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研究院 研究員吳文汐  

GDP突破萬億,意味着更強的經濟實力、區域帶動力和輻射能力。

在新星之城中,部分城市已經十分亮眼,例如蘇州作爲“最強地級市”,GDP總量已邁過兩萬億大關;無錫、佛山、泉州、南通、東莞也已經是萬億GDP城市。還有一些GDP臨近萬億元大關的新星之城,包括常州、煙臺、唐山、徐州、溫州、濰坊等,這些城市均在地方“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突破、邁上或力爭GDP萬億元的目標。

爲了評價普通地級市的發展水平和潛力,21世紀經濟研究提出“新星之城”概念,這是指除了4個直轄市及15個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之外的地級市中,具有強勁增長潛力的城市(以GDP超3000億元、常住人口超300萬爲主要衡量標準),這些城市將成爲未來中國發展新的增長極。

通過梳理準萬億GDP新星之城GDP總量、GDP增速、人均GDP以及工業發展主要指標可以看出,這些城市有着強勁的發展潛力,有望在未來幾年內跨過萬億GDP臺階,邁入新的增長階段,從而帶動區域及周邊城市快速發展。

六大準萬億新星之城崛起

在新星之城考察樣本中,有6座準萬億GDP城市,包括常州、煙臺、唐山、徐州、溫州、濰坊。其中,常州、煙臺、唐山、徐州4市GDP已突破8000億元,2021年GDP總量依次爲8807.58億元、8711.75億元、8230.6億元和8117.44億元;溫州和濰坊2021年GDP總量在7000億元以上水平,分別爲7585億元、7010.6億元。

這6座城市的目標明確,均希望“十四五”期間躋身萬億GDP城市。在各地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常州、徐州提出GDP突破1萬億元;煙臺提出邁上萬億元臺階;而唐山、溫州和濰坊的提法則是“力爭”“錨定”GDP萬億元目標。

常州經濟總量在6座準萬億新星之城中位列第一。對比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時間節點來看,常州屬於後來者居上,在一衆城市中不斷卡位進階。

2012年時,常州GDP在6座城市中並不突出,僅高於溫州,但到2017年時,常州已經超越徐州,緊跟煙臺和唐山。隨後的2020年和2021年,常州兩度進位,超越唐山和煙臺,成爲躋身“萬億俱樂部”最有競爭力的城市。

在江蘇的蘇錫常發展格局中,目前只有常州GDP還未突破萬億元,但事實上,常州經濟增速已經多年維持在省內第一方陣。在6座準萬億新星之城中,常州也是最具衝勁的城市,2017年、2020年和2021年三個年份的GDP增速均位居前列。

2021年,6座準萬億新星之城的GDP同比增速依次爲濰坊(9.7%)、常州(9.1%)、徐州(8.7%)、煙臺(8%)、溫州(7.7%)、唐山(6.7%)。其中,濰坊、常州、徐州超越了全國(8.1%)增長水平。

與常州同省的兄弟城市徐州GDP也位列8000億量級,同樣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晉升萬億GDP城市。

身處經濟大省江蘇,徐州的光芒被衆多明星城市掩蓋,但徐州的經濟體量已經超越瀋陽、長春、昆明、南昌、石家莊等一衆省會城市。徐州的雄心,遠不止萬億GDP。今年,徐州提出對標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努力做到“徐州之於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於長江三角洲”。

此外,從人均GDP和單位面積GDP來看,常州的表現亦十分突出。人均GDP方面,常州在新星之城樣本城市中超越了南通、泉州、東莞等萬億GDP城市。單位面積GDP方面,常州亦排在6座城市之首。

2021年,6座準萬億新星之城人均GDP依次爲常州(16.6萬元)、煙臺(12.3萬元)、唐山(10.7萬元)、徐州(9.0萬元)、溫州(7.9萬元)、濰坊(7.5萬元)。被稱作山東第三城的煙臺,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皆緊跟常州之後,成爲另一位衝擊萬億GDP的有力選手。

今年上半年,山東GDP增量領跑全國,優異表現有目共睹,煙臺在其中功不可沒。煙臺2022年上半年實現經濟同比增速4.5%,不僅重居山東之首,在6個準萬億新星之城中也位居首位。

