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撰文 | 神樂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上週,走紅近兩年時間、坐擁 4300 萬粉絲的抖音大號——“瘋產姐妹”宣佈“分手”。據悉,其賬號疑似交由一直負責幕後創作的“張小花”打理,至於出鏡的“邵雨軒”則另開新號,用各自的方式去記錄生活了。

相比其它網紅搭檔、創作組合,不籤公司、不加入公會的“瘋產姐妹”被許多網友視爲行業內的一股清流,很多網友都爲“瘋產姐妹”的解散倍感惋惜。或許因爲其不隸屬於任何商業機構,分道揚鑣時也顯得體面有加。

在“瘋產姐妹”宣佈解散之後,有媒體報道,另一對昔日的網紅搭檔“浪胃仙”與“遊絮”的官司,也將於今年9月中開庭。而“浪胃仙”與“遊絮”間的“爭戰”最早可追溯到今年3月,曾在網絡上掀起過軒然大波。

同樣,臺前幕後鬧“分家”的,還有紅極一時的“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早在2020年,負責出鏡的“富人”朱一旦,傳出與負責導演、配音工作的張策徹底“分手”。

不管“分手”時是否體面,一組又一組的網紅搭檔、創作組合,相繼在小有名氣之後分道揚鑣。雖說此情此景在歌壇常見,但是在網紅圈如此密集地出現,不禁讓人感慨,在網紅經濟的世界裏,拍檔真的也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嗎?

好網紅離不開好“幕後”

不瞭解網紅行業運作模式的人,對這些現象難免會有疑惑:難道創作大號不都是鐵打的網紅,流水的團隊麼?

這希望網紅組合臺前幕後鬧“分家”,不應該是家常便飯的事嗎,爲何能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呢?

事實上,無論是“瘋產姐妹”這種不籤公司、不入“公會”的草根網紅搭檔,還是由專業機構孵化的創作組合,大部分是以“小團體制”運作的,即臺前網紅 IP 與幕後主創人員合作,關係相對穩固。

“但要找到合適的人來做搭檔,一同從0到1撐起一個內容賬號,真的不容易。”阿朱是廣州一家MCN簽約網紅,談到這個話題也頗有感慨。她目前主要創作、輸出的內容,是單人情景喜劇,目前主要的分發陣地是抖音與B站等平臺。

目前,阿朱全網的賬號已經擁有將近200萬的粉絲,算是小有成就。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阿朱與現在的幕後策劃“大仙貝”搭成組合,是在半年前才穩定下來的,“跟她一起搭檔工作之前,我一年內曾換了四位策劃人員。”

阿朱告訴懂懂筆記,一百個網紅,有一百種風格;一千個主創、策劃人員,也有一千種創作的調性。

“如果策劃人員所創作的腳本,調性不符合網紅的風格,最終產出的短視頻內容,往往也會因爲網紅的尬演而顯得矯揉造作。”

反之,爲了遷就網紅的表演風格,幕後主創一味迎合去創作腳本的話,難免會限制創意,讓好的點子胎死腹中。因此,對不少起步階段的網紅而言,遇到好的主創、幕後搭檔,一起燒腦、一起熬夜,工作上能事半功倍。

“但並不是說,遇到對的人,立馬就可以搭檔幹活,還是需要經過磨合的。”阿朱坦言,她與搭檔在內容創作、風格演繹上的磨合,足足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只不過,大家有相同的價值觀,也肯爲對方讓一步,合作自然也順了。”

聊及“瘋產姐妹”解散一事,阿朱感到十分惋惜。

畢竟,獨立的網紅搭檔、創作組合絕大部分是朋友、閨蜜,相比由簽約機構所“分配”的幕後主創人員,朋友、閨蜜之間更瞭解彼此風格、喜好,在磨合上省心許多。

對此她也透露,行業內經常有“匹配”不到好主創的網紅,會將自己的好友、閨蜜,介紹給簽約的機構,希望其能入職機構與自己“搭夥”幹活,一起進行創作,“但出於管理風險的考量,機構通常不會允許網紅用人唯親。”

可見,出鏡的網紅作爲“拋頭露臉”的可視化IP一向備受網友、粉絲關注。但一個內容賬號的成功走紅,除了網紅IP之外,幕後的主創人員、策劃人員,自然也至關重要 。

既然網紅與幕後搭檔相對固定,又是命運共同體,爲什麼還會頻頻鬧“分手”?

網紅組合、創作搭檔出現“不和”,爲何常常發生在走紅後?

分道揚鑣後的網紅組合,又能否實現“單飛勝於拍檔”的結果?

