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編輯 廖丹    

定位於高淨值人羣、保費萬元起步的傳統高端醫療險,在國內發展十多年來,仍是一個小衆市場。有數據顯示,從2014-2020年,我國高端醫療保險行業保費收入從27.51億元增長至103.1億元,其所處的健康險市場,當前規模已近萬億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保險公司紛紛推出“中高端”醫療險,以某款中高端醫療險爲例,通過人羣進行分層,降價30%吸引健康狀況良好的新羣體;另一款針對兒童的中高端醫療險,在限定了醫療機構的情況下,保費能從2萬元下降至6000元水平。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對於傳統的高端醫療險而言,除了價格貴的“不足”之外,就醫環境好、服務品質高、保額高等優勢十分突出。

高端醫療險從“高奢”走向“輕奢”路線能否行得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行業調查中發現,市場對此看法觀點不一。有業內人士認爲,高端醫療下沉方案滿足新中等收入羣體對就醫體驗的要求,從一定程度上看也是我國醫療消費分層、升級的一種體現;不過,也有觀點稱,降價或使高端醫療險“高端”不再,能否激發中間層的購買需求也未有定數。

傳統高端醫療險市場:受衆小,存在逆選擇等風險

掛號時間長、排隊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基礎醫療服務“三長一短”的問題長期存在,在享有高端醫療險的保障下,消費者可以轉向服務更好的高端醫療,包括商業醫療機構及公立三甲醫院特需門診或國際部等,獲得高質量的就醫體驗。

高端醫療險的高端,在價格端給人感覺就是“貴”,保費一般在萬元至數萬元不等。對此,招商信諾人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經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價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產品和服務的差異,服務品質高、產品保障範圍廣等原因必然會帶來高定價。

據其分析,高端醫療險價格高的原因有多種:一是高端醫療險可承保保額高,最高保額可達千萬;二是其保障範圍更全面,可覆蓋社保內外乃至全球最先進的藥品和治療方法,公立私立甚至全球醫院就診均可涵蓋;三是服務品質高,一般而言,高端醫療險客戶會有專屬的團隊服務,能夠提供專家預約、陪診、醫療費用直付等服務,因此價格自然比普通醫療險保費要貴一些。

平安健康險產品負責人書面回覆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高端醫療險保費高體現在整合稀缺的醫療資源、超高額度的賠付上限、超廣範圍的賠付責任以及尊貴、優先的服務體驗。目標客戶定位在時間少、追求高品質醫療體驗的高淨值客戶。也因如此,客戶日常的大部分就醫、健康消費都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導致賠付情況不容樂觀。

而賠付高,也導致高端醫療險的價格越來越高。中間帶(MediLink-Global,從事高端醫療險服務近20年)負責人告訴每經記者:“重度用戶隨着年齡增長帶來的越來越高的就醫頻率;另一方面,醫療收費持續攀升,導致保費越來越高,賠付也越來越高。保險公司的控費是被動的、滯後的,既不能改變客戶的疾病發生率,也不能影響醫療機構的收費水平。”

在上述招商信諾人壽人士看來,目前,市場上賠付高、控費難的主要問題在於醫療濫用和個人醫療險的逆選擇,這兩個問題都讓險企處於較被動局面。

“從醫療濫用角度來看,根源在於全球醫療衛生體系非常龐大複雜,險企與醫療機構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訴求,險企作爲支付方想要的是將費用控制在合理水平,而醫療機構想要的則是提高收益,部分機構在利益的驅使下,就形成了醫療濫用、過度醫療,險企只能被動賠付;從個人醫療險的逆選擇來看,醫療險產品的逆選擇風險本身就比較強,高端醫療險當然也不例外。”該人士表示。

機構瞄準高端醫療下沉市場:吸引更多新消費羣體

高端醫療險作爲舶來品,在中國的發展時間不長,經歷了一個逐漸本土化的過程,現在還處於發展早期。《每日經濟新聞》從業內獲悉,目前高端醫療險市場規模約爲100億元,有60多家險企涉足這一領域。

《2021中國高淨值人羣健康投資白皮書》顯示,2021年高淨值人羣在商業醫療保險年繳保費和保障額度均大幅度提升,尤其是5萬-10萬元保費額度的區間達到31.47%,保費平均額也高出近7萬元。平均保障總額度更是增長294.2萬元。

近年來,高端醫療險從服務傳統高端醫療客戶向吸收新消費羣體轉變的趨勢顯現。招商信諾人壽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隨着近幾年全球疫情的影響,客戶在國內的就醫需求更爲集中,針對這一趨勢,保險公司順勢研發適用國內就醫場景的中端醫療險,以滿足更多客戶的需要。

在上述人士看來,高端醫療下沉方案定位的是城市新中等收入人羣,除了保留高端醫療險醫療費用直付的特色,保障範圍仍然拓展到社保外進口藥、公立特需等,兼顧了全面保障和品質醫療,滿足該人羣對就醫體驗的要求。從一定程度上看,高端醫療險的下沉也是我國醫療消費分層、升級的一種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百萬醫療險規模的不斷擴大,向上拓展服務,尋求高端化升級也成爲險企差異化競爭的一大路徑。平安健康險產品負責人表示:“在人人都在買‘百萬醫療’的大環境下,我們觀察到不同收入客羣對於醫療體驗及服務需求是不同的。從中端客羣看,其對就醫體驗有一定要求,同時又追求產品的性價比。”

在該產品負責人看來,這類客羣同時承接了從“百萬醫療險保障向上延伸”和“高端醫療險向下擴展”兩個通路的橋樑。以匹配中端客羣的e生保·特需醫療產品爲例,就醫範圍在百萬醫療基礎上拓展公立特需、國際醫療部及VIP部,充分利用國內的三甲醫療資源。責任仍以住院爲主,適量增加了一些門診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產品費率表,對於40歲有社保人羣,購買上述中端醫療險保費爲2300元/年,而購買e生保是550元/年。

“高奢”變“輕奢”:高端醫療險的降價邏輯是什麼

從“高奢”變“輕奢”,高端醫療險到底有哪些變化?降價後的高端醫療險,保障服務也會相應縮水嗎?

