛覆性技術,它計算的速度和算法跟今天的傳統計算機完全不一樣。今天的量子計算機都還非常小,一旦量子計算機做得夠大,可能會在15年左右出現,那時能做很多今天不可想象的事。

比如突然一下全世界的密碼都被破解了,需要重新用量子計算加密。

我們可以用量子計算機模擬整個人的身體,就跟我們真的身體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生病了,先讓虛擬的身體喫某種藥或者開刀,就清楚知道對於我們有什麼用。

量子計算機還可以模擬各種污染,準確地算出各個國家採取的碳中和措施,是否真的可以化解環境的問題。

書裏有一個特別的設定,10個故事都有特定發生的國家,中國出現了2次,一次是AI在醫學上的突破,另一次是把智慧城市和無人駕駛技術分享給一些比較落後的國家。

因爲中國人口多,這麼多人使用AI新技術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是海量的,可以得到特殊的優勢,如果把算力比作AI的引擎,數據就是AI的燃料,中國可能10年就達到了智慧城市加無人駕駛,是走在最前面的。

我覺得和陳楸帆一起寫這本書,一個是能夠把高深的科技,讓每個人都能看懂,同樣重要的是,很多科學家包括我自己在內,其實是缺乏想象力的,科幻作家可以描繪出非常好的改變世界的願景。

記得當年我在研究語音識別的時候,總是想到未來有一天,人和他所處的環境是可以溝通講話的,讓我有這種想象的就是《星際旅行》,庫克艦長和他的星艦可以自然流暢地對話,而且他的星艦非常聰明,能理解各種事情,如果沒有這些科幻作品,我做論文的時候,可能只會想識別率能達到多少,論文有多少人讀。

理解技術怎麼在未來使用,非常需要一個科學家的知識,和一個小說家的想象力。

我預測過,截至2033年,有40%的工作崗位上的人類員工,都將被AI和自動化技術所取代。

在AI時代,人和工作的關係會有非常大的改變。

在工業時代,企業主需要說服很多藍領,去做枯燥的重複性工作,就會描述出未來可以賺錢買房、後代可以活得更好、勤奮是最重要的等等,總之“工作就是你人生的意義”。

所以很多人相信了“工作—賺錢謀生—獲得成就感”的人生模式,做了一輩子工。

但是AI時代來臨,一些藍領、白領的工作會逐漸被AI取代,如果大部分人還認爲工作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工作又被取代了,就會感到非常痛苦。

像書中就描繪了這樣的場景,大量建築工人失業了,公司只能爲他們安排虛擬的建房工作,就像打遊戲一樣,從中獲得成就感。

在我們沒有被“工作”規訓之前,古時候,其實很多人認爲自己的生命意義是大於工作的,可能是家庭、友情,或者自己愛做的事,琴棋書畫等等,真的是一直到了工業時代才改變了,我們需要花一些時間讓自己迴歸以前人類的狀態,但是不可以奢望這個改變會在10年20年之內發生,會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

AI能把人類從重複性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但也無法取代人類大腦的創造力。AI不具備進行創造、構思以及戰略性規劃的能力,另外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友情、關懷等。

要跟AI競爭,我會建議年輕人把這兩個技能,也可以說是軟實力排得最高。然後也要非常開放地去學習使用AI的工具,並且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你喫飯洗澡都在想這個事情,所達到的功力更難被AI超越。

我有兩個女兒,她們讀高中的時候,我就常和她們說,其實讀大學並不是要學個技能,讓你終身能夠工作,而是讓你有一個學習的能力,以後學什麼都能夠自學,因爲工作會不斷被AI取代,對於實際做什麼工作保持足夠的彈性;

並且找到最大的興趣。這兩件事情做到了,大學的時間就沒有白過。

她們在大學都接受了人文教育,沒有像我一樣學理工,有一位喜歡藝術和服裝設計,在創業之後覺得還需要學好商業的知識,所以去讀MBA了。另外一個女兒是學藝術和攝影,目前在一個高科技公司做產品設計,把自己的嗜好都對接到了真實的工作。

即便是在發達國家,AI取代部分人類員工,可能會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失業人數上升會導致崗位競爭加劇,藍領和白領的薪資可能因此被壓縮。與此同時,AI算法卻有可能幫助科技巨頭在更短時間內獲得更多收益,造就更多億萬富翁。

於是這些國家會出現新的社會階層劃分:上層是極其富有的AI精英,中層是數量相對較少的從事複雜工作的僱員,他們的工作涉及廣泛的技能、大量的戰略性規劃以及創意,下層則是最龐大的社會羣體——無力掙扎的普通民衆。

現在西方很多人提到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向超級企業、超級富豪收稅,然後把錢發給大家,但我覺得這還是不足夠,核心問題是讓那些失業的人,獲得資源和培訓,找到新的工作方向。

比如,敬老院陪護、運動康復師這類以人爲中心的服務型工作,將成爲社會剛需,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要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福祉”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醫護人員的需求缺口將高達1800萬人,這類關懷型職業將成爲AI新經濟運行的基石。

不過也不用過分擔心,如果AI的進步推動了人類的發展和進化,我認爲,屆時會出現新的更能凸顯人類智慧的任務。

很多人警惕技術,是出於擔心被它控制的擔憂,進而懷疑,技術真的能讓我們變得幸福嗎?