相比之下,同處8000億量級的唐山對於目標的提法相對保守,唐山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力爭進入“萬億俱樂部”。2021年,唐山的GDP增速與其他準萬億新星之城相較略顯遜色,不過唐山是河北省唯一有希望在“十四五”衝擊萬億GDP的城市。

除此之外,新星之城樣本中還有紹興、揚州、鹽城、嘉興、泰州等GDP總量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雖然離萬億GDP仍存在一段距離,但並非沒有可能。例如,嘉興就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000億元以上、力爭1萬億元”的目標。

製造業城市佔主導

躋身準萬億GDP城市之列的新星之城,衝擊萬億目標的發力點在何處?工業、製造業,是這些城市一致給出的答案。

準萬億新星之城行列中,製造業城市是主角。經過梳理發現,6座準萬億新星之城2021年二產佔比皆超過40%。其中,唐山二產比重超過50%,均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城市。

各市也將“工業立市,製造強市”作爲發展最主要的方向。例如,常州提出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製造強市、質量興市道路,加快形成先進製造業體系;煙臺的目標是建成質效雙優的製造業強市;唐山提出深入推進製造強市;徐州表示要堅持以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爲主方向。

2021年,唐山、煙臺、徐州、溫州4座城市工業增加值依次爲4141.5億元、3100.77億元、2783.94億元、1319.6億元。常州、濰坊未公佈相關數據。

唐山是一座重工業城市,鋼鐵、煤炭、水泥和化工是唐山的重要支柱產業,其中鋼鐵產業的佔比最高。與之對應的是,唐山碳排放量高成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碳中和課題組發佈的《中國淨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唐山淨零碳城市指數在樣本城市中排在末尾,碳排放、能源結構、能源消費三個指標的表現均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

唐山也在着力推進產業轉型。數據顯示,2021年,唐山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7.4%,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15.3%,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較快,增速分別爲64.2%和47.1%。

不可否認的是,唐山產業結構依然偏重,支柱產業鋼鐵幾乎佔據當地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在去產能的政策下,唐山鋼鐵產量在不斷下降。2021年,唐山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下降9%、1.8%,亟待尋找新的工業增長點。

與唐山較爲類似的是,徐州的產業結構也相對偏重,鋼鐵、石化、水泥、建材等是徐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徐州也提出了工程機械、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等着力發展的新興產業。在2021年工信部公佈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國家隊”名單中,徐州的工程機械集羣成功入圍。

2021年,6座準萬億新星之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依次爲常州(13.6%)、徐州(13%)、濰坊(12.5%)、煙臺(10.7%)、溫州(10.1%)、唐山(4.9%)。除唐山外,其餘5座城市均維持在兩位數增速,超越全國平均水平。

常州工業增加值高增長背後,工業經濟的“換擋超車”是主要原因。2021年,常州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智能電網、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鏈分別增長71.4%、28.8%、24.1%和20.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爲41.9%。

煙臺和濰坊作爲山東腰部城市,在工業經濟上亦表現不俗。煙臺擁有多個能源和石化產業大項目,自去年發佈《推進製造業強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來,煙臺製造業發展提速,製造業新興產業也取得一系列成績,例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羣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羣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超過60%等。

而以農業爲一大特色的濰坊,製造業實力也不容小覷。在高增速下,濰坊2021年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雙雙過萬億,分別爲10797.5億元、10929.1億元,算得上是一個低調的實力派。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6座準萬億新星之城均處在快速工業化的過程之中,在衝擊萬億GDP城市的的道路上,工業,尤其是製造業,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近年來,這6座城市在工業經濟規模、新興製造業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績,“工業立市、製造強市”的規劃也更加完善。但這些城市面臨的挑戰也較爲嚴峻,部分城市依舊存在產業結構偏重、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鉅等困難,後續應注重傳統產業的轉型以及產業鏈的延伸,並加大力度培育新興產業,挖掘工業增長新的支撐點。

同時,在快速工業化進程中,這些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仍不高,主要體現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較明顯等方面,需要在工業化的進程中兼顧城市化發展,在盡力補足短板時,也要注意與本區域、城市羣的中心城市形成良好的分工協作關係,通過協同合作形成互補,從而帶動區域、城市羣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