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寅茹

  [ 面對“斷氣”危機,不少歐洲國家將目光轉向了此前在淘汰計劃中的煤炭發電。奈斯認爲這是暫時行爲,是迫於公衆壓力的應急選擇。“從長遠來看,我相信,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會延續這種暫時行爲。”他說。 ]

隨着冬季即將來臨以及俄羅斯能源供給再添不確定性,歐洲的能源儲備正在與時間賽跑。

近日,歐盟成員國能源部長緊急會議在布魯塞爾召開,重點討論如何應對不斷飆升的能源價格問題,據稱歐盟委員會擬議推出的緊急措施包括協調歐盟成員國減少電力需求;對低成本發電公司的收入設置上限,對化石燃料發電公司的利潤徵稅;制定緊急和臨時干預措施,包括考慮對天然氣設置價格上限等。

不過,在備受外界關注的是否限制俄羅斯天然氣價格問題上,因內部分歧嚴重,歐盟各方當天不歡而散,不過本週歐盟或出招“干預”當前的能源市場。

能源轉型的“痛苦期”

對於歐洲當前的能源危機,在近日的2022第八屆歐洲論壇期間,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奈斯(Patrick Nijs)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俄烏衝突是導致歐洲深陷能源危機的最主要原因,“過去我們非常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等,但現在由於制裁等因素不可行了,因此能源價格走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洲昔日的廉價能源時代結束了”。

截至第一財經發稿時,素有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之稱的荷蘭天然氣期貨下跌近8%,190歐元/兆瓦時的價格也是近一個月以來的新低。不過,這一價格已是前10年歐洲平均水平的12倍左右。而在此前的多輪制裁下,俄歐之間的能源博弈已涉及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多個領域。

奈斯是個“中國通”,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特別欣賞中文的“危機”一詞,“任何緊張、對峙期間,其實都孕育機遇”。對於當前的歐洲能源危機,他認爲,雖痛苦卻也不意外。

“當前,歐洲的確進入了能源價格不斷飆升的時代,但這也迫使我們更高效地使用能源。”奈斯說,“節能、環保,是歐洲一直以來所追尋的目標。如果過些年來回看當前的能源危機,其實加快了歐洲的能源轉型,‘被動’地幫助歐洲引入更多綠色能源。”

奈斯解釋道,在短期強制儲備能源以確保今冬的供給基礎上,歐洲也在謀劃中長期的能源危機出路。比如,拓展能源來源多元化,以及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今年上半年,歐盟委員會公佈了“REPower EU”能源計劃細則,旨在推進歐盟國家節能降耗、促進能源供應多元化。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當時表示,歐盟將爲此投入3000億歐元(約合2.1萬億元人民幣)資金,這筆龐大的資金也被喻爲歐盟能源轉型的“渦輪增壓發動機”。

奈斯認爲,這一能源轉型的“痛苦期”可能要持續個5~7年,但最終歐洲會“化危爲機”。

氣候變化的“臨界點”

面對“斷氣”危機,不少歐洲國家將目光轉向了此前在淘汰計劃中的煤炭發電。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荷蘭已相繼表明,在尋找可替代能源之際,將增加燃煤發電產量。奈斯認爲這是暫時行爲,是迫於公衆壓力的應急選擇。“從長遠來看,我相信,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會延續這種暫時行爲。”他說。

爲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歐洲多國此前已承諾早日淘汰煤炭能源。歐盟承諾到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至少55%。根據歐盟提供的信息,意大利承諾到2025年淘汰煤炭,荷蘭承諾到2030年,德國也承諾到2038年逐步淘汰煤炭能源。

但是,今夏北半球遭遇的極端氣候使得歐洲的退煤之路以及核能發電並非如預期那麼順利。萊茵河水位的下降使得航運受阻,高溫熱浪也限制了法國的核能產出。在歐盟決定製裁俄羅斯煤炭後,歐洲多國在全球市場瘋狂“搶煤”,也使得使全球煤炭市場緊缺程度進一步加劇,繼續推高國際煤炭價格。

“今夏,我們都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極端氣候。”奈斯說,“聯合國的報告顯示,未來極端氣候會出現得更頻繁。如果我們不遵守、不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那麼未來情況可能更糟糕。”去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就氣候變化發出迄今最嚴厲警告,如果不立即、迅速和大規模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攝氏度之內的目標將無法實現。

1.5攝氏度的門檻是一個關鍵的全球目標,一旦超過這個水平,就可能到達所謂的氣候“臨界點”。20年前,IPCC提出了氣候“臨界點”的概念,即全球或區域氣候從一種穩定狀態到另外一種穩定狀態的關鍵門檻,臨界點事件可能是不可逆的。

在奈斯看來,目前正處於氣候變化的“臨界點”,一旦情況變得更糟糕,可能當前的氣候模型都難以預測未來的變化。

奈斯還認爲,當前俄烏衝突持續受到國際輿論關注,而人們對應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並不多,“這令人遺憾”。但他同時表示,中國已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並已採取相關行動,而歐洲需要強大的領導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