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消息讓整個民營口腔行業開始沸騰。老百姓正在迎來“種牙自由”嗎?

9月8日,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再度明確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工作。通知提出,三級公立醫院單顆常規種植的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4500元。

遇“集採”不降反升  有何不同?

與此前的“集採發文即下跌”不同,9月9日醫療器械板塊牙科領域相關企業盤中拉昇走高。當天,通策醫療、融鈺集團悅心健康漲停,瑞爾集團一度漲約36.8%,時代天使國瓷材料現代牙科、邁普醫學漲幅均超7%。

價格下調迎來的難道不是企業方的利潤變薄?又爲何會引來行業情緒高漲呢?

“遠好於預期”。多位行業人士給出了這個判斷。

在9月9日的通策醫療線上交流會上,公司負責人稱,這可能會快速提升我國種植牙市場的滲透率,同時還將進一步拉動種植相關科室業務體量,大量的報道甚至還直接提高了患者對於種植牙的認知,可以滿足患者大量的隱藏口腔醫療需求。

另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解讀稱,目前我國種植牙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平,而專項工作細則同時兼顧了治理力度和可執行性,有望擠壓種植牙醫療服務和耗材不合理的價格水分,在保障醫務人員合理技術勞動所得、保障醫療機構正向運營發展的基礎之上,切實減輕人民羣衆費用負擔。

“一口牙一套房”  貴在哪裏?

種植一顆牙,動輒上萬元;一口牙甚至能在縣城買套房……種牙費用此前之所以高昂,不僅僅是種植體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優質牙醫人才的稀缺,仍然是短時間難以解決的問題。

以青島爲例,10年的時間,民營牙科診所從原來的400多家發展到近2000家。但是,目前青島市具備牙醫資質的也只有3000多人,這其中具備種牙技術的牙醫佔比不超過20%。

“廟多僧少”,尤其是技術成熟的優質牙醫非常缺乏,種植手術流程的複雜等等,導致手術費用居高不下。

牙醫數量爲何缺乏?

中華口腔醫學會民營分會副主委王聿明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中曾介紹說,主要原因在於口腔醫療爆發式增長。但是要培養一名優秀的牙醫,涉及到的學科非常多,更需要長期臨牀歷練,培養週期漫長,造成了牙醫數量的短缺。

記者在走訪多家民營牙科診所時瞭解到,不少臨牀6-8年的牙醫,儘管取得了種植牙資質,依然只能接一些初級的病例。

“我種的牙雖然沒有異物感,但是牙縫特別大,經常容易塞東西。”某複診的種植牙患者告訴記者。其實,這也正是醫生中,新手和老手操作的區別。

目前,有不少醫院開始引入種植機器人來進行手術。藉助科學技術,能否爲目前牙醫缺乏的現狀開闢一條破局之路?

“機器人更加精準、穩定。現在有一些民營診所開始採用了。但僅限於簡單情況,而且需要醫生前期的精準判斷,過程中的實時監控,還得謹防手術中的‘萬一’。遇到複雜病例,比如有的患者需要植骨等等,種植機器人也沒辦法解決,還是得成熟醫生親自動手。”某連鎖口腔門店負責人對記者解釋道。

正在形成梯級消費結構

需要說明的是,4500元這一價格並非是單科種植牙的總價,它僅指門診診查、生化檢驗和影像檢查、種植體植入、牙冠置入等醫療服務價格之和,並不含種植體和牙冠。與之相比,當前國內種植牙醫療服務平均收費超過6000元,部分省市費用超過9000元。

其實,《通知》中已經明確,三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爲一顆牙不超過4500元,三級以下公立醫療機構的調控目標參照當地醫療服務分級定價的政策相應遞減,對於經濟發達、人力成本高的地區,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上限最高可以放寬20%,對於國家臨牀重點專科的醫療機構和種植成功率更高(如種植1年的種植體持續存留率在97%以上)的醫療機構可分別按10%的比例放寬目標調控價格,即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最高可將種植牙服務定價至6300元。

在種植牙產業鏈的終端費用環節,有統計數據顯示,產業鏈上游費用佔比最大,佔到75%,這其中種植體費用佔比爲44%,修復材料費用佔比13%,下游的診療手術費用佔比25%。

有行業人士對記者透露稱,在種植牙領域,公立醫院甚至比民營醫院收費更高。如果在民營醫院種植一顆15000元價位的同等級別種植牙,在公立醫院通常需要花費甚至達到20000萬左右。

“目前國家相關的定價,我認爲是比較公允的。價格合理品質才能更有保證。”上述連鎖口腔門店負責人對記者稱。據其介紹,目前一些口腔門店已對服務費進行分級,形成了梯級收費結構,以契合患者的消費需求。“一些年輕醫生的服務費用或者低於30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