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工網

安友仲,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重症醫學學系主任。在國家援鄂醫療隊任北大醫學武漢前線醫療隊專家組組長。兼任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重症醫學與器官支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分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副主委。先後榮獲北京市“抗擊SARS先進個人”、北京市“首都健康衛士”、“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0榮耀醫者-專科精英獎”、“北京榜樣”候選人等獎勵。

“重症醫學專業,從誕生的第一天,就註定了與災難、疫情和臨牀醫療生命支持與救治的密不可分,就註定了從事這個專業的醫護工作者的責無旁貸。”自踏上醫學這條道路起,安友仲的生活便被奉獻和奔波填滿,年近花甲,他依然滿腹豪情。肩上,是家國安危的重任,是無數百姓們的信任,是重症患者生的希望,這是安友仲“仁心精術爲良醫”的責任。

臨危受命 悉心指導 掌舵危重新冠救治

作爲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專家,抗擊SARS、汶川救援、雅安救援、H1N1防控、新冠疫情防控……在國家重大疫情或災難之時,都會出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主任安友仲教授的身影。過去數十年,他衝鋒在前,爲患者撐起一片天;這一次,他依然堅守在第一線,100 多個日日夜夜, 安友仲都在爲着疫情防控、國家診療方案制定、重症病人治療而奔走。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安友仲教授就高度關注疫情進展和救治情況,多次在各種場合呼籲“傳染病專家和重症醫學專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搶救病人。抵達武漢後,安友仲主任最快速度瞭解全部患者病情,並進入隔離病房逐一查房。密不透氣的厚重防護服,對於年輕醫護人員來說都是對身體和生理的考驗,對於年近60歲的安主任來說,更是一種極限挑戰。但他喜歡跟患者牀邊交流,不僅解答他們對病情的疑問,科普一些小知識,還詢問生活方面的困難,他細心的話語,溫暖了患者,也改變了原本沉重壓抑的病房氣氛。他的細心的話語,溫暖了患者,安慰了患者,讓患者眼中有了亮光,心中有了希望!

每次查房,從器官功能支持、氧療與呼吸支持、循環監測與支持、營養支持等細節方面進一步優化救治方案,給全隊的診治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安友仲主任帶領團隊從支持治療、水電平衡、基礎疾病治療、腸內營養與血糖血脂監測、糖皮質激素用量和時間等細節入手;仔細斟酌包括氧合、心率等器官功能評估的臨牀預警指標、病情惡化指標需要;嚴格執行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無創或有創正壓通氣的規範管理,同時增強醫療隊協同性,針對基礎疾病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治療原發病和累及特定器官的疾病,會最大程度發揮多學科協作優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贏得了這場戰鬥,2020年4月4日,獨立管理的重症病區“清零”,圓滿完成援鄂醫療任務。“老夫聊發少年狂,赴漢口,跨長江。醫亦凡人,匹夫盡責滅疫狼。”安友仲馳援武漢登機前,曾賦詩表達自己的信念和決心。他沒有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和醫療隊員們圓滿完成了武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凱旋而歸。返京路上,他再次賦詩:江城月已三度圓,棉衣入箱易短衫,曾經霜雪悽風慘,更信春雨山花繁。

苦心鑽研 奮鬥不止 仁心精術即爲良醫

如果沒有做一名醫生,安友仲教授很可能會成爲一名作家,或是一名哲學系教授。曾是當地高考語文單科狀元的他,從醫三十餘年,對生活睿智敏感,對知識廣博積累,不僅思維縝密,更是腹有詩書。受益於大學研習哲學,多年的重症醫學臨牀經驗,讓安友仲教授對醫學本質有着更多思考。

“很多人說我是醫生裏的哲學家、是西醫裏的中醫。其實醫學是科學,更是思考與認識人體自身的哲學。我們不僅要把患者看成一個整體去認識、調理,更要扶正與祛邪兼顧,對‘症’支持與對‘因’治療兼顧,全方位而又個體化地實施多器官功能支持。無論中醫西醫、無論全科專科,唯有救人才是我們最終追求的目的。” 豐富的經驗、淵博的學識、豁達的胸襟,讓安友仲教授在重症醫學領域獨樹一幟。他作爲牽頭專家制定了《中國重症加強質量病房患者鎮痛和鎮靜治療指導意見(2006)》,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中國成人ICU鎮痛和鎮靜治療指南》,爲中國重症醫學鎮痛鎮靜領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提出了“無監測 勿鎮靜”、“鎮痛是鎮靜的基礎”等先進理念。在重症營養領域,一直強調腸道菌羣的重要性,提出了“先喂菌 後喂人”等理念。近年來還一直致力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機制研究,發現腺苷受體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對生命的敬畏、對醫學的思考,讓年近花甲的安友仲教授更憑添使命感。在安友仲主任帶領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在急危重症疾病臨牀診治及研究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爲重症醫學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及京津冀重症醫學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做出重要貢獻。

奉命於病難之間,受任於疫虐之際,白衣爲袍,使命在肩,凡爲醫者,俠之大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