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吳敏 北京報道

“一杯奶茶錢就能買到百萬元級別的補充醫療保障。”物美價廉的惠民保曾在2020年接替“網紅”百萬醫療險,迅速席捲全國,成爲保險界的“頂流”。

一個新的現象是,曾經只賣二三十元的惠民保,價格已經來到一兩百元。近日,江蘇首推的惠民保升級版價格更是突破兩百元大關,以每年258元的價格直逼百萬醫療險。

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物價水平的上漲,醫療費用也會水漲船高,相應地,醫療保險的價格也極有可能不斷上漲,從而打破現有惠民保100元、200元甚至300元的價格天花板。

“從未來惠民保的發展方向看,從單一產品到多樣產品、從均一價格到細分價格,應是一個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向《華夏時報》記者說道。

價格突破200元

惠民保最初的發展還需要追溯至2015年。彼時由深圳市醫保局主導,平安養老獨家承保了中國第一個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採取了“個人賬戶劃扣+企業團體投保+個人自願繳費”模式。

但此時正值百萬醫療險崛起之時,在深圳試水的前幾年,惠民保並未濺起水花。不過,隨着長期百萬醫療險的入局,百萬醫療險市場迎來洗牌,熱度急速降溫。

保費不到百萬醫療險的四分之一,保額卻與百萬醫療險基本持平。2020年,惠民保接替百萬醫療險成爲羣雄逐鹿的江湖。低保費、高保額,不受年齡、病史、性別、職業等限制,只要有社保,就能用幾十元年保費撬動幾百萬保額的惠民保。並且,惠民保多有政府有關部門“站臺”,具備一般商業健康險沒有的優勢,消費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惠民保。

截至去年底,惠民保已覆蓋29個省份,超過80家保險公司運營共263款產品,保障覆蓋2.98億人次。價格方面,2020年,最低19元就能買到惠民保產品,2021年,惠民保產品大多對所有年齡段人羣採取統一定價,價格集中在60元左右。2022年,惠民保產品價格更多集中在60元-100元區間內。

如今,幾十元的惠民保已經越來越少,一些產品選擇加價加保障,也有產品設置保費分級,如分爲基礎款與升級款,按照不同年齡設置不同的價格等。

例如,2024年度的“江蘇醫惠保1號”首次推出基礎版和升級版兩個版本,其中基礎版與2023年版相比,價格不變、保障也不變,因此保費價格也仍然維持在158元/年。但其新推出的升級版則增加了質子重離子醫療費用以及CAR-T藥品費用的保障責任,其價格也相應上漲,爲258元/年。

對於推出升級版的原因,“江蘇醫惠保1號”的主承保單位紫金財險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爲滿足客戶多層次差異化的保障需求,推出了升級版,對服務和保障範圍做了升級。”

雖然“江蘇醫惠保1號”升級款的價格已經直逼百萬醫療險,但在楊澤雲看來,兩者的保險責任不同,且投保條件也不同,惠民保不限年齡、不限病史、不限戶籍、不限職業的四不限條件大大寬鬆於百萬醫療險,真正實現了普惠。即使惠民保的價格趕上百萬醫療險,也僅僅是與20多歲的年輕被保險人的價格相近,而30歲以上的被保險人的百萬醫療險的保費大大超過了惠民保的價格。

楊澤雲指出,從近幾年不斷快速發展的惠民保的實際狀況來看,惠民保一方面確實降低了居民的醫療負擔,另一方面也促進了醫療新技術、新藥品的研發,進而讓更多人享用到這些新技術和新藥品,提升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不同的保障,不同的價格,可以滿足不同的消費者的多元化醫療保障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惠民保漲價,是豐富了惠民保的產品形態,以滿足不同的需求,而非僅僅只是單純漲價。”楊澤雲說道。

提高可持續性

衆所周知,保險產品遵從“大數法則”,只有參保人數足夠多、資金池足夠大時,才能更好地分散風險。但由於惠民保不限既往症史的低門檻,使得一些患病風險偏高的羣體更願意投保,無形中增加了惠民保的逆向選擇風險。

“一個地區,一樣的產品,一樣的價格水平,賣給所有的人,很容易形成道德風險,也就是帶病體、風險高的羣體容易加入,而健康體久而久之就會退出。”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說道。

的確,全國惠民保總參保人次的增速正逐漸趨緩,今年3月,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發佈的《惠民保發展模式研究報告》就顯示,2020年,全國惠民保累計超4000萬人參保,2021年參保人次達到了10117萬,同比增長近150%,而 2022年的參保人數約爲15800萬,同比增長速度下降到56%。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爲,目前,惠民保的覆蓋率已經趨於飽和狀態,如何開發惠民保市場,保住它的續保市場,是當前惠民保需要考慮的問題,否則可能出現逆向選擇風險。

“推出升級款惠民保產品很有預見性和創新性,它不僅能滿足不同參保羣體的需求,還能擴大參保人基數。”鄭秉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需求方而言,增加升級款使消費者的選擇更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經濟狀況、既往症等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這就相當於擴大了參保人羣範圍。對於供給方來講,若惠民保參保率不足,容易引發逆向選擇風險,而提供多個不同款式的產品則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擴大消費羣體,這就一方面可擴大惠民保的普惠性,同時又提高了它的可持續性。

在楊澤雲看來,普惠和可持續性兩者並不矛盾,甚至是兩者相互促進。他解釋稱,普惠的原意是包容性,普惠金融是讓有效地、全方位地讓所有階層和全體都可獲得金融服務,這是與金融排斥相對應的一個概念。這與大多數人所理解的“普惠”的字面意思,即普及、優惠並不一致。因此,從普惠的原本含義來說,是讓更多的人蔘與到惠民保,從而使得惠民保更可持續發展。

“當然,實際中惠民保有各地政府的支持,一方面讓保險公司可更多地利用市民醫療數據精準定價,另一方面提高了市民對於惠民保的信任,從而大大降低了純商業保險所需要的較高的營銷費用,從而降低了惠民保的價格。最終,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一般人所理解的‘普惠’的效果。”楊澤雲說道。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