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領域“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解讀系列專題報道,本期專訪嘉賓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全球風險諮詢部執行總監郭韡

上海金融人才發展步入新階段。日前,上海印發《上海金融領域“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對上海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出具體要求,強調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總量較大、結構合理、類型全面、素質優良,國際化人才佔比較高、青年人才不斷湧現,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金融人才隊伍。

《規劃》稱,要重點聚焦引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的國際化金融人才,具有金融科技、金融風險管理和金融創新等能力的複合型金融人才,以及爲上海未來發展儲備的青年金融人才,支撐金融中心的能級提升和功能完善。

作爲“上海金才”計劃的入選者,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怡保險經紀”)全球風險諮詢部執行總監郭韡對《規劃》指出的方向表示強烈贊同。他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稱,保險經紀市場在未來有較大成長空間,我國保險業風險管理諮詢還處於發展初期,配套人才較爲缺乏,需進一步吸引和集聚相關人才。

保險經紀人才亟待補充

據介紹,中怡保險經紀由怡安和中糧於2003年合資成立,是首家獲准在中國境內從事保險、再保險經紀和風險管理諮詢業務的中外合資保險經紀公司。作爲金融領域的“小衆”市場,保險經紀領域此前受關注度較小。

“我們主要是幫助客戶識別風險,併爲其提供相適應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郭韡對記者稱,即站在客戶的角度解讀風險狀況,以風險管理諮詢和風險工程爲手段改善風險狀況,進而爲客戶在市場上尋求定製化的保險解決方案,得到更有競爭力的保險保障以及保險價格。

比如中怡保險經紀服務的客戶中有很多是新興半導體公司,這些公司往往資產密度較高,投資規模較大,同時對環境的潔淨度要求和設備精密度要求也較高,一旦發生意外,損失金額會非常大,這就導致半導體企業在保險保障方面存在困難。

郭韡介紹稱,爲了解決這一問題,中怡保險經紀創新服務,與二三十家國內外保險公司進行了技術上的溝通,引導大家從一個新的角度理解企業的風險狀況,進而幫助我國半導體高科技行業藉助保險加強了風險管理。

在他看來,目前國內保險經紀市場體量相對偏小,未來還有較大成長空間。而在這一過程中,人才培養是關鍵。“人才是支撐市場發展的基礎,需要引導更多專業人才加入到這一隊伍中。”

就中怡保險經紀而言,在人才培養上已積累了諸多經驗。郭韡提到,公司的人才培養有三方面特色值得借鑑。首先是,作爲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人才培訓和成長平臺體系融合中西兩方資源;其次是,公司成立了一個面向所有員工的全面的培訓平臺——“中怡書院”,既集結了內部的專業講師,也有外部的培訓機構、企業高管或技術人才來授課;再者是,公司內部通過舉辦選拔比賽激勵員工,鼓勵創新。

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如今,步入新時期,國內金融市場發展將邁向新臺階,人才培養也迎來新機遇。《規劃》明確提到,要加強複合型、緊缺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比如,面向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所需的緊缺金融人才,編制開發目錄,指導金融行業相關人才的培育、引進和儲備;支持本市高等院校圍繞緊缺金融人才需求,優化金融、財會、法律、信息技術等課程體系;加強與國內外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共建金融人才培訓和實踐基地,培養一批高層次管理人才、高水平專業人才和綜合型人才。

同時,建立分層次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對有發展潛力的高端人才、骨幹人才、青年人才和複合型人才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研修、進修支持;支持鼓勵從業人員參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功能能級提升緊缺的國際金融行業專業資格認證培訓和考試。

“從保險行業角度來講,我認爲保險業風險管理諮詢還處於發展初期,人才缺乏,可加大對這類人才的支持力度。”郭韡說道。

在他看來,上海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上海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我國金融產品最豐富的城市之一,能爲從業者提供更多機會和平臺;另一方面,上海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出臺了緊缺人才開發目錄,並配套推出了很多人才政策,從人才落戶服務到生活保障,均有覆蓋。

步入新發展階段,《規劃》進一步強調,要圍繞金融產品、服務不斷推陳出新的新需求,培育金融創新研發人才,着力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前沿背景和創新工程實施能力的創新型金融人才。

另外,開展面向前沿創新的金融人才國際交流,促進上海金融創新研發人才加快與國際金融前沿領域接軌;適應金融與科技融合的趨勢,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與發現的配套機制,強化對具有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技術背景的金融科技人才的引導和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高校等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那麼如何集聚和吸引保險經紀人才,郭韡認爲,應形成一個緊密聯繫風險控制管理和核保的機制。一方面,在覈保前通過風險管理的角色解讀風險;另一方面,在出險後,回顧整個理賠過程,通過風險工程的手段追根溯源,提煉收穫,爲未來的風險改善提供經驗,形成良好閉環機制。

至於如何培養,郭韡提到,企業應秉持開放、包容、創新的原則,給人才更多鼓勵。具體來看,在開放方面,企業內部需要形成開放的文化,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爲有能力有活力有成績的年輕人提供一些機會;在包容和創新方面,公司內部應建立試驗田,允許員工試錯,鼓勵員工積極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