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星暉

來源/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

每到新版本更新前,《原神》玩家大竹心中都會升騰起一種異樣的警惕感。

這時候,平日裏沉迷於刷新UP主動態的她會剋制自己,連官博都不敢看得太勤,生怕被“相關推薦”襲擊。讓大竹如此提防的,是玩家們常掛在嘴邊的《原神》“內鬼”。

所謂“內鬼”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借用了“潛伏提供情報”的本意,在《原神》圈子裏特指那些非官方途徑的內容曝光者。“內鬼”們總能領先普通玩家一步,提前知悉遊戲動向,並通過披露信息的方式吸引目光。

有的玩家喜歡內鬼的存在,甚至主動“蹲守”最新情報,但也有玩家覺得反感,他們並不願意被劇透,比如生怕“內鬼跳臉”的大竹。這種分歧有時會演變爲罵戰,有的人敦促官方處理內鬼,有的人則贊之爲“幫大家規劃卡池的孤勇者”。

在《原神》須彌篇章開啓前,接連發生的角色泄露事件再度引燃了話題。一次次的爆料、追捧和聲討之中,“內鬼”、玩家與廠商共同上演着一場賽博時代的貓鼠遊戲。

“內鬼”從哪裏來?

儘管大竹如此小心翼翼,但《原神》3.0上線前夕,她還是中招了。

當時《千朵玫瑰帶來的黎明》官方預告還未正式發佈,大竹卻已經在B站見到了各式各樣“聳人聽聞”的標題。它們散佈在主播整活的下方推薦欄,爭先恐後的爆料力度宛如軍備競賽。

更糟糕的是,儘管大竹沒有點進這些內鬼視頻,但光是封面就已經抖出了足夠的猛料。在這種防不勝防的狀態下,《原神》須彌地區正式開啓的數週之前,大竹便被動看到了所謂的“全家福”——大版本主要的卡池角色站成了一排,畫質草率到了粗暴的地步。

流傳到包漿的《原神》須彌全家福

事實上,人們已經數不清楚這是《原神》“內鬼”們的第幾次演出。新時裝、新地圖、新BOSS、新武器、節日版本、角色復刻……這些都是“內鬼”們的爆料目標。

那麼,《原神》“內鬼”究竟從何而來?

首先,從情報來源上看,“內鬼”主要分爲兩類。

一部分是遊戲界常見的“舅舅黨”,其含義是指通過在廠商任職的親屬獲得內幕信息,後來多指遊戲製作團隊的內部泄露源。“舅舅黨”廣泛分佈於各類遊戲,從網遊到單機大作都不乏他們的身影。但通常來說,“舅舅黨”的爆料往往是偶發而非系統的,爆料內容只是單點而非全局。

另一部分主流“內鬼”的信息源頭是遊戲測試服,這也是《原神》之爆料能如此具體的關鍵原因。要知道,測試服流出的數據規模可不是舅舅黨能相提並論的,再輔以解包等特殊手段,測試服內鬼的爆料無疑會更具體更詳細。

當然,參與測試的玩家一定會受到廠商保密條款的約束,泄密行動其實是一種冒險。而內鬼之所以甘冒被抓的風險,還是因爲爆料這件事有利可圖。

毋庸置疑,對於《原神》這款市場頭部遊戲來說,內鬼能通過爆料內容贏取相當可觀的流量。比如在玩家基數衆多的B站,曾有不少專門從事《原神》爆料的UP主,相關偷跑視頻的播放量數以萬計,UP主也因此擁有了大量粉絲。

事實上,多數爆料視頻只經過了簡單的搬運或翻譯,UP主的視頻生產成本極小。在低成本引流的基礎上,“內鬼”們再借助平臺激勵乃至廣告等手段盈利。曾有海外的“內鬼”網站站長表示,一個月能收穫五位數的回報。本質上,內鬼沒有付出對等的勞動,卻依靠遊戲熱度和創作者開發的內容賺取到了不菲的回報。

