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港股上市公司四環醫藥發佈2022年中報。報告期內,公司收益爲14.64億元,同比下降23.3%;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4040萬元,同比下降93.4%;期內虧損爲9590.10萬元,同比止盈爲虧。

8月31日,四環醫藥開盤下跌後震盪回調,收盤價爲1.000港元/股,下跌0.99%。

目前,四環醫藥的主營業務分爲製藥和醫美兩大板塊。前者包括軒竹生物、惠升生物兩個創新藥平臺、仿製藥、原料藥等;後者孵化於2014年,目前,四環醫藥是國內唯一握有肉毒素的上市公司。

中報解釋,公司報告期內業績下滑主要是受到上半年國內疫情持續發展,以及醫藥行業政策變化的影響。具體而言,報告期內,公司醫美業務收益、分部經營溢利分別約爲9860萬元、4160萬元,同比下降61.8%、79.1%。仿製藥業務收益、分部經營溢利分別爲12.33億元、6.83億元,同比下降18.3%、25.4%。創新藥業務及其他業務收益約爲1.33億元,同比下降4.9%。

儘管目前醫美業務對公司營收的貢獻不大,今年上半年僅佔6.73%,但四環醫藥近年正因爲該板塊而頗受市場關注。2020年底,公司獨家代理的韓國肉毒毒素產品樂提葆®(Letybo®100U)在國內獲批,並於2021年2月正式上市銷售。

相較於十分擁擠的玻尿酸市場,國內目前僅有4款肉毒素獲批,競爭相對溫和。截至今年7月末,樂提葆®的銷售渠道已經覆蓋29個省,超過280個城市,和超過2920家醫療機構。其中,樂提葆®50U品種也已於今年開始銷售,增加市場小劑量選擇。

此外,今年4月,公司獨家代理的韓國Hugel透明質酸鈉凝膠(商品名:鉑安潤®)在國內獲批。報告期內,公司還獲得了瑞士Suisselle SA的高端透明質酸產品Cellbooster®在國內的獨家代理權,並在光電類設備、再生醫學材料方面均有佈局。四環醫藥稱,公司預期,若下半年疫情狀況穩定,公司醫美業務將逐步回暖,業績實現強勁反彈。

相比之下,四環醫藥的現金奶牛仿製藥業務即將被拋棄。目前,仿製藥所佔的營收比重爲八成左右。此前,自2012年四環醫藥先後佈局軒竹生物、惠升生物兩個創新藥平臺以來,超過10億元的投資均來自公司的仿製藥收入。

不過,在2018年往後實施的重點監控合理用藥、醫保談判、國家集採等一系列行業政策下,仿製藥業務市場萎縮已成定局。2019年,公司旗下的腦苷肌肽注射液等7個核心產品被納入首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目錄。其前一年的銷售額達到23.82億元,所佔的營收比重超過八成。

此後,公司毛利率自2018年81.5%的高點後一路下行,2019年至2021年,分別爲79.5%、77.7%和74.4%。這一影響持續至今,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爲68.5%。2020年、2021年年報和今年中報中,公司分別將其原因歸於高毛利的原重點監控目錄藥品銷售大幅下滑、集中帶量採購導致藥品售價略有下降、毛利率高的產品銷售減少。

今年7月,四環醫藥宣佈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內逐步出售仿製藥等傳統業務。今年上半年,公司已以1.18億元出售北京軒升製藥99.9%的股權。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爲注射用鹽酸羅沙替丁醋酸酯(商品名:傑澳),2021年淨虧損9.5萬元。

創新藥方面,軒竹生物、惠升生物分別主要聚焦於乳腺癌、糖尿病領域。具體而言,今年7月,軒竹生物的氟維司羣注射液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受理。這是軒竹生物遞交的首個抗腫瘤藥物上市申請。CDK4/6抑制劑吡羅西尼與該藥、芳香化酶抑制劑聯用的兩個適應證均已進入III期臨牀試驗階段。此外,質子泵抑制劑安納拉唑鈉腸溶片新適應證的II期臨牀試驗申請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

截止目前,重磅產品德谷胰島素注射液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成爲國內首個申請上市並獲受理的第四代胰島素類似物。此外,1類創新藥SGLT-2抑制劑加格列淨、門冬胰島素注射液、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門冬胰島素50注射液的上市申請均獲得受理,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注射液處於III期臨牀階段並已全部出組。

研發投入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究及開發開支約爲4.57億元,同比增長37.1%。其中創新藥及其他板塊的研發開支爲3.18億元,同比上漲46.0%。

融資方面,四環醫藥於今年3月宣佈,建議拆分軒竹生物於科創板獨立上市。此前,軒竹生物已於2020年8月和2021年12月分別完成A輪、B輪融資,融資共計15.6億元,投後估值近70億元。惠升生物同樣在今年上半年完成5億元的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5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