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汉廷认为,横琴在科技创新层面独具优势,既可以充分发挥内地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可以充分发挥澳门、香港成熟的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优势,其获得的一系列政策红利为琴澳税负趋同、产业迁移、人才...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标志着合作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一年来,粤澳双方通力合作、乘势而上,在推动管理机构组建、重大政策落地、创新资源集聚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尤其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一批高科技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已初步形成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生态圈。截至目前,注册地为横琴的科技型企业约1万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5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20家。

近日,围绕横琴如何激发创新发展动能,如何发挥好横琴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中的独特优势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了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库)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首席研究员房汉廷。

房汉廷认为,横琴在科技创新层面独具优势,既可以充分发挥内地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可以充分发挥澳门、香港成熟的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优势,其获得的一系列政策红利为琴澳税负趋同、产业迁移、人才流动打通了“梗阻”,有利于琴澳进一步形成创新加速效应。

横琴科创三大长板优势

南方财经:目前,科技创新正成为横琴最亮眼的特色之一。粤澳合作为何会选择将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其在推动创新方面有哪些短板和优势?

房汉廷:之所以将科技创新作为粤澳合作的突破口,关键是横琴拥有三个自己独特的长板优势。

一是区位占位优势。横琴地处珠海与澳门小经济圈的同时,又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的珠澳极点,这样不仅来自澳门、珠海的创新资源可以直接配置于横琴,在横琴形成珠海、澳门经济圈的第三创新极点,而且来自广州、深圳、香港的创新资源,也可以通过“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溢出到达横琴,并助力“澳珠”逐渐进阶为与“港深”“广佛”并列的大湾区第三极点。

二是制度创新优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一国两制”下的粤港澳三地合作创新体,可以充分发挥内地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可以充分发挥澳门、香港成熟的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优势,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得到有机结合。

三是资源吸纳优势。横琴是在周边都已得到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启动的,不仅可以承接成熟区的资源溢出,还可通过边缘创新效应,引致境外资源向横琴转移,并带动域内资源发生化学反应。

当然,作为一个新城直接进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天然短板也不容忽视。一是研发资源欠缺。创新驱动的第一要素是科学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横琴在科教资源上缺乏积淀和积累,高水平大学和高质量研究机构的导入和发展都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而到科研成果及人才的规模化产出则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显然,这种自然演进的研发资源富集模式,横琴是难以等待的,而破解之策自然是加大研发成果的规模化导入,成为研发成果财富化的沃土。

二是企业家资源的不足。目前在横琴注册的科技型企业虽然有1万家左右,但有多少可以成长起来,有多少可以成长为行业龙头乃至领袖企业,目前还无法预料。一个缺乏创新企业家群体的经济体,创新资源是不会得到优化配置的。因此,要综合利用政策优势,为企业家和创业者创造“创新创业创富”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当一批根植化企业家成长起来后,市场的自组织功能就可以顺畅运转起来。

三是金融资本资源的缺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有的创新活动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资本支持。从目前横琴的金融资本保有量以及可吸引量看,与横琴的发展愿景相比还有着不小的缺口。金融资本既是创新驱动的重要要素,又具有天然的逐利本能,只有不断使其增值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本加入横琴的创新活动。以横琴的实力和能力,应该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这些长期资本创造更便利的投资条件和退出条件,为商业银行为主的短期信贷资本创造更富有流动性的证券化条件。

打造横琴科技创新“尖点”

南方财经:如何理解科创走廊对于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横琴在其中可以扮演的重要角色?澳珠极点在牵引珠江西岸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

房汉廷:世界是平的,但创新是尖的。横琴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区,简单地复制澳门或者珠海已有的发展模式,几乎没有多大价值,唯有努力成为科技创新尖点甚至极点,才具有后发优势,才可能成为拥有澎湃动力的区域创新发动机,才可能成为粤澳深度合作的突破口。

概括地讲,打造横琴科技创新极点的价值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视角看。

微观上看,珠海以制造业立市,财富创造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多数来自制造业这个发动机,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营多以服务业为支撑。珠海、澳门的产业结构在过往的历史进程中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价值,但进入2010年以来也同样面临一些挑战。在这样的现实下,将横琴聚焦到科技创新极点打造这个愿景上来,可以在保持珠澳基本格局稳定的同时,在特定的时空下形成创新要素的集聚,进而成为创新极点。这样的布局一旦获得成功,溢出效应就会率先覆盖到珠澳,促进珠澳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当横琴成为创新发动机后,会直接带动珠海、澳门的创新驱动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中观上看,横琴与珠澳共同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组团(广佛莞可以看作第一组团,港深可以看作第二组团),其创新能力及影响力明显不及第一组团和第二组团,亟待通过域内创新极点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珠澳整体的创新实力和创新能力。“珠澳”组团如果拥有了一个“横琴深度合作区”级别的创新发动机,就有可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创新组团良性的竞合态势。

宏观上看,新时期的“一国两制”如何演进,如何把珠海和澳门实行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又毗邻的城市,打造成开放创新、融合创新、协同创新的典范,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从开放创新角度看,珠海牵动着纵深极大的内地,澳门连接着更广泛的国际市场,需要为开放创新提供一个规模化的“试验场”;从融合创新角度看,需要有一种体制机制可以兼容珠海与澳门的创新要素自由流进与流出;从协同创新角度看,珠澳协同也需要一个大的试验场,通过珠澳之间各种要素的接触、结合,直至协同。

让政策红利形成创新加速效应

南方财经:你如何看待政策红利对横琴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起到的作用?第一步完成“引得来”之后,下一步如何完善“发展得好”“留得住”的问题?

房汉廷:从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以来,驱动横琴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是“优惠政策”。特别是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更是明确规定,对合作区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横琴所获得的这一系列政策红利,将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是否真的会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政策所涉范围看,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易得性有了大幅度提升。《横琴方案》明确了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中医药、现代金融等9大类150项的产业,都可以享受到15%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比2021年以前的受惠企业产业范围扩大了近一倍,对于吸引更大量企业的入区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从个人所得税优惠幅度看,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我国对个人所得税一直实施的是累进税率制,即个人所得越多税率也越高。《横琴方案》对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让这些人才有更多的实际获得,可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效应的另一个看点是粤澳政策“套利”空间的消失,有利于澳门企业、澳门人到横琴创新创业。总体看,《横琴方案》的税收优惠政策,基本达到了澳门水准,为琴澳税负趋同、产业迁移、人才流动打通了“梗阻”。

有所得税税收政策优惠,并不一定就会释放出真正的政策红利。特别是所得税率的优惠,一定是建立在有所得基础上的。当一个企业或一个个人,没有应税收入的时候,即使全部免征所得税也是毫无意义的。从横琴深度合作区目前的企业构成看,规模以上且有比较高应税收入的比例并不高,这些企业更需要在融资支持以及增值税上给予优惠,给企业一个成长和发展的时间,达到培育企业、涵养产业的目的。从横琴深度合作区的就业人员构成看,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占比还不高,大多数劳动者享受不到这项个人所得税红利,形成的红利效应有限,建议将这项政策优惠扩大到适用于整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所有工薪收入者,让域内的工薪者都能获得政策红利的激励。

(作者:彭敏静 编辑:李振)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