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司長劉斌日前在《中國金融》撰文稱,進入新發展階段,外匯局將立足經常項目收支基本平衡的新形勢,以服務實體和便利民生爲動力,持續提升經常項目便利化水平,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助力涉外經濟高質量發展。

劉斌表示,近年來,隨着我國對外開放進程不斷推進,對外貿易呈現出市場主體多元化、交易方式網絡化、貿易模式非標準化等新特點。外匯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創新作爲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建設貿易強國的第一動力,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釋放市場活力與創造力,爲新發展格局提供新動能。

在服務重點區域開放創新方面,外匯局積極支持重點區域高水平便利化政策先行先試,積累有益經驗,更好地服務對外開放戰略。其中,圍繞推進重點區域高水平開放,外匯局結合區域定位和國際貿易發展特點,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寧波北侖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的部分地區,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實施按展業原則自主辦理資金收付、實現軋差淨額結算等經常項下資金結算便利化舉措,助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關於助力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外匯局圍繞國家經濟發展重點任務,引領企業完善市場佈局、優化資源配置、深化資金融通,優化我國引才引智環境,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比如,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建設,助力境內承包工程企業“走出去”。承包工程企業可對境外項目資金進行集中統一管理,資金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6月末,我國承包工程企業已實現50個境外項目、61億美元的集中調配。此外,服務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助推大宗商品等資源有效配置。同時,優化期貨交易所實物交割貨款結算,促進市場開放路徑多元化。

在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方面,外匯局針對外貿新業態“小額、高頻、電子化”等特點,遵循“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主動探索和完善適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管理思路和服務體系,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和貿易強國建設,涉及拓寬結算渠道、降低經營成本、服務小微主體等。其中,由於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小微主體日益活躍,逐漸成爲外貿新業態的重要參與者,外匯局積極出臺針對性便利化舉措,爲小微主體提供更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政策環境,包括年涉外收支20萬美元以下的小微跨境電商無需名錄登記,全國95%以上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因此受益;支持個體工商戶通過個人外匯賬戶辦理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項下外匯結算,促進貿易新業態結算合規便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