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監管重拳不斷,這一次槍口瞄準了對沖基金。

在外界擔心私募基金行業正日益成爲系統性風險的源頭之際,SEC正採取更廣泛的措施來提高該行業的透明度。根據10日公佈的一項初步規則,SEC要求對沖基金披露更多有關其成立和投資策略的信息,提高其從大型對沖基金獲得的信息質量。

SEC將公示至少60天來接收反饋意見,隨後SEC可能會修改提案,並在幾個月後進行第二次投票來最終敲定監管規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一計劃最終實施,將成爲十年來對私募基金行業最大的監管行動之一。SEC表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也將考慮調整政策,聯合防範金融系統的潛在風險。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呂昊旻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美國強化對沖基金信息披露要求是必然趨勢。近年來,美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速,管理資產規模不斷擴張,截至2021年二季度,已突破18萬億美元。然而,私募基金長期遊離在金融監管框架之外,行業信息披露不完全,缺乏監管透明度,極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以對沖基金爲典型代表的私募基金行業飽受詬病,暴露了在監管層面對其監管措施的不足,這讓美國SEC再度反思對私募基金的監管政策,並轉而加強對私募基金行業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監管規則修訂,以維護金融系統長期穩定,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SEC要求對沖基金披露更多關鍵信息

根據SEC最新提出的監管規則,對沖基金將要向監管機構披露更多有關其成立和投資策略的信息。

具體來看,SEC將增加對資產淨值至少5億美元的大型對沖基金的報告披露要求,並要求基金及其顧問詳細說明其投資策略和敞口,包括與交易對手方的借貸和融資安排、未平倉頭寸和某些大額頭寸等細節。

另外,SEC還要求大型對沖基金報告其加密貨幣風險敞口。隨着更多傳統金融機構開始投資加密貨幣,加密貨幣的極端波動最終可能會影響其他資產的價格。今年加密貨幣價格的暴跌促使美國監管機構急迫地需要了解數字資產市場的風險。

SEC主席Gary Gensler表示,新規的出現是爲了增加更多有助系統性風險評估的細節。自2010年以來,私人基金規模已經增長了90%,資產價值達到20萬億美元。如果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私人基金部門的規模很可能將超過商業銀行部門。

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是SEC給對沖基金上的第一道“緊箍咒”。今年1月,SEC要求大型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更快速地報告重大虧損和贖回。此外,SEC還在考慮讓對沖基金的收費更加透明。

SEC對對沖基金行業風險的擔憂正日益增長。2020年3月,對沖基金去槓桿化曾導致美國國債市場動盪。此外,在去年的Meme股票熱潮中,對沖基金等機構面臨空頭擠壓,相關風險更是讓SEC的擔憂加劇。

具體來看,呂昊旻舉例稱,2021年3月,美國對沖基金先行者資本(Achegoes Capital)因大量使用金融槓桿導致保證金賬戶鉅額虧損並最終爆倉,引發美股震盪。同年,對沖基金與散戶對電玩遊戲零售商遊戲驛站(GameStop)的多空博弈引爆Meme股大幅波動。

給對沖基金戴上“緊箍咒”

儘管對沖基金行業在2007-2009年金融危機後迅速發展,但監管機構對大量使用槓桿的基金的審查卻沒有跟上。而如今,多年來免於嚴格監管的對沖基金的命運正急劇逆轉,SEC正給對沖基金戴上“緊箍咒”。

呂昊旻告訴記者,縱觀美國金融監管史,金融監管經歷了從加強到放鬆,再到加強的螺旋式發展歷程,即“金融危機→強監管→金融自由化→松監管→金融危機”。相應地,私募基金監管也在松監管與強監管之間交替式演進。

SEC對對沖基金的監管風向由松轉緊,將對私募基金行業發展及其參與主體產生重要影響。呂昊旻分析稱,對於監管機構,系統性風險監測能力會增強。新提案要求提供有關對沖基金所採用的投資策略、交易對手風險以及交易和清算機制的更詳細信息,有利於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FSOC)深入瞭解對沖基金運作和投資策略,有效監測和全面評估私募基金行業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進而對監管政策做出靈活調整。

對於投資者而言,權益保護水平會提升。呂昊旻表示,加強私募基金監管,有利於降低投資者面對的信息不對稱。一方面,私募基金多采取有限合夥制,作爲投資人的有限合夥人不直接參與私募基金的運營和管理,從而導致有限合夥人缺乏對私募基金運作信息的瞭解。另一方面,該提案要求私募基金顧問提供更多基本信息,包括管理資產、退出和贖回權、資產總值和資產淨值、流入和流出、借款和債權人類型、受益所有權和基金業績等信息。通過強化信息披露的範圍和可比性,提供投資者保護水平,維護公平、有序和有效的市場。

與此同時,最新規定也可能是SEC近年來最具爭議性的提案之一,因爲這涉及到了對沖基金公司使用的具體策略。雖然包括PF表上的具體數據不會公開,但監管機構可以將其用於執法行動和評估更廣泛的市場風險。

PF表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引入,是私募基金向SEC披露證券買賣情況的主要方式,具體數據並不會對公衆披露,只作爲監管機構執法行動和評估風險的依據。包括SEC和美聯儲在內的機構使用表格中收集的數據發佈有關私募基金行業的彙總統計數據,並監測可能的泡沫和其他潛在的穩定風險。

反對者認爲,新規要求提交的數據對監管機構來說效用不大,反而帶來數據安全問題,泄露各公司專有的投資策略信息。美國另類投資管理協會和管理基金協會(MFA)等行業組織抗議新規將造成信息重複。MFA首席執行官Bryan Corbett批評稱,SEC應專注於利用好現有信息,而不是一味給基金經理增添負擔。

對於中國而言,美國進一步加強私募基金監管對中國私募基金監管發展也帶來一些啓示。

呂昊旻表示,近年來,中國私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底,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0家,管理基金規模達19.7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約3.8萬億元。但是,私募基金行業仍存在錯綜複雜的集團化運作、資金池運作、利益輸送等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爲,行業風險逐步顯現。中國應考慮將私募基金行業納入宏觀審慎框架,對其信息披露、產品定價、交易對手方監管等方面進行全面監管。同時,對於能夠詳細披露各管理人業務分工,建立完善的合規風控制度,具備良好內部治理和風控體系的私募基金,可給予差異化監管,實現扶優限劣。

(作者:吳斌 編輯:李豔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