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央視網消息:位於吉林省中西部的松原市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近年來,當地依託完善的水利條件和田間管理措施,發展稻蟹綜合種養。眼下,正值水稻成熟的關鍵時期,田中的河蟹也正脫殼成長。今年那裏的水稻長勢如何?稻蟹共生又是怎樣一番景象?總檯記者張傲然此刻正在松原市的一處農田現場,請他來介紹一下現場瞭解到的情況。

總檯記者張傲然: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的一處千畝稻田。從這裏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一株株稻穗隨風搖曳,還能夠感受到陣陣的稻香撲面而來。今年這裏的水稻長勢怎麼樣?我帶大家看一看。水稻長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出穗的數量,像這樣的一撮水稻,在最初插秧的時候只有三四根秧苗,您看經過分櫱出穗,現在已經差不多有20穗,是最初秧苗的五倍左右。當地的農民朋友告訴我,按照目前的長勢,這片稻田今年還會豐收。

眼下,正是水稻的灌漿期,這是水稻成熟的關鍵時期,需要充足的光照。但是在稻田中可以看到有些地方的雜草已經遠遠高出水稻,遮擋住了光線。因爲這裏採用的綠色種植方式,全年不噴灑除草劑,這就需要當地的農民進行人工除草作業。近年來,雜草量正逐年減少,這是因爲除了人工除草,還有一羣小傢伙也在幫忙。

在水田中我們能看見大小與紐扣相近的小螃蟹,人們也叫它扣蟹,這就是當地的稻蟹綜合種養模式。每年六月份,將蟹苗放入稻田中,一年之後長成這樣的扣蟹,再過一年會長成河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閘蟹。這種種養模式有什麼好處,這麼看可能不直觀,我們爲大家還原一下稻蟹共生的現場。

您看在這個小環境當中,能看到小的扣蟹和大的河蟹,一年時間體積有非常明顯的變化。水稻可以爲河蟹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隱蔽的空間可以幫助它們躲避敵害生物。同時,這些河蟹以水中的動植物爲食,可以幫助清除田中的雜草和害蟲,這就是我們剛纔提到的雜草逐年變少的原因。

您看這些小傢伙在田中跑來跑去,正好可以爲水稻鬆土,同時它們的排泄物還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可以說水稻與河蟹就是一對完美的“黃金搭檔”。這些河蟹是水稻的“天然監測官”,使用化肥和農藥會危害河蟹健康,這也就意味着稻蟹綜合種養的模式全程不施化肥,不灑農藥,這也保證了大米的綠色品質。除了收穫大米,像這樣的一畝水田中能產出50斤左右的河蟹,稻蟹雙收可以讓每畝增收1000元。

綠色種植方式帶給這裏的不僅是增加農民收入這麼簡單。您看我手中的這張照片,就是五年前在這塊土地上拍攝的,從照片中能夠看到這片土地當年是白花花的一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鹽鹼地,一直以來被視爲不利於農作物生長。五年過去了,可以看到我所站的這塊沒有種植水稻的田埂,土壤依然呈白色,完全是板結的狀態,而我旁邊種植水稻的土壤無論是從顏色還是形態上都有了明顯的變化,我們來測量一下土壤的PH值,基本接近正常土壤的鹽鹼度。其中一個原因是這裏種植的是耐鹽鹼水稻品種,本身就具有改良鹼性土壤的作用。另一個原因還是這羣小螃蟹,它們從幼苗到成蟹要經過6—8次的脫殼,脫下的殼與每年秋收後的秸稈是天然的有機肥料,留在田中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從而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截至目前,吉林省共治理鹽鹼地近210萬畝,除水稻外目前還有多個種植品種在吉林西部的鹽鹼區域示範種植。可以說,稻蟹共生的和諧場面不僅增加了農民朋友的收入,更讓昔日的鹽鹼地變成如今的“米糧川”,成爲糧食產量新的增長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