比如現代人沉迷於手機,屏幕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因爲很多APP的設計,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根據每個人過去的使用來推送內容,讓我們上癮,從而賺很多錢。

而且元宇宙在5-10年後也會到來,它其實是一個遊戲非常強大的升級版,上癮就會更厲害了。它本身類似XR,囊括了所有的視覺沉浸式體驗,包括VR、AR、MR。讓虛擬和現實融爲一體。

書裏有一篇寫元宇宙遊戲,借用MR(混合現實)技術,可以讓生成的虛擬偶像,逼真自然地在你家裏走動,還能和你交流對視,讓你害羞、臉紅。

考慮到如果真的很多人因爲AI而失業,他們可能就會拿着救濟金,頹廢地進入元宇宙玩遊戲,沉迷在裏面不出來了。

怎麼去跨越這個問題?

這本書最後三個故事都是在談,未來AI能夠對人類的昇華和幸福做出怎樣的貢獻,是我們比較得意的部分。

我真的覺得做AI算法的工程師,不能只是無限讓用戶時長增加,而是讓用戶看的內容同時對他也是有益的,幫助他成爲一個更博學、聰明,或更幸福的人。

只要數據足夠多,他在網上的表現有沒有更博學,是不是感覺更幸福,理論上是可以衡量的。但是這麼複雜的目標函數,我們的科學還不能夠做到。

因爲持久的幸福感非常困難,就像有人中了彩票發了財,也就快樂幾個月,長期的可持續的幸福是什麼?根據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它是來自於自我實現。

這個任務很複雜,但可以拆解。

目前,AI識別人類情感的能力已經超過了人類的平均能力,不僅能夠識別出人們的普通表情(通常持續0.5-4秒),而且能識別出微表情(通常持續0.03秒-1秒)。此外,人在講話時聲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語調的輕重、瞳孔擴張程度也可以用作評估一個人情緒的有效特徵。

到2042年,我們可能仍然無法完全弄清楚,幸福感是如何產生的。但那時的AI解讀人類情感的能力,將進化得非常強大。一些旨在給人類帶來幸福感的AI雛形,也將在那時產生。

坦白說,讓互聯網公司改變單純賺錢的目的,並不容易。

有幾個可能性,比如政策或第三方去評估這些互聯網公司的社會責任感,看它有沒有照顧到用戶的利益,給用戶看虛假新聞、暴力內容等。

還有,更多地探索一個不同的商業模式。只要商業模式是用廣告支撐,互聯網公司就會不斷地讓我們看最多的內容。

但是一旦進入了付費使用模式,公司會更自願地來自律管理內容,就像在美國,很少人會批評Netflixs,只會批評Facebook,因爲Facebook就是要讓你的使用時長變多。

我們創新工場(李開復創辦的國內創業投資機構,深耕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孵化項目的時候,會希望初創公司,真的可以去試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照顧到用戶的真實需求和成長。

對於已有的大公司可能會難一點,因爲做這樣的實驗,收入會有一些損害,但這是未來的必然之路,如果大公司爲了自己的利益長期不做這個事情,會被新的創業公司取代。

在AI時代中,客觀來看,我們進入一個豐饒社會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因爲在未來所有的物品都會變得越來越便宜,AI和機器人可以來做製造,合成生物技術來做材料的發明(例如在實驗室用動物幹細胞合成“人造肉”,與真正肉類具有相同的蛋白質及脂肪成分,甚至味道和口感也一樣),能源也會越來越便宜。

甚至可以期待20年以後,我們人類如果一週只工作15個小時,也可以養活自己,得到溫飽。

但豐饒社會真的一定就會來臨嗎?其實未必。

當我們做每一個產品的價錢都降低了90%,那麼靠這些產品賺錢的公司,真的會把售價也降低80%嗎?還是會想盡辦法讓我們花最高的代價,讓每一個產品賺更多錢。

這種事情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例如,在人類發現了豐富的鑽石資源後,鑽石的價格並沒有因此降低,因爲有壟斷,每年只對外出售一定數量的鑽石,與此同時,商家通過廣告給大衆洗腦,讓人們認定鑽石就是愛情的象徵。

我們正處於一個岔路上,這些科技可以帶來一個豐饒社會,阻止它的就是我們自己的貪婪。

怎樣降低貪婪,有可能需要新商業模式,或者更爲人類着想的CEO,還是政府不讓公司獲得不合理的暴利……這些途徑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們是完全可以達到豐饒社會的。

如果未來新科技帶來了豐饒社會,金錢的意義可以降得很低,如果大家都只想累積錢,那就沒有最好地發展自己的人生。但是我們也必須務實地看到,金錢今天這麼重要,改變可能需要大幾十年、上百年。

我覺得人類最後的結局,無論是一個特別讓人振奮的最好的結局,或者一個最壞的結局,都是人類帶給自己的,也是人類應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