與此同時,《原神》本身的特殊性質也註定了其內鬼現象遠比其他遊戲更嚴重。

一方面,《原神》是少有的高頻更新的大體量遊戲,數十天一個新版本的傲人效率讓“內鬼”有了長期寄生吸血的空間。這就和傳統的主機界“內鬼”大不相同,後者幾乎不可能只專注某款遊戲,畢竟單機大作們的新動向間隔時間太過漫長。

另一方面,《原神》“內鬼”在某種程度上是玩家需求的產物。這裏所說的“需求”不僅僅是普通玩家的好奇心,而是在具體的抽卡領域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實用價值”。當“內鬼”的舉動和玩家利益產生了微妙的統一性,事情就變得更加複雜了。

種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儘管起訴、封號等懲罰手段高懸於頭頂,《原神》內鬼卻還是“野火燒不盡”。

“內鬼”傷害了誰?

《原神》內鬼到底是一個商業問題、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

首先需要指出的大前提是,泄密一定是違反廠商規則的惡性舉動。在這一點上,不論是公司內部的“舅舅黨”,還是視保密條款若無物的測試服玩家,都違背了事先與開發團隊達成的契約,種種爆料所獲得的收益更是歸於“內鬼”個人。

簡單地說,這是在用別人的作品爲自己牟利。

在內鬼、玩家、廠商的三方鏈條裏,有一種論調認爲,“內鬼”和玩家是站在一邊的。原因在於,“內鬼”能幫助《原神》用戶對未來的版本進行合理規劃。

具體地說,《原神》的核心商業機制是賣角色,讓玩家爲愛付費。考慮到《原神》的更新節奏和抽卡規則,如果玩家能提前知曉自己心儀的人物何時到來,就能夠留出更多的時間積攢原石(《原神》中的抽卡道具),以防正式上線時措手不及,無奈氪金。

但問題的另一面在於,事先偷跑有時會帶來許多無謂的爭議,極大地消耗社羣熱情,也損害官方的公信力。比如爆料的復刻信息與實際上線情況不一致時,玩家的預期會落空,憤怒的矛頭便指向了遊戲廠商。然而廠商其實並未做出過允諾,收割完流量的“內鬼”卻能全身而退。

說“內鬼”與玩家同在,實質上隱含了米哈遊與玩家對立的邏輯。但在一款長線遊戲身上,這種對立會滋生很多讓人始料未及的問題。

對於米哈游來說,有節奏的穩定運營是《原神》維持生命力的關鍵,但“內鬼”爆料卻是個不可控的局外因素。頻繁的偷跑不僅會打亂官方的宣傳節奏,也會無形中削弱玩家對新版本、新內容的熱情。

更何況,“內鬼”爆料的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半成品特徵尤爲明顯。當未打磨完成的畫作或建模被泄露,常常會讓期待良久的玩家倍感失望。一個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建模早早曝光的“雷電將軍”曾被羣嘲許久,正式上線時卻爲米哈遊刷新了流水記錄,創造了登頂56國的驚人戰績。

偷跑的弊端產生在方方面面。有時候,“內鬼”博主會爲了博眼球斷章取義,利用玩家之間的信息差製造爭端。比如今年3月,所謂“風神下跪”“角色拉踩”的流言在《原神》社區中蔓延,憤怒的玩家甚至揚言要舉報。儘管活動正式上線後證實爲一場烏龍,但罵戰和惡評已然留在了人們的記憶裏。

類似的爭議不僅傷害玩家,也會傷害廠商,以及廠商身後更多工作於一線的創作者和藝術家。

2021年6月,在《原神》稻妻版本正式上線前,網上已經流出了通過拆包得到的音樂素材,一部分玩家在試聽之後發出了批評聲。音樂人陳致逸當時特地在社交平臺上發聲,呼籲廣大玩家不要去聽泄露的音樂,以免被Demo影響了遊戲體驗。

創作者的心血是否得到尊重,顯然不是“內鬼”們考慮的問題。創作者感到受傷,玩家體驗的完整性與驚喜感也會因爲這類半成品的泄露而遭到極大損害。畢竟,遊戲是綜合的藝術,特定的場景與音樂相互交織,才構成了眼前的波光瀲灩。而不合時宜的偷跑就像是撤去池中水,空留水中魚。

總而言之,《原神》“內鬼”用盜來的信息攪動風雲,獲益的是“內鬼”自己,犧牲的卻是遊戲本體的生命力和長遠的社羣氛圍。這門穩賺不賠的好買賣,真能一直做下去嗎?