再鐵的搭檔也躲不開“利益”

“網紅組合分道揚鑣,說到底是人性與利益難以平衡。”

趙琦(化名)原是杭州餘杭一家MCN的幕後主創人員,在公司“小團體制”自負盈虧的運作模式之下,她負責一位“百萬級”網紅的視頻腳本撰寫工作。

去年年底,她因忍受不了“小團體”的紛爭,憤而選擇離職,轉型營銷策劃。

趙琦說,在人性和利益的趨勢下,很多搭檔、團隊、組合、夥伴的合作關係,都會在項目最順利、最高光的時刻,分崩離析。而網紅行業,更將這種利益糾葛無限放大。

“網紅與幕後團隊,在不出名的時候是互相依賴、互相扶持的關係,然而,一旦走紅,大量流量蜂擁而至,別說出身草根的網紅,即便是歌手明星,都很容易在聚光燈下迷失,甚至膨脹。”

趙琦告訴懂懂筆記,有許多網紅在賬號擁有幾百萬粉絲、小有名氣了之後,都會自以爲是,認爲IP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自己犧牲尊嚴“拋頭露臉”的功勞,更有甚者會在日後的工作中,輕視幕後人員的付出。

那麼, IP走紅之後,作爲搭檔工作的另一方——幕後主創的心態,是不毫無問題呢?作爲曾經的主創人員,她並不這麼認爲。畢竟,在不少幕後主創的眼裏,沒有優質的內容腳本,網紅怎麼可能大紅大紫。

“以前主創怎麼寫,網紅怎麼演,有點名氣之後,網紅往往會介入創作。”至於以前“共患難”時,好脾氣、好說話的幕後策劃,也因爲心裏不平衡,拒絕溝通、爭奪利益、惡言相向。

有了觀點上的不合,再理解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似乎要簡單許多,趙琦說,由於網紅、主創搭檔雙方都認爲,IP之所以能走紅,完全都是自己一方的功勞,所以在利益分配上,都主張多拿。

一旦在利益分配上糾纏不清,最終往往會成爲壓垮“小團體”導致網紅組合分道揚鑣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網紅IP“浪胃仙”的糾紛事件中,負責幕後工作的“遊絮”就曾着重提及“絕大部分的收入”都給了網紅的矛盾。

有行業相關人士猜測,不管“瘋產姐妹”還是“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臺前幕後最終“分手”的原因,或多或少與貢獻值劃定、賬號利益分配相關,畢竟面對着千萬粉絲、百萬收入,但凡是個人都難免心動。

“有時候,見到網紅和幕後團隊鬧彆扭,一部分MCN會爲了避免矛盾激化,同時出於利益考量,讓網紅另組團隊,圈住原有流量,讓主創重新孵化新的網紅,重新挖掘新的流量,試圖讓1+1>2。”

趙琦認爲,拆散網紅組合、固有的“小團體”完全是兩敗俱傷的做法,其中“朱一旦”或許是最好的例子。

在與幕後主創張策“分手”之後,“朱一旦”遭粉絲吐槽“沒那味了”,並且瘋狂掉粉,而“單飛”的張策,如今也是不溫不火。

很顯然,走紅之後的網紅組合,容易因爲觀點不合、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而導致解散。兩個人都認爲是“自己的功勞”,臺前幕後鬧不和,但是“單飛”之後的內容創作方面,效果並不比之前更好,甚至難以重拾昔日輝煌。

“固若金湯”的組合難出現

“一個網紅能與團隊搭檔超過三年,就算很不錯了的了。”

張海辰(化名)是台州一家網紅孵化機構的負責人。她告訴懂懂筆記,機構主要從事網紅達人、內容團隊孵化、經紀業務,這幾年簽約的網紅團隊因利益的糾紛,走向解散。

由於大部分網紅孵化機構的盈利模式,是在網紅與企業、合作帶貨的過程中抽取一定比例的銷售佣金。因此,簽約網紅與所屬團隊鬧掰了、分道揚鑣,孵化機構自然也會有損失。

網紅與團隊動不動鬧掰、散夥,也成了許多MCN頭疼的問題。張海辰覺得,倘若網紅、幕後主創屬於同一個利益共同體,後續自然不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公司都是挑‘情侶檔’網紅孵化。”

畢竟,相比由孵化機構、MCN隨意“撮合”的網紅、幕後團隊,“情侶檔”網紅組合或擁有相近、甚至是相同的利益取向,一旦利益取向相同,即便創意、觀點上有些許的出入,也會爲了利益彼此讓步。

然而,當她堅定地認爲“情侶檔”網紅“固若金湯”時,公司孵化的幾對“情侶檔”網紅卻相繼在工作上鬧掰、生活中分手,矛盾仍是利益分配的問題,“最極端的一對組合,只因爲‘創業補貼’分配不均,決定散夥分手。

儘管聽上去相當不可思議,但近幾年,行業裏宣佈分手、散夥的“情侶檔”網紅,其實並不少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2019年靠情景短視頻一炮而紅,最後與演員“肥仔”假戲真做的“曼曼今天遲到了嗎”。

“即便假設利益分配好了,但情侶網紅性格不合分手,結果也還是散夥。”張海辰略顯無奈地說,就連“情侶檔”網紅的“合作關係”都是如此不堪一擊。更何況是“閨蜜檔”、“兄弟檔”。

由於最近網紅“夫妻檔”“彩虹夫婦”因自曝戰績,快速躥紅網絡。因此,有同事打趣說,不僅是利益共同體,更是家庭共同體的網紅“夫妻檔”,才能避免分手、散夥。

“但網紅圈兩口子離婚、互撕的,之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MCN不敢賭。”爲了避免網紅搭檔散夥,給孵化器、MCN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張海辰透露,不少機構都開始通過合約,給網紅搭檔劃定彼此權責。

畢竟,在利益面前,在明亮的聚光燈下,任何“情感紐帶”都起不了作用,只有“白紙黑字”才能平衡合作多方的利益。

歌壇如此,娛樂圈如此,網紅經濟同樣如此。在搭檔初期沒有約定利益分配、達成發展共識的網紅組合,註定只能共患難、無法共富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