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南昌紅谷灘新區CBD商業街熱鬧非凡,霓虹閃爍,一棟棟高樓大廈的玻璃窗折射出的燈光,倒映在沿江兩岸,形成獨特的江濱風光。

無法想象,眼前這座高樓林立、大道縱橫和夢幻般的花園城市,是一座從零開始建設的新城。

10年時間,恰好也是“大南昌”形成的歷程。南昌市建成區面積增長約40%,九龍湖新城、朝陽新城、昌南新城、象湖新城等猶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讓城市體量不斷擴容,成爲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增長版塊。

“接下來是南昌真正大發展的時候了。”南昌市一位黨政幹部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

曾幾何時,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南昌一直被“產業不強、名氣不響”所困擾。因地處中部地區,既不沿海,也不沿邊,更沒有豐富礦藏,還缺少大院大所,跟中部其他省會城市相比,南昌存在總量不大、產業不強、創新不足和人才不夠等問題,如此多的短板相互制約、彼此影響,使其處境尷尬。

南昌應該如何突破?歷屆黨政班子一直在尋求破題之法。

近年來,南昌當地政府通過城市擴建、基礎建設和重點民生工程爲抓手,並以航空、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VR(虛擬現實)、現代服務業和循環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爲動力,奮起直追,實現彎道超車。

“大南昌”時代已經到來

據《南昌晚報》報道,2012年6月6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全力支持南昌發展、打造核心增長極動員大會,提出要舉全省之力,把南昌打造成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這次動員大會成爲“大南昌”建設的前奏。

南昌方面隨即開啓大建設序幕,許多重大項目紛紛上馬。2012年,南昌實施60個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1852.3億元,集中開工了56個項目,總投資654億元。2013年,南昌又安排實施100個項目,總投資2123.83億元。

南昌如此大手筆建設的目標很明確——加速主導產業集聚,做強實體經濟規模,實現產業升級,最終實現用大發展推動核心增長極的形成。

效果很明顯。2012年,全市完成工業投資首次突破千億元,達1118.33億元,增長3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7.3億元,增長14.8%。大飛機、江鈴30萬輛整車、歐菲光等投資量大、帶動力強的十大工業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完成投資80億元。

南昌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市工業園區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16.34億元,同比增長13.58%;完成增加值676.04億元,增長17.56 %,高於全省3.38個百分點。

南昌作爲省會城市引領作用開始凸顯,全市擁有5個授牌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佔江西省四分之一;擁有10家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佔全省三分之一;全市糧食總產241.21萬噸,實現“九連豐”;省級以上龍頭企業89家,農業產業化水平全省第一。

此外,南昌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先導區建設,着力打造九龍湖新城。按照南昌市確立的規劃,九龍湖新城先期實施的面積爲30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形成面積100平方公里左右、擁有50萬人口的新城。

10年時間,荒灘變綠洲,九龍湖新城成爲一座建有多個生態公園、學校、綠道、籃球場、足球場、兒童遊樂區和城市陽臺的公園化新城,不僅是南昌市民的嚮往之所,也成爲年輕創業者的樂園。

2016年,南昌提出打造全球首個城市級VR(虛擬現實)產業基地,併成爲世界VR產業大會永久會址。九龍湖新城藉此全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核心產業園,VR科創城展示中心、體驗中心、VR+飛行模擬訓練基地均已竣工驗收,屆時將吸引多家科創公司入駐。

這也是南昌大發展的主要模式,即用新城和園區實現城市擴容和產業創新,所謂一廊三區四園產業佈局和“六區協同”就是在如此情形下形成。

所謂“一廊”即贛江兩岸科創大走廊;“三區”指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園”指新建經濟開發區、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安義工業園和進賢產業園。“六區協同”指紅谷灘金融商務集聚區、東湖文旅商貿集聚區、西湖現代商貿集聚區、青雲譜新服務集聚區、青山湖商務集聚區、新建高端特色服務集聚區協同發展。

10年時間,南昌市加速擴建,其建成區面積增長約40%,九龍湖新城、朝陽新城、昌南新城、象湖新城等猶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讓南昌城市體量不斷擴容;伴隨而來就是交通體系的建設力度,地鐵從無到有,截至目前已開通4條線路;昌南大道、沿江大道、前湖大道快速路、紅谷隧道、艾溪湖大橋和朝陽大橋也相繼建成。