遊戲廠商的反擊

回頭來看,在反內鬼這件事上,米哈遊其實有過不少舉措。

2021年2月20日,《原神》官方發佈了《違規泄密問題追責聲明》,並展示了已出具的律師函,違約金額爲50萬元。在聲明中,官方表示:“我們再次提醒廣大測試玩家,我們絕不姑息任何違規泄密行爲,任何形式、任何平臺的非法泄密行爲,都將依法受到徹底追究和嚴厲懲罰。”

不到半年後的7月8日,《原神》官方發佈了《非法泄密侵權行爲追責聲明》,這一次具體地解釋了非法泄密的惡意行徑和影響,既包括“藉此獲利(流量、廣告收益等)”,也點明瞭“誤導輿論,進而對遊戲口碑及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聲明的結尾處,《原神》官方強調今後將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打擊此類賬號。

很快,2021年9月,蜂蜜獵人世界(Honey Hunter World)的站長Honey公開發文表示,米哈遊的法務部門向他的主機供應商IONOS和CDN服務商Cloudflare發函,要求對方刪除主域名honeyhunterworld.com及存儲於該站點的所有內容。

同在這個9月,“米哈遊七告某公司”成了圈子裏的熱議話題。天眼查App顯示,上海米哈遊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向某公司提起多個訴訟。玩家普遍認爲,起訴是因爲米哈遊要獲取侵權用戶的相關信息,以便懲戒“內鬼”。

幾年來,米哈遊發了公告,出具了律師函,封禁了相關賬號,下架了爆料視頻,進行了追責、起訴等種種維權行動。《原神》不是唯一的“內鬼”受害人,米哈遊也不是唯一的反擊者。

2022年3月8日,鷹角網絡發佈了一則公告,重申了反“內鬼”的官方態度,表示針對《明日方舟》的非法獲取、泄露商業機密內容的事件將追查到底。

在公告中,鷹角強調:“所有惡意泄露商業祕密的行爲本質上使得各種內容要素不能如預期中完整地向大家呈現,只是滿足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心和泄露者的虛榮或其他低級目的,最終破壞了大家的整體體驗。因此,這種行爲應當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和抵制。”

《陰陽師》《Fate/Grand Order》等遊戲官方都曾與“內鬼”展開鬥爭。本土女性向遊戲崛起後,針對《戀與製作人》《光與夜之戀》等遊戲的“解包”問題也頻頻成爲輿論焦點。2022年1月,《光與夜之戀》項目組就爲此發佈公告,表示將對此類問題予以嚴格管制及懲戒。

不過,雖然遊戲廠商們有心反擊,但短時間裏“內鬼”問題卻很難根除。例如《原神》的海外泄密網站,一直以來都頗難處理,泄密網站會通過遷移服務器等手段來規避米哈遊的投訴。旨在服務全球的《原神》不得不面臨複雜的海內外維權環境,同時還受制於國別地區的差異。

法律是遊戲廠商能握住的最有力的武器,但不該是唯一的解法。更重要的是,或許玩家們也應該在意識上有所轉變。假使人們依然給予“內鬼”追捧與關注,那麼總會有人爲了利益鋌而走險。

對所有人而言,看待“內鬼”話題的核心立場其實是一致的,因爲背離規則甚至違反法律的行爲無論如何不該被支持。“內鬼” 們不生產,亦不消費,只是純粹的寄生者。一次又一次偷跑招引來的流量和金錢,本就是生態中畸形的存在。

在遊戲的世界裏,人們因爲熱愛而相聚。在遊戲之外,想要抓住那個《原神》“內鬼”,不僅需要米哈遊重拳出擊,也需要每一個旅行者貢獻一份力量。

注:文中大竹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