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隨着三星“掌門人”被特赦,韓國應對經濟危機的做法備受外界關注。

8月12日,韓國政府宣佈2022年“光復節”特赦名單。其中,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因服刑期已滿獲“復權”,即解除對其就業限制等規定。本月16日,有報道稱李在鎔已於15日正式復職,而三星內部也正在討論其迴歸經營一線的時間和相關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此次同在特赦名單的還有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對於此次赦免,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是以促進民生和經濟復甦爲重要考量依據。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學者薛晨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尹錫悅政府上臺以來的首次特赦,也是契合當前新政府經濟面臨的困難,不僅是要解除對三星掌舵人李在鎔的從業限制,還可以看到,此次被列入特赦名單的都是韓國經濟界的領袖人物,可見政府還是爲了緊緊抓住經濟界。

韓國央行數據顯示,韓國今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7%。雖然環比仍錄得增長,但增長態勢仍然偏弱。與此同時,韓國貿易逆差有所擴大,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也飆升至24年高位。

韓國銀行經濟統計局負責人也表示,當前韓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物價上漲、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勢頭放緩、疫情反彈、外貿環境不確定等因素可能制約韓國下半年經濟增長。

韓國政府選擇在這個時機進行特赦,還有哪些用意?三星掌舵人李在鎔的復職,又會在韓國經濟界發揮怎樣的作用?

三星成韓國經濟復甦關鍵?

此番李在鎔被特赦,可以說是意料之內的事。

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首爾國立大學市場與政府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樸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着尹錫悅政府支持率的持續下跌,通過赦免李在鎔可以體現他在改善經濟和民生上的意願,而且,在李在鎔剛入獄時韓國民衆和各大主流媒體已紛紛預測政府會進行特赦。

據悉,7月四家民意調查機構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7%的受訪者支持赦免三星領導人。

“這說明了當民衆要考慮自己的生存和就業時,人們往往會忽略公平和規則,並表現出崇尚競爭力的一面,因此更注重效率,即傾向‘把蛋糕做大’。”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尤其是韓國是一個依靠創新企業家精神走出經濟週期的國家,此時更需要領導力。

當前,韓國經濟面臨不少風險。

7月26日,韓國銀行發佈的初步估測數據顯示,韓國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7%,同比增長2.9%。雖然GDP仍保持增長,但這已是韓國今年連續第二個季度呈現弱增長。基於當前的高物價、高通脹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韓國經濟增速從2.5%下調至2.3%。

韓國整體經濟呈現低增長態勢,並且國內的貿易逆差也在不斷擴大。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數據,今年上半年出口額爲35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6%,以歷年半年度數據爲基準,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同時,由於全球物價上漲和原材料價格暴漲,韓國進口同比劇增26.2%,貿易收支逆差創下了歷史最大值。

讓韓國擔憂的,還有日益高企的通脹。從去年開始,韓國已經歷經六次加息,但通脹壓力並未見緩和。7月,韓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漲6.3%,高於6月的6%,創下1998年11月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紀錄。有見及此,韓國央行也預計會進一步加息。

在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李家成看來,韓國外向型經濟的特徵,導致了它輸入型通脹壓力不斷上升。他表示:“外向型經濟的特徵,導致韓國對海外資源依賴度大。俄烏衝突之下,原材料價格暴漲,韓國物價上行壓力增加,自然也會影響到其‘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的表現,目前貿易方面逆差不斷擴大。”

由於韓國國內的通脹是因輸入型通脹而起,這就決定了韓國不可能通過貨幣政策來解決物價上漲的問題。

孫立堅向記者表示,在過去20年的發展中,韓國走向全球化的商業模式更加大膽激進,日益提升的開放程度和貿易依存度,讓韓國在疫情和美國施壓的背景下壓力增大;另一方面,現在的輸入型通脹是因美國需求疲軟、訂單缺乏,導致輸入型通脹無法轉嫁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還要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將是火上澆油。”孫立堅進一步表示,此時,就需要韓國企業加入,去解決韓國國內結構失衡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星集團自然被寄予厚望。孫立堅向記者表示,韓國當前因受到美國壓力要在供應鏈上做出調整,此時更加需要三星的掌門人重新站出來,“韓國經濟下行,而支撐其經濟復甦的主要是三星的支柱業務,因爲三星在半導體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數字經濟產業的底層技術和應用渠道方面,都有極強的優勢。而且,像三星這種數字密集型產業,更加講求領導力,以此來定位未來的發展方向。”