2019年4月,江西省印發《關於支持大南昌都市圈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賦予南昌更大自主發展權,一個以南昌爲中心、贛江新區爲引擎和九江、撫州爲支撐,並以一小時交通距離爲半徑的“大南昌”將正式形成。

“大南昌時代已經開始了。”南昌市政府經濟部門的一位官員稱,他言語中充滿了自信。

澎湃新聞查詢南昌2022年重大重點項目時也發現,756個項目大多集中在航空、研究院、電腦精密結構件、電子、新材料、生物醫藥、芯片和臨空科技產業,它們代表了南昌未來。

城市的文化和自信

8月28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李紅軍前往江西省美術館,參觀了正在那裏舉行的“這座城——世紀影像南昌”圖片展。他在參觀時叮囑有關部門,要講好南昌故事、增強南昌自信。

2021年12月,《南昌日報》在頭版連續刊發南仲平的三篇署名文章,即《南昌人要自信》《南昌人要發奮》和《南昌人要齊心》,三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對南昌黨政幹部和市民進行精神動員,最終目標也很簡單——爲做大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凝聚共識。

“老南昌的歷史風貌和城市文脈正在迴歸,它也能幫助南昌人樹立文化自信和建立共識。”南昌市滕王閣管理處黨總支書記程冬對澎湃新聞稱。

他認爲,初唐時,南昌是文人筆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古今名樓高閣衆多,江南歷來爲富庶之地,故而才產生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

滕王閣跟南昌這座城市一樣,也曾一度面臨尷尬。

“相當長時間,江南三大名樓當中,滕王閣是唯一沒被評爲5A景區的。”程冬稱,此前滕王閣景區的面積很狹促,配套設施跟不上,申報5A基本無望。

當地政府也意識到了文化的力量,將滕王閣景區、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南昌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改造和擴建,舊貌換新顏。

2018年10月29日,經過擴建後的滕王閣旅遊區,終於被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昔日滕王閣重現輝煌。

“滕王閣的價值不是物質意義上的存在。”程冬稱。

今年7月10日,李紅軍到滕王閣景區調研時強調,要把滕王閣、贛江風光、濱江文旅休閒區、博物館、圖書館和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等統籌起來,助推南昌文旅產業發展,以此讓更多人玩得好、留得住。

事實上,百花洲文化藝術街區的建設,也是南昌一個大手筆。

它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個西起滕王閣、北至陽明路、南到中山路、東抵八一大道,約4平方公里的大景區;近期目標是建設一個東起蘇圃路、南到中山路、西至百花洲路、北抵疊山路,約2平方公里的文旅街區,通過萬壽宮、滕王閣、繩金塔、八大山人、梅湖、海昏侯等文旅綜合體,把南昌變成人文、自然和休閒相結合的大景區。

不僅是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一個對標先進城市的公共文化也正在興盛。

“無論是政府層面的重視、老百姓的廣泛參與,還是社會力量的加入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南昌市高新區艾溪湖美書館、高新區圖書館運營團隊負責人劉白對澎湃新聞稱,近年來,南昌的公共文化建設進步尤其明顯。

“政府出臺專門政策保障像我們這樣的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空間的運營,加大了支持力度,並引導各方力量共同發力。注入歷史文物、文化藝術、展覽展示等新的文化內容。”劉白稱。

2021年10月,江西出臺了施行的《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從法律制度層面給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政策保障,此舉讓一大批新圖書館、城市書房爲代表的公共文化空間遍地開花,南昌高新區圖書館、艾溪湖美書館、南昌縣的蓮花書屋、經開書房等相繼開業。

以南昌高新區爲例,當地首創“運營爲先、專業團隊、全民共建”全新模式,設計建設了第一座“高新區艾溪湖美書館”,以公共文化服務爲起點,突破傳統圖書館的借閱服務,實現“美學空間,閱讀推廣,文化交流、文明陣地”四大功能,一舉成爲當地網紅級的閱讀場所。

在2022年首屆閱讀大會上,艾溪湖美書館在全國書店、城市書房中脫穎而出,榮獲“最美書店”稱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