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論壇現場 張雨滴 攝

中新網湖州8月15日電(張雨滴)2022年8月15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7週年,也是第八個“湖州生態文明日”。當日,“中國綠色低碳創新大會綠色金融支持竹林碳匯發展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舉行,知名學者、行業專家、金融機構負責人等在現場共同探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

安吉是著名的中國竹鄉,擁有竹林101萬畝,其中毛竹林87萬畝。在這裏,用竹林裏的新鮮空氣換來“真金白金”,並非“天方夜譚”。

2021年12月,安吉在中國首創了縣級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平臺——“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運用數字化改革思路,實現了林地流轉—統一經營—碳匯收儲—平臺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打通了碳匯交易區域市場。

“截至目前,安吉已組建股份制毛竹專業合作社119家,87萬畝毛竹林全部完成流轉,每年可產生碳增匯近70萬噸。”安吉縣委副書記、縣長寧雲說。

安吉堅持“資源從農民手中來、效益回到農民手中去”,大力推行“兩入股三收益”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加快鄉村全面振興、竹農共同富裕。總的來說,就是農戶將竹林資源資產量化入股,從而獲取竹林流轉租金、股份制毛竹專業合作社分紅股金和經營竹林勞動薪金三大收益,真正實現“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

“打開竹林這座‘綠色銀行’的‘致富密碼’,離不開綠色金融這把‘鑰匙’。”安吉縣金融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此次論壇活動,我們將集聚更多智力支撐和金融源頭活水,爲進一步推動竹林碳匯改革提供動力。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表示,在全面實現碳中和的背景下,以金融機構爲端口持續推動經濟和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在‘碳中和’實現路徑中高碳產業轉型及新興低碳產業的商業模式探索中都面臨着收入下降、成本上升、盈利下降,可能產生信用違約、資產減值等風險的情況下,ESG(環境、社會與治理)作爲衡量可持續運營能力的綜合指標可爲金融機構提供有力的投資項目篩選參考、投資產品和服務設計的支撐。”施懿宸說。

浙江省特級專家、竹林碳匯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周國模則提出“碳金融+竹業發展+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打造高質量增匯共富的示範樣板。

“要以竹林碳匯量爲抵押物進行銀行融資,用於竹林培育與增匯經營、林下經濟種植、林區道路整修與經營機械購置、竹產業發展與竹材產品開發。”周國模說,並通過竹林增匯經營、林下種植,打造國家安吉竹產業示範園、竹木加工現代園、竹物流園、竹文創產業中心、竹文化康旅融合體、竹林碳匯科普館等方式發展竹業。

“最後,通過建立碳匯市場化的投融資機制,支持竹產業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關鍵技術的轉型提升,形成竹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實現產業興旺與鄉村振興。”周國模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