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劉佳 北京報道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作爲“風向標”意義的貨幣政策報告,與一季度相比,更加凸顯央行對“穩物價”的重視。

8月10日,央行在發佈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0.4%,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7%,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保持了物價形勢的穩定。

央行預計,受消費需求復甦回暖、PPI向CPI滯後傳導、新一輪豬肉價格上漲週期開啓、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仍處高位等因素影響,國內結構性通脹壓力可能加大,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今年下半年CPI漲幅將有所上行,中樞較上半年水平抬升,一些月份漲幅可能階段性突破3%,對此要密切關注,加強監測研判,警惕通脹反彈壓力。”央行稱。

對貨幣政策,央行表態,將堅持穩健取向,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兼顧把握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平衡。

CPI個別月份或破3%

高通脹已成爲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挑戰。

6月,美國CPI、歐元區HICP同比分別上漲9.1%和8.6%,各創近40年和有統計以來新高,宏觀政策陷入穩增長與降通脹的兩難局面。

如何客觀研判未來通脹形勢?央行認爲,一方面,從基本面來看,我國具備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短期內我國結構性通脹壓力可能加大,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多重因素交織下物價漲幅可能階段性反彈,對此不能掉以輕心。

央行預計,今年物價漲幅仍將運行在合理區間,有望實現全年CPI平均漲幅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

與此同時,央行亦指出從國內看,諸多因素疊加將驅動通脹中樞階段性抬升,主要壓力來自:一是疫情受控後未來消費復甦回暖,可能推動前期PPI上漲向CPI的傳導加快。二是我國CPI籃子對食品特別是豬肉價格依賴較大,目前新一輪“豬週期”已開啓,可能拉動CPI食品分項漲幅走高。三是我國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品的進口依賴度較高,能源進口成本攀升最終將體現爲國內交通出行、相關產業鏈終端消費品等更廣範圍的價格上漲。

“綜合研判,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國CPI運行中樞較上半年1.7%的水平將有所抬升,一些月份漲幅可能階段性突破3%,結構性通脹壓力加大。”央行強調。

10日當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7月,CPI同比上漲2.7%,漲幅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略有擴大。究其原因,“豬菜共振”是推動食品價格上漲的主因。

而PPI同比上漲4.7%,漲幅較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同比顯著走低。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整體看,預計未來CPI將溫和上升,在部分月份(9月、12月)向上突破3%的概率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標以內。同時,PPI受去年基數影響,以及全球商品價格上漲動能減弱,將繼續保持連續回落態勢。結合CPI與PPI‘一上一下’兩方面綜合考慮,通脹對貨幣政策不構成較大壓力。”

警惕通脹反彈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報告中多次反覆提及“結構性通脹壓力”。

對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這裏可能有兩個含義。

首先“結構性”是指受豬肉價格上漲、前期PPI高增形成對CPI的滯後傳導、以及石油等能源價格還會處於較高水平等因素影響,國內部分消費品價格在下半年可能漲勢偏快,但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會保持平穩;其次,部分消費品價格上漲會推動下半年整體CPI漲幅高於上半年,個別月份會高於3%,但國內整體物價水平仍將處於溫和狀態。

王青判斷,全面高通脹風險不大,一個標誌是下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漲幅難以達到2%(7月爲0.8%),“這意味着海外高通脹正在引起央行高度關注,並且更加重視國內穩物價。”

在談及下一階段政策思路時,央行稱,貨幣政策將堅持穩健取向,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兼顧把握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平衡。“一方面,不斷夯實國內糧食穩產增產、能源市場平穩運行的有利條件,密切關注國內外通脹形勢變化,做好妥善應對;另一方面, 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全年經濟運行實現最好結果。”

“貨幣政策報告提出‘密切關注國內外通脹形勢變化’,這說明對於通脹變化或將採取相機抉擇的做法。”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楊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物價落在容忍範圍內,政策重點仍將落在推動經濟和就業修復的層面;但如果突破容忍範圍,或將對調整貨幣政策形成驅動力量。

西南證券研報認爲,下半年通脹壓力或有所加強,但近期原油等上游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下半年受海外緊縮政策及需求增長放緩等影響,全球通脹或整體回落,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也將有所回落,所以通脹壓力或整體仍處於可控區間,對國內貨幣政策影響相對有限。

但“歸根結底,接下來國內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儘快推動經濟修復,而非美毆經濟體的不計代價壓通脹。”王青表示,這一經濟基本面的關鍵差異決定了下半年國內貨幣政策不會跟隨美聯儲等海外主要央行大幅收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