對此,中宏人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經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不同的醫療保障產品定位不同,服務人羣也會有所差異。高端醫療中端化設計雖然保費降低了,但客戶享受到的服務也會有所差異,這類產品實際上並不一定能歸入真正的高端醫療險。

“高端醫療和中端醫療應該要有比較明確的層次劃分。”平安健康險產品負責人指出,高端醫療更關注全球化的就醫資源、高精尖的治療方式、極致化的服務體驗及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從高度和全面性上再往上拔高,以滿足極高淨值客戶的需求;而中端醫療關注國內公立醫院的資源,責任仍然以低頻高額的風險爲主,滿足中等收入客羣的需求。對於習慣於在國內公立醫院就醫的中等收入客羣,包含公立特需、國際醫療部及VIP部的特需醫療產品,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招商信諾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只是價格高低或降價的問題,高端醫療險下沉到新中等收入羣體,相應的服務內容也會有所不同,中端醫療險的特色在於提供一定質量的個性化服務;且在考慮經濟性的前提下,保持實用性。“中高端化其實可以理解爲高端醫療險方案和適用人羣的拓展,讓更多對醫療品質和就醫體驗有要求的人羣可以有適合自己的產品類型。”

以針對小康家庭、城市白領等人羣的“智惠人生醫療保險”產品爲例,價格定位在數千元,可涵蓋社保內外的門、急診和住院醫療費用,靈活搭配體檢、牙科等可選責任。賠付範圍包含公立VIP特需、國際部,並開放了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在內的全國130餘家知名公立醫院VIP部的住院直付服務。

中間帶負責人認爲,讓客戶以更可及的價格享受高端醫療服務,可以通過三條路徑來實現:一是對人羣進行分層,用更低價格吸引健康狀況良好的新羣體;二是調整福利,提高深度治療的服務和費用支持,降低舒適性高頻醫療費用的佔比;三是挑選服務網絡,做窄網絡產品,醫療和保險聯合控費。

比如新燕寶少兒高端醫療險產品,就是針對兒科優選了專業的醫療機構,客戶在上海嘉會、和睦家等定向就醫,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也降低了就診成本,進而降低了保險價格。

中高端醫療險經營難度大,需搭建服務體系

近年來,保險公司紛紛發力百萬醫療險,由於用戶羣體年齡段整體不高、有一定的免賠額限制,賠付率水平尚且較低。但經營高端醫療險,門檻則會更高。

“除了費用支付以外,高端醫療險更多的是強調服務,包括舒適就醫體驗以及優質醫療資源的獲取。”在中間帶負責人看來,高端醫療險的向下擴展,還是以服務爲落腳點,以醫療資源和服務深度作爲分層的基準。“高端醫療重服務,保險公司欲發力,需先搭建強有力的服務體系,從純支付方,變成健康問題的管理方,提供綜合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務,如就醫協助、醫療網絡管理、健康宣教、慢病日常管理等。”

平安健康險產品負責人指出,保險公司在做高端醫療產品時面臨一些難點,包括:客戶行爲不可控也較難干預、逆選擇以及門診責任低槓桿等問題。保險應該發揮更積極的正向引導作用,一是和醫療機構協同管理醫療費用,二是更積極主動地幫助客戶做好健康管理,努力讓客戶不生病、生小病,從“保疾病”到“保健康”,從風險根源着手有效控制費用。

在其看來,未來中高端醫療產品是以醫療健康生態爲核心的產品開發與定製,需要具備“醫健服務整合能力”及“醫院網絡拓展能力”。所謂醫健服務整合能力,要從客戶需求出發,在保險責任的基礎上,整合市場上的醫療服務與健康管理,設計適合客戶的專屬保障計劃。在客戶就醫環節、慢病管理及日常保健等多個場景解決客戶的痛點。

招商信諾人壽相關負責人也認爲,保險公司未來在中高端醫療險發力,需要建立扎實的高端醫療服務和運營能力,也需要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建設廣泛權威的直付醫療網絡。公司搭建了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健康服務體系,包含健康篩查、私人醫生服務、互聯網診療服務、就醫綠通服務、緊急救援、上門理療、心理諮詢等。截至2022年7月底,其在全球的醫療合作機構超150萬家,在國內的直付合作醫院超960家。

對中高端醫療險市場潛力,上述中間帶人士樂觀預計,未來將持續保持15%以上的增速。但也有業內人士有不同看法。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端醫療險人羣定位於企業高管,市場早已飽和。“高端醫療險一直是團險市場,佔比80%左右,經營情況比較穩定,個險市場相對較小。從MSH(中國高端醫療險市場份額第一的服務商)等高端醫療險的探索來看,推出過的一些中端產品難言成功。”他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