韓國產業創新性減退

韓國政府爲三星的進一步發展鋪平道路。但如今韓國的焦慮,僅靠三星或許還不足以解決。

韓國的發展困境,首先體現在其經濟增長率下滑。“在2000年以後,韓國GDP增長率每隔五年平均下降了1%。”樸龍向記者表示,國家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和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導致了社會階層的進一步固化。另一方面,他認爲韓國製造業競爭力的下滑,產業結構的失衡以及財閥經濟力的壟斷帶來科技創新不足,使韓國發展遭遇瓶頸。

創新能力爲何如此重要,關鍵在於韓國國內所發展的標誌性產業。當中,以半導體產業最具代表性。

多年來,在韓國政府大力支持下,三星電子、SK集團等大型企業紛紛斥巨資入局半導體領域,併成功在此領域擁有一席之地。美國半導體協會和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調查顯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總額中,美國以54%排名第一,韓國以22%位居第二。2021年韓國半導體出口1280億美元,佔總出口額的20%,同期韓國半導體設備投資55.4萬億韓元,佔韓國製造業設備投資的55.3%。

韓國半導體產業雖然強大,發展卻並不平衡,特別是在半導體工程的第一階段——無晶圓廠(Fabless)領域,韓國所佔份額僅爲1%,佔比落後於美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

此外,近期在半導體銷售方面,韓國也遭遇難題。據韓國關稅廳數據,8月前10天韓國貨物貿易出口157億美元,同比增長23.2%,但半導體產品出口則同比下降5.1%。半導體出口放緩的同時,銷售也面臨停滯。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6月半導體庫存同比增長79.8%,創六年多以來最大增幅,加劇了人們對推動該國經濟增長的出口前景的擔憂。

“韓國在原本優勢產業上的競爭壓力正不斷加大。”薛晨向記者表示,在半導體領域,韓國在4納米和5納米的先進製程中出現了良率不佳的問題,導致三星的優勢客戶被臺積電搶走。

薛晨表示,三星正因在先進製程上遭受比較大的挫折,才急着宣佈量產3納米制程芯片。另一方面,從市場佔有率來看,在2021年的全球代工市場,臺積電市場份額爲59.5%,在7納米/5納米細分市場幾乎完全佔據主導地位,三星排名第二,相較之下,三星在全球代工市場的份額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

韓國在半導體領域競爭力有所減退,而它的另一個優勢產業——造船業,也面臨着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

7月6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韓國造船企業2022年上半年接單量爲979萬CGT,佔全球訂單總量2153萬CGT的45.5%,中國以935萬CGT,即43%佔比的訂單量緊隨其後。

李家成認爲,從造船業訂單量來看,近年來市場份額表現爲“中韓交替”的特徵。他表示,雖然韓國造船業獲得不少訂單,但面臨的問題是,造船業務工人員比較少,能否按時完成訂單還是未知數,再加上之前韓國國內排名第三的船企大宇造船的罷工事件,造船業的生產力恐怕會被打斷。韓國離岸工程與造船業協會的數據也顯示,韓國造船業從業人員目前僅爲9萬人左右,還不到高峯期2014年的一半,目前造船業人員缺口在2萬-3萬人左右。

薛晨表示,韓國半導體、電子產業、造船業都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可以說,韓國的競爭壓力和產業焦慮都進一步上升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產業規劃。如在芯片投資方面,韓國政府將在截至2026年的5年裏完成340萬億韓元的芯片投資,另外在2030年實現半導體制造產業鏈中一半的原材料、部件和設備在本土採購。

韓國針對芯片產業的戰略,可以說是契合三星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展規劃。“從韓國三星在美國建廠的舉動來看,三星的新增產能還是有所轉向,從韓國政府的角度來說,韓國對芯片產業的規劃,即對產業補貼的規劃,也是希望把三星最先進的核心加工業留在韓國。”薛晨認爲,全球半導體加工業近三分之二的產能集中在東亞。儘管當前美國希望半導體產業鏈重新佈局,但短期內難以撼動東亞作爲半導體加工製造業中心的地位。

就目前韓國產業的發展態勢而言,多位受訪專家認爲,韓國將不得不進一步依賴三星。

薛晨表示,韓國本身資源匱乏,沒有較強的自然資源稟賦,若要維持發達經濟體的優勢,關鍵取決於在產業上的創新能力,因此保持科技創新能力對該國的發展至關重要。他舉例稱,當前,在專用芯片和SoC芯片的製造方面,韓國目前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依賴於三星,而且這種依賴性會進一步上升。

“韓國的國家戰略其實是根據三星的規劃量身定造的。”孫立堅直言,雖說三星在多個渠道都有領先的發展,但當前資源配置已經接近飽和,因此當前三星要進行抉擇,實施多元化產業鏈,將自身的優勢聚焦在更加強勢的產業上。

(作者:胡慧茵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