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8月17日,美聯儲發佈了7月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要,根據會議紀要公佈的內容,美聯儲加息速度很可能放緩,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將維持在2.25%至2.5%之間。

會議紀要稱,許多委員們認爲,美聯儲仍有必要收緊貨幣政策,但加息步伐將在某個時候放緩。與會者一致認爲,“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通脹壓力正在減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問題。

在最新的會議紀要中,美聯儲也繼續強調基於數據來決定加息的速率,而在9月中旬的下一次議息會議前,市場至少還能看到8月的CPI和就業數據。

北京時間8月18日,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道指跌0.5%報33980.32點,終結連續五日上漲的勢頭,標普500指數跌0.72%報4274.04點,納指跌1.25%報12938.12點。波音跌2.85%。萬得美國TAMAMA科技指數跌0.59%,臉書跌2.57%,特斯拉跌0.84%。中概股多數下跌,思享無限跌31.05%,中陽金融跌13.38%。

面面俱到

這份會議紀要展現了面面俱到的特質。

文件中寫道,隨着通脹持續高於委員會的目標,與會者判斷推進政策利率進入限制性區間,是實現美聯儲法定職責所需要的。但隨着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在評估累加的政策對經濟活動和通脹影響的同時,到某個時間點放慢加息速度將會變得合適。

一些委員們指出,當政策利率達到足夠的限制性水平後,應當維持在那個位置一段時間,來確保通脹處於迴歸2%政策目標的道路上。

美聯儲官員們警告稱,一旦公衆開始質疑美聯儲充分調整政策立場的決心,高通脹將會有變得根深蒂固的風險,後續恢復價格穩定所需的經濟代價也會因此升高。

而令風險資產多頭感到興奮的是,美聯儲在這份會議紀要中提及,鑑於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本質,以及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滯後性,眼下同樣存在美聯儲過度收緊貨幣政策的風險。據悉,這也是美聯儲今年以來首次提及“過度緊縮”的風險。

經濟衰退風險居高不下

多名經濟學家認爲,美國經濟出現惡化趨勢。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0.9%,連續兩個季度萎縮,構成通常意義上的技術性衰退。美國亞特蘭大聯儲16日公佈最新GDP預測顯示,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速爲1.81%,較8月10日預計的2.45%再度大幅下調0.64個百分點。

對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情緒也在不斷升溫。據報道,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美國人擔心經濟衰退即將到來,六成美國人表示有時會無法負擔日常開支,還有五成美國人擔心會失去工作。

在通脹預期高企和經濟惡化加劇的背景下,美聯儲在利率決策方面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在今年6月和7月的貨幣政策例會上,美聯儲接連加息75個基點,今年以來已四次加息,爲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大幅度的集中加息。連續大幅加息,凸顯美聯儲前期行動緩慢、如今只能加快控制通脹的被動局面。

目前,美聯儲加息給經濟帶來的影響已日益顯現。但觀察人士認爲,美國核心通脹仍在高位徘徊,通脹回落尚需時日,美聯儲仍有必要繼續加息,短期內較難放緩緊縮步伐。

新法案難解高通脹

美國總統拜登16日簽署《通脹削減法案》。該法案涉及稅收、醫療、氣候等方面,雖以抗擊通脹爲名,但實際作用受到多方質疑。分析人士認爲,出臺該法案是民主黨爲中期選舉拉票之舉,很難真正緩解美國當前高通脹困境。

然而,美國國內對該法案緩解通脹的實質效果總體看淡,主要有兩類觀點。

一類觀點是法案或一定程度上緩解通脹,但短期效果遠不及預期。民主黨元老、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認爲,法案在及時緩解工薪家庭壓力方面力度不夠,比如解決“天價藥”問題。法案雖賦予聯邦醫療保險機構與藥企直接談判處方藥價格的權力,但要到2026年才生效,而且一開始只涉及10種藥物。

另一類觀點是法案部分內容可能產生進一步助推通脹的反作用。福克斯新聞網日前報道,200多名經濟學家聯名致信國會稱,政府支出計劃將通過拉動需求而帶來通脹壓力,而供給側增稅將抑制投資,進而壓縮供給,阻礙供應鏈修復,進而加劇通脹。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表示,該法案意味着更高的稅、更貴的能源賬單。衆議院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認爲,不能通過徵稅和增加財政支出擺脫通脹危機。

美國廣播公司和益普索集團日前公佈的聯合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爲美國經濟正在惡化,這一比例達到2008年以來最高;通脹是美國民衆最關注的經濟議題之一,而美國人對拜登政府經濟政策效果的評判呈“壓倒性”負面。(來源:財聯社、新華社、經濟參考報;整理:李雲鵬)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