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14日訊(編輯 瀟湘)在今年上半年,一路瘋狂上漲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令不少商品交易員們堅信,今年將是一個大宗商品市場的“大年”。然而,隨着時光逐漸步入三季度尾聲,商品市場的發展軌跡,卻似乎正悄然偏離於人們曾經期待的航向。

近來,多個商品種類越來越低的持倉量,以及時不時出現的大幅期現貨價差、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市場人士的關注。不少交易員開始擔心,今年因俄烏衝突而導致的巨幅價格波動,可能已擾亂了天然氣、原油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市場,並導致它們陷入一場愈發嚴峻的流動性危機。

數據顯示,上週石油市場上的未平倉合約創下了201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天然氣、糖和鋁的期貨持倉量也均保持或接近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在失控的電力和天然氣市場上,由於抵押品需求激增,飆升的價格限制了交易者可以持有的合約數量。而在油市方面,隨着各國央行陸續加碼加息力度後,宏觀方向的投資者也撤消了他們原先將原油作爲通脹對沖工具的押注。同時,在今年早些時候的“妖鎳風波”過後,一些交易商一直對倫敦金屬交易所“敬而遠之”。

這種種令人不安的因素,已經令商品價格波動充滿了風險。

Marex北美大宗商品指數交易員主管Ryan Fitzmaurice表示,“我們陷入了一個低信心的環境之中,風險潛伏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在未平倉頭寸和投機資金出現明顯回升之前,投資者很難處於興奮狀態。”

各有“死穴”

在部分商品市場上,缺乏流動性一直是夏季以來的核心主題。

在電力和天然氣市場,當前面臨的局面其實與3月俄烏衝突爆發伊始困擾整個商品市場的問題類似:現金短缺。據Equinor ASA估計,本月早些時候能源保證金追繳總額可能達到1.5萬億美元,這耗盡了該行業的大部分可用資金。

而在石油、銅和農產品等其他市場上,當前的挑戰則主要在於風險偏好情緒的降溫。隨着各國央行啓動數十年來最激進的加息週期,宏觀交易員已不再敢大舉投資於大宗商品市場。

石油對沖基金經理Pierre Andurand抱怨稱,原油期貨市場已經崩潰,理由是盤中價格時常大幅波動,卻始終沒有明確的原因。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王子就曾哀嘆市場出現的“極端”波動和流動性匱乏,並認爲這是歐佩克+組織減產的潛在原因之一。

無心戀戰

上述種種流動性危機的跡象,也已體現在了大宗商品ETF的資金流向上。

本月,大宗商品ETF或將連續第5個月出現資金外流。一項追蹤一籃子15種大宗商品ETF的指數顯示,自5月以來,僅該ETF領域就有近40億美元的資金流出。

事實上,光看今年前8個多月的表現,許多大宗商品交易員本身已經度過了極爲成功的一年。全球大型銀行有望在2022年賺取180億美元的利潤,超過了金融危機期間取得的創紀錄水平。

維多集團、托克集團和Gunvor Group等大宗商品貿易巨頭的利潤都在飆升,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對於不少交易員來說,在這個已經斬獲頗豐的2022年即將步入四季度之際,這種出色的表現幾乎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麼積極持倉的動力。而這對作爲此類交易中間商的經紀商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爲交易量會下降。

Vanir Global Markets Pte.的總經理James Whistler說,“這種情況對一些部分上市期貨品種而言可能是致命的。支持這些市場的生態系統,如交易商之間的經紀人,他們需要依靠一定程度的流動性來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